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新闻
  • 美食
    • 点伙吃饭
    • 点伙约饭
  • 视频
  • 专栏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 加国微信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健康

    /
  • cover

    去过吗?大温五家大超市有员工确诊

    最近三天,据各超市集团的疫情信息,BC省共有9家超市有员工确诊。其中有5家位于大温。 位于温哥华2490 Marine Drive West的Shoppers Drug Mart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9日。 位于素里7538 120th Street的Shoppers Drug Mart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后上班时间是1月13日。 位于威斯勒 8200 Bear Paw Trail 的 Sewak's Your Independent Grocer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15日。 位于Burns Lake市221 Highway 16 West 的Wholesale Club,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5日。 位于素里8860 152 Stree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9日。 位于本那比市 6564 East Hastings S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2月28日。 位于高贵林港 1100 – 2850 Shaughnessy S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8日。 位于维农市(Vernon)4300-32 Stree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12日。 而位于Williams Lake 市 451 Oliver Street 的 FreshCo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13日。
    time 4小时前
  • cover

    揪心!列治文市中心养老院沦陷 超百人染疫!

    新冠疫情在大温爆发以来,养老院首当其冲的成为重灾区,个中原因暂且不表,批评政府的话也不想多说,但列治文一直是这个重灾区中的“优秀分子”,感染人数并不高。原因大家都懂的,列治文一半以上的居民是华人,自觉戴口罩、不串门,比较守规矩。 然而,列治文养老院的优秀纪录最近也破功了! 列治文俩养老院111人感染 据本周三BCCDC发布的最新养老院疫情周报,列治文市的两家养老院一共有111人感染。 一家是市中心Richmond Centre后门对面的Minoru Residence,有70人感染,包括61名住客和9名工作人员,已有7名住客死亡。 Minoru Residence的爆发始于12月1日,从东翼1单元开始;这波爆发还没结束,12月27日,西翼的3单元又开始另一波爆发。从12月31日开始,整个养老院全面爆发,全部封闭。对于机构,只有连续28天没有新病例出现,才算是疫情结束。 另一家养老院是位于列治文南部South Arm社区中心附近的Fraserview Intermediate Care Lodge。这家仍在扩建中的养老院从12月12日开始爆发第一波,到本周三为止,一共有41人感染,包括27名住客和14名员工,已经有6名住客死亡。 BC省老年人利益维权人士Isobel Mackenzie表示,相比于去年春夏之时第一波疫情高峰时期养老院疫情大多控制在个案的情况,现在的情况真是对比鲜明、非常严峻。 Mackenzie说,“对于第一波疫情,我们还能自信地说处理得比较好,但第二波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第一波疫情中,超过一半、将近60%的感染都控制在单个病例,而且通常发生在员工身上,住客偶尔才有。第二波疫情不是这样……大多数的感染在蔓延。” Mackenzie认为对员工进行快速筛查、发现任何无症状的传播,可为养老院提供多一层保护。去年底,BC省已经在某些养老院开展试点快速筛查试点项目,但目前不清楚是否已经扩大到全省的养老院。 BC政府最擅长慢动作~~~唉,小编就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二波疫情的病毒传染力增强、毒性减弱,尤其是最近相继出现的英国、南非、巴西变种病毒。然而,这些病毒对老年人却更加致命!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弱,但因为病毒更易传染,老年人感染的机会增加了,就像普通流感也会让老人丧命一样。
    time 9小时前
  • cover

    揪心!列治文市中心养老院沦陷 超百人感染

      新冠疫情在大温爆发以来,养老院首当其冲的成为重灾区,个中原因暂且不表,批评政府的话也不想多说,但列治文一直是这个重灾区中的“优秀分子”,感染人数并不高。原因大家都懂的,列治文一半以上的居民是华人,自觉戴口罩、不串门,比较守规矩。   然而,列治文养老院的优秀纪录最近也破功了!   列治文俩养老院111人感染     据本周三BCCDC发布的最新养老院疫情周报,列治文市的两家养老院一共有111人感染。   一家是市中心Richmond Centre后门对面的Minoru Residence,有70人感染,包括61名住客和9名工作人员,已有7名住客死亡。   Minoru Residence的爆发始于12月1日,从东翼1单元开始;这波爆发还没结束,12月27日,西翼的3单元又开始另一波爆发。从12月31日开始,整个养老院全面爆发,全部封闭。对于机构,只有连续28天没有新病例出现,才算是疫情结束。   另一家养老院是位于列治文南部South Arm社区附近的Fraserview Intermediate Care Lodge。这家仍在扩建中的养老院从12月12日开始爆发第一波,到本周三为止,一共有41人感染,包括27名住客和14名员工,已经有6名住客死亡。   BC省老年人利益维权人士Isobel Mackenzie表示,相比于去年春夏之时第一波疫情高峰时期养老院疫情大多控制在个案的情况,现在的情况真是对比鲜明、非常严峻。   Mackenzie说,“对于第一波疫情,我们还能自信地说处理得比较好,但第二波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第一波疫情中,超过一半、将近60%的感染都控制在单个病例,而且通常发生在员工身上,住客偶尔才有。第二波疫情不是这样……大多数的感染在蔓延。”   Mackenzie认为对员工进行快速筛查、发现任何无症状的传播,可为养老院提供多一层保护。去年底,BC省已经在某些养老院开展试点快速筛查试点项目,但目前不清楚是否已经扩大到全省的养老院。   BC政府最擅长慢动作~~~唉,小编就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二波疫情的病毒传染力增强、毒性减弱,尤其是最近相继出现的英国、南非、巴西变种病毒。然而,这些病毒对老年人却更加致命!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弱,但因为病毒更易传染,老年人感染的机会却增加了。   变种病毒将如海啸席卷加拿大   到本周五为止,全加拿大已经报告了25例变种病毒病例。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惊人,但专家认为,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安省确诊的14例英国B117变种病例中,3例找不到源头,可能来自于社区传播。安省副首席卫生官Barbara Yaffe说,这很可能意味着已经有更多传染但我们还不知道。   多伦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Adalsteinn Brown表示,如果B117病毒在安省传播开来,病例数会直线上升。毕竟,欧洲的疫情告诉我们,B117病毒在短短几周内就成为爱尔兰、英格兰和丹麦的感染主力。   Brown说,B117病毒可能已经在安省的某些地区推动了“病例的急剧增长”,就像英国的情况一样,尽管有严格的公共卫生限制。安省密西沙加的传染病专家Sumon Chakrabarti医生认为目前“所检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B117“已经在这里,并且已经对传播产生了某种影响”。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到本周五为止,B117变种病例已经在全美14个州发现,共计88例。CDC的最新模型预测,到3月份,B117 将成为全美新冠感染的主力。   但加拿大似乎还没有对新变种病毒做好准备。曼尼托巴大学病毒病理学助理教授Jason Kindrachuk说,他担心加拿大可能没有准备好应对正在暗潮中不断增加的变种病毒病例。他说,“我们无法判断何时会突然上升”,但职业的直觉让他感觉“风暴正在来临…海啸的警报越来越响…”。   目前,萨省是唯一一个对所有的新冠病例检测都进行B117变种检测的省份,而其他省份只在疑似的情况下才会发对阳性检测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查。   本周四,BC省发现了第一例南非1.351变种病例,但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医生说目前还不清楚是怎么感染的,病例没有相关旅行史,这点“非常令人担心”,或可能表明病毒已经在社区传播了。在此之前,BC已经有4例B117变种病例。   多伦多大学医学副教授、传染病专家Susy Hota说,变种病毒在医疗系统即将不堪重负的时候到来,“我们已经来到临界点……也许还有其他的变种也正在我们眼皮底下进化”;但最糟糕的情况是,当你知道它的时候,它已经成为流行的主力了。   专家呼吁个人防护加倍   当前的公共卫生指南对这些变种病毒亦有效,但专家表示,我们应该加倍重视它们以避免风险。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和避免拥挤都是有效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做更多,但需要做得更好” 。   美国CDC前主任Tom Frieden医生建议,人们还应该减少与不一起居住的人共同呆在室内的时间,比如,减少在超市购物的时间;戴上N95口罩或医用口罩等质量更好的口罩;并尽可能少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time 22小时前
  • cover

    华裔医生打完第二针疫苗亲述: 副作用更多“像坐过山车!”

    新冠的后遗症那么可怕,疫苗副作用只是短短的一天,哪个更值呢? 深冬腊月,新冠病毒多次变异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爆发,1月16日,加拿大新冠疫情又见证了一个里程碑,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70万例。 相比1月3日的60万例病例里程碑仅仅用了2周时间。 其中,魁省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累计确诊病例高达240,970例。 安省第二,累计确诊病例为234,364例。 第三是阿尔伯塔省,累计确诊病例为116,087例,BC省第四,累计确诊病例为60117例。 加拿大重灾区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分别下了最严格的封锁令和宵禁令。 魁北克省从月9日(周六)开始一直到2月8日的每晚8点到凌晨5点,全省实施宵禁。 所有省民,如非工作,一律不得出门。违反者罚款1000-6000元。 杂货店和公司被要求在晚上7点30关门。非必要零售店一律不得营业。 在如此严峻的宵禁令下,魁省的每日新增病例却没有明显的减少,1月16日,魁省新增2225例确诊病例,67例死亡病例。 魁省隔壁的安省也处在疫情的暴风中心。 今日最新报告,在过去的24小时内,安省单日新增确诊3422人,全省累计237,786人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目前有1570名新冠患者正在住院治疗,有395名患者在重症监护里接受抢救,其中有293人用上了呼吸机! 安省的医疗系统已经面临崩溃。 1月14日,安省省长宣布28天“禁足令”,全省进入紧急状态。 安省省长上周宣布,要求所有人都留在家里,没有必需的目的不要出门! BC省周五确诊破6万人,目前有4604例活跃病例,7132人处在隔离状态。 一架航班因感染人数太多 全机都有感染风险! 加拿大甚至发布了新的政策,要求所有前往加拿大的人都必须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才可以登机。 但是一些度假地检测能力有限,政府只能为这些地区返回的人放宽政策。 然而放宽政策的结局,是惨烈的。 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发现有两架从加勒比海岛国抵加的航班因感染人数太多,全机乘客都有被传染的风险。 加拿大卫生部在16日通报,一趟从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出发的Air Transat航空TS665航班,于13日抵达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有多名乘客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因为确诊人数太多,卫生部已将有传染风险的座位列为“所有排号(all rows)”。这是近期第二趟全体乘客都可能受病毒感染的抵加航班。 自从上周五,加拿大开始实施最新的新冠阴性测试登机新政策之后,目前,已经有72架新冠毒航班降落加拿大。 这个政策的力度到底有多大,目前谁也说不好。 面对疫情如此严重的加拿大,疫苗是唯一的曙光。 华裔医生接种第二针疫苗 副作用更多!如同坐过山车! 目前,BC省的一线医护人员已经接种了第一剂疫苗,接下来的是社区的老人即将接种第一剂疫苗。 然而,大量关于疫苗副作用的新闻层出不穷,不少人对疫苗是望之却步。 近日,一名接种了第二针的华裔医生现身说法,亲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这名在西达赛奈(Cedars-Sinar)医院工作的华裔医生林永健,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的第二针。 林永健是2020年12月21日接种的第一针疫苗,当时他所在的医院实施自愿接种疫苗的制度,他的工作环境就是每天被新冠患者包围,这样的情况下,他是非常需要疫苗的。 打完第一剂疫苗后,林永健记录了自己的副作用。 他是下午2点左右接种的疫苗,之后他就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参与手术,到了7点,他开始感觉到注射部位有痛感,9点的时候痛感达到高峰,比流感疫苗要痛很多,如果按照0-10分级别的话,当时的疼痛可以达到7级。 随后他早早入睡,20个小时之后才慢慢减轻,30小时之后痛感就完全消失了。 林永健表示,有的同事还出现了轻微头痛、心跳加快、恶心等副作用出现,但是打完一天后就会消失。 然而,第二针的副作用却远远比第一针还要大! 作为疼痛中心的医生,林永健讲起亲身体会来非常生动。 打完第二针之后,林永健表示他出现了发烧发冷等流感症状,像“坐过山车”一样。 在第二针之后,他也出现了和上次类似的疼痛副作用。 注射完7个小时,注射部位开始酸痛,20个小时后开始好转。 但是15小时后,他就出现了头痛和全身肌肉痛,不过疼痛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第二天,更严重的副作用袭来! 接种后24小时到48小时的时候,他开始手脚冰凉,全身发冷,打寒战,发烧到37.5度,伴随着头痛和中度全身肌肉疼痛。 不过他的血压和血氧正常。于是他口服了一颗泰诺之后睡了一会,第二天起来之后副作用就消失了。 林永健在总结,主要的副作用就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头痛、发热、发冷、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 但是,第二针比第一针的副作用发生机率多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而且副作用更严重,但短暂。 他建议最好在家准备好泰诺、体温计、血压计等,也最好准备一个夹在手指的那种血氧计。 虽然林永健感觉副作用如同“过山车”一样,但是他仍然建议大家都要接种疫苗,因为这是解决疫情问题的唯一方法。 “为人为己,有机会都应该打疫苗!” 新冠的慢性后遗症那么可怕,疫苗副作用只是短短的一天,哪个更值呢? 虽然他的抗体检测结果还没出现,但是出现了副作用就证明免疫系统有反应。 打了疫苗之后,林永健作为抗疫一线工作者,心里至少没有那么害怕了。 虽然现在疫苗接种速度仍然很慢,但是就像这名华裔医生所说,这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让我们继续盼望曙光的到来吧。
    time 22小时前
  • cover

    吓人!加拿大2航班罕见整机感染!首名接种者等7人接种疫苗后确诊

    加拿大疫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宣布突破70万大关,近日魁省还爆出7人接种疫苗后确诊,包括首名接种的89岁长者。而有2架飞抵加拿大的飞机出现整机感染的情况。 截止1月17日早上8点,加拿大确诊人数已经突破70万大关。 其中确诊总数超过20万的省份有两个,魁省24万,安省23.4万。另外阿尔伯塔省确诊超过11万,卑诗省6万,曼省2.7万,萨省接近2万。 而根据多伦多太阳报报道,自从加拿大1月7日实施阴性证明登机后,至少有72班国际航班出现确诊,而有两个航班出现整机感染的情况。 所有行(All rows)乘客: 加拿大卫生部就是这样描述了本周从海地降落在蒙特利尔的两架Trans Transat航班的感染情况。据报道,由于这两次航班载有如此多的受感染乘客,导致机上每个人都有感染病毒的危险。 尽管加拿大在1月7日强制所有航空入境旅客凭核酸阴性证明登机,从海地起飞的航班将不受此规则的限制,直到1月 21日实施。 结果出事了。 1月10日的TS663航班以及1月13日TS665于被加拿大卫生部确诊COVID-19病例。 这两架航班为宽体A330空客,能容纳345至375名乘客的双通道大型客机。 加拿大卫生部最初将TS663的受影响行列为“未知”,但在昨天星期五的航班状态更新为“所有行”。星期六TS665添加到列表中,同样列为“所有行”。 加拿大卫生部最初将TS663的受影响行列为“未知”,并将星期五的航班状态更新为“所有行”。星期六的更新将TS665添加到列表中,同样列为“所有行”。 而根据超级生活记者查阅加拿大卫生部感染航班指引,一般通知感染者前后2排乘客,出现all rows描述还属于首次。 目前不知道这两架航班到底有多少名乘客确诊,但整机感染实属罕见。 与此同时,加拿大出现接种后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 尽管魁北克省长期护理院的7名居民是加拿大首批接受第一剂辉瑞疫苗,但近日对COVID-19病毒测试呈阳性,其中包括加拿大首名接种者。 负责监督该护理院的地区卫生保健部门在一份声明中说,蒙特利尔西部Maimonides长期护理院的七人“在他们第一剂疫苗接种的28天内被感染”。 该护理院的疫情并未表明该疫苗有什么新发现。因为疫苗测试数据已经很清楚,接种第一剂后不会立即产生抗体给予保护,也不会立即给予全面保护,但它凸显一些担忧。 卫生当局只是含糊说这七名感染者在28天内感染,但尚未能够确定一个关键事实:这七名确诊者到底是在接种后具体确切在多少天内被感染。 辉瑞疫苗的额外免疫力直到第一次接种后约12天才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如果居民在注射疫苗后的两周内被感染,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在此期间他们没有额外的免疫力。 “没有人说过第一剂后会有100%的保护。” 如果他们在第3或第4周感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辉瑞早已说明,第一剂仅能提供52%的保护。所以需要第二次注射,即加强注射,使这一数字提高了95%。 蒙特利尔中西部卫生局发言人卡尔·塞里奥特(Carl Theriault)说,对于这几宗新病例,“我们正在等待公共卫生调查的结果,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新病例,“我们正在等待公共卫生调查的结果以了解发生了什么,”塞里奥特说。 据蒙特利尔杂志(Journal deMontréal),感染的七名确诊者包括加拿大首名接种者89岁莱夫斯克(Gisèle Lévesque)女士,但很快已经康复,并且称可能是疫苗的帮助下才能得到快速康复。 89岁的莱夫斯克于12月11日接受第一剂辉瑞疫苗注射,成为加拿大首名疫苗接种者。 但据蒙特利尔杂志(Journal deMontréal)称,她在接种第一剂后大约两周就出现症状。 莱夫斯克女士无法更精确地确定诊断时间,但表示,她只是在今年年初之前就感到出现症状。 她说:“症状是呼吸无力和困难,我气喘吁吁。” 接种疫苗约两周后确诊,但她并不害怕,并相信所接受的剂量有助于她抵抗新冠病毒。 目前莱夫斯克已经康复。莱夫斯克女士确信疫苗对她有益。 免疫学家阿兰·拉马雷(Alain Lamarre)说,研究表明,该疫苗在注射后的最初两周内逐渐发挥了作用。 疫苗接种后测试呈现阳性的几种可能原因。 由于有多种原因,接种疫苗后阳性不会引起警报。一位蒙特利尔专家说,首先,阳性病例并不一定意味着该人感染了这种病毒。 舒尔曼(Mitch Shulman)博士说,在接种疫苗后,可以通过“极度敏感”的检测方法采集疫苗中的一些遗传物质,这不是活病毒,并会产生阳性结果。 专家强调,人们不可能从疫苗中感染病毒。 舒尔曼博士说,他们只是获得了遗传物质的一部分,并且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感染了。他说:“ RNA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您已患病,并不意味着您具有传染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 其次,尚未明确表明,疫苗是否能够阻止人们在其鼻腔和口腔粘膜中携带病毒。相反,疫苗可以通过教人们如何抵抗病毒来阻止人们生病。 实际上,专家们尚未确定接种疫苗后,即使自身得到免疫,是否仍然能够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辉瑞疫苗建议注射第一剂后的21天进行第二剂注射。但是,近日由于疫苗紧张,辉瑞已经临时减少供应一半给加拿大。 而加拿大多个省份做出决定,延迟第二剂的注射,实在令人担忧。
    time 昨天
  • cover
    4小时前

    华人女突然心脏不舒服,一测新冠中招了(图)

    连日来,纽约布碌仑八大道华社所在的11220邮区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令一些天天居家的老人也受殃及,有一名从不出门的老年华人女子在短短时间内就被家人传染上病毒。对此,有医生提醒民众有了问题后应尽快和家庭医生联系获得指导和检测,做好相关工作以减少对家人的殃及。 据布碌仑八大道宜康诊所负责人叶宏医生表示,近日该诊所接诊了一名自述心脏不好的60多岁的华裔长者,而老人家没有发烧、咳嗽等任何症状,只说自己心脏不舒服、浑身痛,而该长者一周前曾在诊所做过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但鉴于老人家的状态,叶医生赶紧为她联系了心脏专科医生。据悉,老人家被转往心脏病医生那里后,其状况愈发不好,医生当机立断为她叫了急救车送往医院急诊室。而医院在为她做胸部透视时却发现其双层肺部都有了问题,再做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至此,医生诊断老人家并不是心脏出了问题,而是罹患了新冠肺炎。 据叶医生介绍,老人家说疫情期间为了躲避病毒她从来不出门,平日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由此可断定老人家在短短的一周内被家人传染上病毒。对于八大道华社新冠感染率高,叶宏医生用平日接诊的变化佐证说,之前来诊所做核酸检测的大多是为工作所需,现在则是有了症状,或失去了嗅觉味觉,或知道自己接触了感染者而来做检测,像有一家服务沙龙一人中招后,工作人员纷纷做检测,结果人人都为阳性。 因此,叶宏医生表示,为了保护家人和社区的健康,无论哪种状况导致自己有了问题,应尽快和家庭医生取得联系,获得相应指导和检测,尽管目前社区周边也有不少检测点,但排队者众,且在天寒地冻里于室外排队也容易患上其他疾患,像不久前诊所也碰到过这样的病人,无法区分自己是否感染了流感而前来做检测。有了问题,获得家庭医生的帮助和检测,对病人来说更容易和简单。若确诊,无法在家中自我隔离的民众,市府根据情况还会提供免费隔离酒店计划。
  • cover
    4小时前

    去过吗?大温五家大超市有员工确诊

    最近三天,据各超市集团的疫情信息,BC省共有9家超市有员工确诊。其中有5家位于大温。 位于温哥华2490 Marine Drive West的Shoppers Drug Mart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9日。 位于素里7538 120th Street的Shoppers Drug Mart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后上班时间是1月13日。 位于威斯勒 8200 Bear Paw Trail 的 Sewak's Your Independent Grocer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15日。 位于Burns Lake市221 Highway 16 West 的Wholesale Club,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5日。 位于素里8860 152 Stree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9日。 位于本那比市 6564 East Hastings S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2月28日。 位于高贵林港 1100 – 2850 Shaughnessy S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8日。 位于维农市(Vernon)4300-32 Street 的Safeway 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12日。 而位于Williams Lake 市 451 Oliver Street 的 FreshCo超市最近有员工确诊,确诊员工最近工作的日期是1月13日。
  • cover
    8小时前

    中国又有婴儿霜遭检举 使用后变大脸娃娃

      中国福建一家公司生产的婴儿抑菌霜日前被查出含强效类固醇遭下架停产,今天又爆出另一个广东生产的"婴亲霜"也有问题,多名婴儿使用后出现脸部肿大、多毛等"大脸娃娃"症状。     澎湃新闻报导,多名家长反映,自家婴儿在使用"戒之馆"品牌婴亲霜后出现脸部肿大、多毛、发育迟缓等"大脸娃娃"症状。广东卫生监督所责令涉事企业暂停生产、销售涉事产品。     这款"戒之馆"婴亲霜的网上产品说明显示,其作用是治疗婴儿湿疹,"针对宝宝湿疹、红疹、止痒、痱子等,可用于脸部、四肢、臀部、腹股沟的皮肤红痒使用",产品标榜"纯植物提取、不添加任何激素和有害物质、成分天然"。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接到检举后到生产现场调查,确认"戒之馆"婴亲霜由广州慕肤护肤品有限公司委託广州恆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目前产品已送第三方机构检测,但尚未出检测结果,监管单位已责令暂停生产和销售此产品。   在这次检举事件之前,福建漳州市卫健委17日通报,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clobetasol propionate),也就是含强效类固醇激素,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警方对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涉嫌犯罪立案侦查,该公司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已被吊销。
  • cover
    9小时前

    揪心!列治文市中心养老院沦陷 超百人染疫!

    新冠疫情在大温爆发以来,养老院首当其冲的成为重灾区,个中原因暂且不表,批评政府的话也不想多说,但列治文一直是这个重灾区中的“优秀分子”,感染人数并不高。原因大家都懂的,列治文一半以上的居民是华人,自觉戴口罩、不串门,比较守规矩。 然而,列治文养老院的优秀纪录最近也破功了! 列治文俩养老院111人感染 据本周三BCCDC发布的最新养老院疫情周报,列治文市的两家养老院一共有111人感染。 一家是市中心Richmond Centre后门对面的Minoru Residence,有70人感染,包括61名住客和9名工作人员,已有7名住客死亡。 Minoru Residence的爆发始于12月1日,从东翼1单元开始;这波爆发还没结束,12月27日,西翼的3单元又开始另一波爆发。从12月31日开始,整个养老院全面爆发,全部封闭。对于机构,只有连续28天没有新病例出现,才算是疫情结束。 另一家养老院是位于列治文南部South Arm社区中心附近的Fraserview Intermediate Care Lodge。这家仍在扩建中的养老院从12月12日开始爆发第一波,到本周三为止,一共有41人感染,包括27名住客和14名员工,已经有6名住客死亡。 BC省老年人利益维权人士Isobel Mackenzie表示,相比于去年春夏之时第一波疫情高峰时期养老院疫情大多控制在个案的情况,现在的情况真是对比鲜明、非常严峻。 Mackenzie说,“对于第一波疫情,我们还能自信地说处理得比较好,但第二波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第一波疫情中,超过一半、将近60%的感染都控制在单个病例,而且通常发生在员工身上,住客偶尔才有。第二波疫情不是这样……大多数的感染在蔓延。” Mackenzie认为对员工进行快速筛查、发现任何无症状的传播,可为养老院提供多一层保护。去年底,BC省已经在某些养老院开展试点快速筛查试点项目,但目前不清楚是否已经扩大到全省的养老院。 BC政府最擅长慢动作~~~唉,小编就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二波疫情的病毒传染力增强、毒性减弱,尤其是最近相继出现的英国、南非、巴西变种病毒。然而,这些病毒对老年人却更加致命!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弱,但因为病毒更易传染,老年人感染的机会增加了,就像普通流感也会让老人丧命一样。
  • cover
    22小时前

    揪心!列治文市中心养老院沦陷 超百人感染

      新冠疫情在大温爆发以来,养老院首当其冲的成为重灾区,个中原因暂且不表,批评政府的话也不想多说,但列治文一直是这个重灾区中的“优秀分子”,感染人数并不高。原因大家都懂的,列治文一半以上的居民是华人,自觉戴口罩、不串门,比较守规矩。   然而,列治文养老院的优秀纪录最近也破功了!   列治文俩养老院111人感染     据本周三BCCDC发布的最新养老院疫情周报,列治文市的两家养老院一共有111人感染。   一家是市中心Richmond Centre后门对面的Minoru Residence,有70人感染,包括61名住客和9名工作人员,已有7名住客死亡。   Minoru Residence的爆发始于12月1日,从东翼1单元开始;这波爆发还没结束,12月27日,西翼的3单元又开始另一波爆发。从12月31日开始,整个养老院全面爆发,全部封闭。对于机构,只有连续28天没有新病例出现,才算是疫情结束。   另一家养老院是位于列治文南部South Arm社区附近的Fraserview Intermediate Care Lodge。这家仍在扩建中的养老院从12月12日开始爆发第一波,到本周三为止,一共有41人感染,包括27名住客和14名员工,已经有6名住客死亡。   BC省老年人利益维权人士Isobel Mackenzie表示,相比于去年春夏之时第一波疫情高峰时期养老院疫情大多控制在个案的情况,现在的情况真是对比鲜明、非常严峻。   Mackenzie说,“对于第一波疫情,我们还能自信地说处理得比较好,但第二波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第一波疫情中,超过一半、将近60%的感染都控制在单个病例,而且通常发生在员工身上,住客偶尔才有。第二波疫情不是这样……大多数的感染在蔓延。”   Mackenzie认为对员工进行快速筛查、发现任何无症状的传播,可为养老院提供多一层保护。去年底,BC省已经在某些养老院开展试点快速筛查试点项目,但目前不清楚是否已经扩大到全省的养老院。   BC政府最擅长慢动作~~~唉,小编就不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二波疫情的病毒传染力增强、毒性减弱,尤其是最近相继出现的英国、南非、巴西变种病毒。然而,这些病毒对老年人却更加致命!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弱,但因为病毒更易传染,老年人感染的机会却增加了。   变种病毒将如海啸席卷加拿大   到本周五为止,全加拿大已经报告了25例变种病毒病例。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惊人,但专家认为,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安省确诊的14例英国B117变种病例中,3例找不到源头,可能来自于社区传播。安省副首席卫生官Barbara Yaffe说,这很可能意味着已经有更多传染但我们还不知道。   多伦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Adalsteinn Brown表示,如果B117病毒在安省传播开来,病例数会直线上升。毕竟,欧洲的疫情告诉我们,B117病毒在短短几周内就成为爱尔兰、英格兰和丹麦的感染主力。   Brown说,B117病毒可能已经在安省的某些地区推动了“病例的急剧增长”,就像英国的情况一样,尽管有严格的公共卫生限制。安省密西沙加的传染病专家Sumon Chakrabarti医生认为目前“所检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B117“已经在这里,并且已经对传播产生了某种影响”。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到本周五为止,B117变种病例已经在全美14个州发现,共计88例。CDC的最新模型预测,到3月份,B117 将成为全美新冠感染的主力。   但加拿大似乎还没有对新变种病毒做好准备。曼尼托巴大学病毒病理学助理教授Jason Kindrachuk说,他担心加拿大可能没有准备好应对正在暗潮中不断增加的变种病毒病例。他说,“我们无法判断何时会突然上升”,但职业的直觉让他感觉“风暴正在来临…海啸的警报越来越响…”。   目前,萨省是唯一一个对所有的新冠病例检测都进行B117变种检测的省份,而其他省份只在疑似的情况下才会发对阳性检测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查。   本周四,BC省发现了第一例南非1.351变种病例,但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医生说目前还不清楚是怎么感染的,病例没有相关旅行史,这点“非常令人担心”,或可能表明病毒已经在社区传播了。在此之前,BC已经有4例B117变种病例。   多伦多大学医学副教授、传染病专家Susy Hota说,变种病毒在医疗系统即将不堪重负的时候到来,“我们已经来到临界点……也许还有其他的变种也正在我们眼皮底下进化”;但最糟糕的情况是,当你知道它的时候,它已经成为流行的主力了。   专家呼吁个人防护加倍   当前的公共卫生指南对这些变种病毒亦有效,但专家表示,我们应该加倍重视它们以避免风险。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和避免拥挤都是有效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做更多,但需要做得更好” 。   美国CDC前主任Tom Frieden医生建议,人们还应该减少与不一起居住的人共同呆在室内的时间,比如,减少在超市购物的时间;戴上N95口罩或医用口罩等质量更好的口罩;并尽可能少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 cover
    22小时前

    华裔医生打完第二针疫苗亲述: 副作用更多“像坐过山车!”

    新冠的后遗症那么可怕,疫苗副作用只是短短的一天,哪个更值呢? 深冬腊月,新冠病毒多次变异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爆发,1月16日,加拿大新冠疫情又见证了一个里程碑,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70万例。 相比1月3日的60万例病例里程碑仅仅用了2周时间。 其中,魁省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累计确诊病例高达240,970例。 安省第二,累计确诊病例为234,364例。 第三是阿尔伯塔省,累计确诊病例为116,087例,BC省第四,累计确诊病例为60117例。 加拿大重灾区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分别下了最严格的封锁令和宵禁令。 魁北克省从月9日(周六)开始一直到2月8日的每晚8点到凌晨5点,全省实施宵禁。 所有省民,如非工作,一律不得出门。违反者罚款1000-6000元。 杂货店和公司被要求在晚上7点30关门。非必要零售店一律不得营业。 在如此严峻的宵禁令下,魁省的每日新增病例却没有明显的减少,1月16日,魁省新增2225例确诊病例,67例死亡病例。 魁省隔壁的安省也处在疫情的暴风中心。 今日最新报告,在过去的24小时内,安省单日新增确诊3422人,全省累计237,786人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目前有1570名新冠患者正在住院治疗,有395名患者在重症监护里接受抢救,其中有293人用上了呼吸机! 安省的医疗系统已经面临崩溃。 1月14日,安省省长宣布28天“禁足令”,全省进入紧急状态。 安省省长上周宣布,要求所有人都留在家里,没有必需的目的不要出门! BC省周五确诊破6万人,目前有4604例活跃病例,7132人处在隔离状态。 一架航班因感染人数太多 全机都有感染风险! 加拿大甚至发布了新的政策,要求所有前往加拿大的人都必须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才可以登机。 但是一些度假地检测能力有限,政府只能为这些地区返回的人放宽政策。 然而放宽政策的结局,是惨烈的。 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发现有两架从加勒比海岛国抵加的航班因感染人数太多,全机乘客都有被传染的风险。 加拿大卫生部在16日通报,一趟从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出发的Air Transat航空TS665航班,于13日抵达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有多名乘客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因为确诊人数太多,卫生部已将有传染风险的座位列为“所有排号(all rows)”。这是近期第二趟全体乘客都可能受病毒感染的抵加航班。 自从上周五,加拿大开始实施最新的新冠阴性测试登机新政策之后,目前,已经有72架新冠毒航班降落加拿大。 这个政策的力度到底有多大,目前谁也说不好。 面对疫情如此严重的加拿大,疫苗是唯一的曙光。 华裔医生接种第二针疫苗 副作用更多!如同坐过山车! 目前,BC省的一线医护人员已经接种了第一剂疫苗,接下来的是社区的老人即将接种第一剂疫苗。 然而,大量关于疫苗副作用的新闻层出不穷,不少人对疫苗是望之却步。 近日,一名接种了第二针的华裔医生现身说法,亲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这名在西达赛奈(Cedars-Sinar)医院工作的华裔医生林永健,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的第二针。 林永健是2020年12月21日接种的第一针疫苗,当时他所在的医院实施自愿接种疫苗的制度,他的工作环境就是每天被新冠患者包围,这样的情况下,他是非常需要疫苗的。 打完第一剂疫苗后,林永健记录了自己的副作用。 他是下午2点左右接种的疫苗,之后他就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参与手术,到了7点,他开始感觉到注射部位有痛感,9点的时候痛感达到高峰,比流感疫苗要痛很多,如果按照0-10分级别的话,当时的疼痛可以达到7级。 随后他早早入睡,20个小时之后才慢慢减轻,30小时之后痛感就完全消失了。 林永健表示,有的同事还出现了轻微头痛、心跳加快、恶心等副作用出现,但是打完一天后就会消失。 然而,第二针的副作用却远远比第一针还要大! 作为疼痛中心的医生,林永健讲起亲身体会来非常生动。 打完第二针之后,林永健表示他出现了发烧发冷等流感症状,像“坐过山车”一样。 在第二针之后,他也出现了和上次类似的疼痛副作用。 注射完7个小时,注射部位开始酸痛,20个小时后开始好转。 但是15小时后,他就出现了头痛和全身肌肉痛,不过疼痛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第二天,更严重的副作用袭来! 接种后24小时到48小时的时候,他开始手脚冰凉,全身发冷,打寒战,发烧到37.5度,伴随着头痛和中度全身肌肉疼痛。 不过他的血压和血氧正常。于是他口服了一颗泰诺之后睡了一会,第二天起来之后副作用就消失了。 林永健在总结,主要的副作用就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头痛、发热、发冷、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 但是,第二针比第一针的副作用发生机率多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而且副作用更严重,但短暂。 他建议最好在家准备好泰诺、体温计、血压计等,也最好准备一个夹在手指的那种血氧计。 虽然林永健感觉副作用如同“过山车”一样,但是他仍然建议大家都要接种疫苗,因为这是解决疫情问题的唯一方法。 “为人为己,有机会都应该打疫苗!” 新冠的慢性后遗症那么可怕,疫苗副作用只是短短的一天,哪个更值呢? 虽然他的抗体检测结果还没出现,但是出现了副作用就证明免疫系统有反应。 打了疫苗之后,林永健作为抗疫一线工作者,心里至少没有那么害怕了。 虽然现在疫苗接种速度仍然很慢,但是就像这名华裔医生所说,这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让我们继续盼望曙光的到来吧。
  • cover
    昨天

    吓人!加拿大2航班罕见整机感染!首名接种者等7人接种疫苗后确诊

    加拿大疫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宣布突破70万大关,近日魁省还爆出7人接种疫苗后确诊,包括首名接种的89岁长者。而有2架飞抵加拿大的飞机出现整机感染的情况。 截止1月17日早上8点,加拿大确诊人数已经突破70万大关。 其中确诊总数超过20万的省份有两个,魁省24万,安省23.4万。另外阿尔伯塔省确诊超过11万,卑诗省6万,曼省2.7万,萨省接近2万。 而根据多伦多太阳报报道,自从加拿大1月7日实施阴性证明登机后,至少有72班国际航班出现确诊,而有两个航班出现整机感染的情况。 所有行(All rows)乘客: 加拿大卫生部就是这样描述了本周从海地降落在蒙特利尔的两架Trans Transat航班的感染情况。据报道,由于这两次航班载有如此多的受感染乘客,导致机上每个人都有感染病毒的危险。 尽管加拿大在1月7日强制所有航空入境旅客凭核酸阴性证明登机,从海地起飞的航班将不受此规则的限制,直到1月 21日实施。 结果出事了。 1月10日的TS663航班以及1月13日TS665于被加拿大卫生部确诊COVID-19病例。 这两架航班为宽体A330空客,能容纳345至375名乘客的双通道大型客机。 加拿大卫生部最初将TS663的受影响行列为“未知”,但在昨天星期五的航班状态更新为“所有行”。星期六TS665添加到列表中,同样列为“所有行”。 加拿大卫生部最初将TS663的受影响行列为“未知”,并将星期五的航班状态更新为“所有行”。星期六的更新将TS665添加到列表中,同样列为“所有行”。 而根据超级生活记者查阅加拿大卫生部感染航班指引,一般通知感染者前后2排乘客,出现all rows描述还属于首次。 目前不知道这两架航班到底有多少名乘客确诊,但整机感染实属罕见。 与此同时,加拿大出现接种后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 尽管魁北克省长期护理院的7名居民是加拿大首批接受第一剂辉瑞疫苗,但近日对COVID-19病毒测试呈阳性,其中包括加拿大首名接种者。 负责监督该护理院的地区卫生保健部门在一份声明中说,蒙特利尔西部Maimonides长期护理院的七人“在他们第一剂疫苗接种的28天内被感染”。 该护理院的疫情并未表明该疫苗有什么新发现。因为疫苗测试数据已经很清楚,接种第一剂后不会立即产生抗体给予保护,也不会立即给予全面保护,但它凸显一些担忧。 卫生当局只是含糊说这七名感染者在28天内感染,但尚未能够确定一个关键事实:这七名确诊者到底是在接种后具体确切在多少天内被感染。 辉瑞疫苗的额外免疫力直到第一次接种后约12天才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如果居民在注射疫苗后的两周内被感染,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在此期间他们没有额外的免疫力。 “没有人说过第一剂后会有100%的保护。” 如果他们在第3或第4周感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辉瑞早已说明,第一剂仅能提供52%的保护。所以需要第二次注射,即加强注射,使这一数字提高了95%。 蒙特利尔中西部卫生局发言人卡尔·塞里奥特(Carl Theriault)说,对于这几宗新病例,“我们正在等待公共卫生调查的结果,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于新病例,“我们正在等待公共卫生调查的结果以了解发生了什么,”塞里奥特说。 据蒙特利尔杂志(Journal deMontréal),感染的七名确诊者包括加拿大首名接种者89岁莱夫斯克(Gisèle Lévesque)女士,但很快已经康复,并且称可能是疫苗的帮助下才能得到快速康复。 89岁的莱夫斯克于12月11日接受第一剂辉瑞疫苗注射,成为加拿大首名疫苗接种者。 但据蒙特利尔杂志(Journal deMontréal)称,她在接种第一剂后大约两周就出现症状。 莱夫斯克女士无法更精确地确定诊断时间,但表示,她只是在今年年初之前就感到出现症状。 她说:“症状是呼吸无力和困难,我气喘吁吁。” 接种疫苗约两周后确诊,但她并不害怕,并相信所接受的剂量有助于她抵抗新冠病毒。 目前莱夫斯克已经康复。莱夫斯克女士确信疫苗对她有益。 免疫学家阿兰·拉马雷(Alain Lamarre)说,研究表明,该疫苗在注射后的最初两周内逐渐发挥了作用。 疫苗接种后测试呈现阳性的几种可能原因。 由于有多种原因,接种疫苗后阳性不会引起警报。一位蒙特利尔专家说,首先,阳性病例并不一定意味着该人感染了这种病毒。 舒尔曼(Mitch Shulman)博士说,在接种疫苗后,可以通过“极度敏感”的检测方法采集疫苗中的一些遗传物质,这不是活病毒,并会产生阳性结果。 专家强调,人们不可能从疫苗中感染病毒。 舒尔曼博士说,他们只是获得了遗传物质的一部分,并且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被感染了。他说:“ RNA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您已患病,并不意味着您具有传染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 其次,尚未明确表明,疫苗是否能够阻止人们在其鼻腔和口腔粘膜中携带病毒。相反,疫苗可以通过教人们如何抵抗病毒来阻止人们生病。 实际上,专家们尚未确定接种疫苗后,即使自身得到免疫,是否仍然能够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辉瑞疫苗建议注射第一剂后的21天进行第二剂注射。但是,近日由于疫苗紧张,辉瑞已经临时减少供应一半给加拿大。 而加拿大多个省份做出决定,延迟第二剂的注射,实在令人担忧。
  • cover
    昨天

    近期大量病例多次核检才呈阳性 病毒狡猾了?核酸不灵了?

    石家庄有人6次核酸才显示阳性,大连有人11次核酸才显示阳性…… 15日,31省份新增11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河北省报告90例,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破百。 截至目前,河北省确诊病例数量依旧在攀高,该省部分地区已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 梳理近日河北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详细信息,记者注意到,其中存在大量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病例。 不少网友疑惑:是核酸不灵了,还是病毒狡猾了? 资料图:医护人员在“核酸采样流动车”上为市民采集咽拭子。翟羽佳 摄 多病例核酸检测曾呈阴性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核酸检测”已成为一个近乎家喻户晓的词汇。 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标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通过核酸检测筛查新冠病毒感染者,被认为是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不过,近期,多地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中“确诊病例曾多次核酸均为阴性”的新闻屡见不鲜。 例如,记者梳理发现,1月14日0-24时,石家庄新增的8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就有56例核酸检测曾为阴性,而后又转为阳性的病例。 其中,“确诊病例51”于3日、5日、7日、9日、11日、12日6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3日核酸检测才呈阳性。 “确诊病例12”于1月3日、4日、6日、9日、11日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其1月12日采集咽拭子,1月13日核酸检测呈阳性;1月1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类似的,1月14日0-24时,邢台新增6例确诊病例中也有2例核酸检测曾为阴性。 其中,“确诊病例6”于4日、5日、7日、10日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而在1月15日0-24时石家庄市新增的8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有14例病例一次核酸检测就呈阳性,其余均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确诊;同日,邢台市新增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也只有1例一次核酸检测就呈阳性。 资料图:河北省固安县居民正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门丛硕 摄 为什么检测不到? 事实上,经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河北。类似情况此前已多次出现。 几天前,“石家庄有人核酸检测6次才呈阳性”就曾登上网络热搜榜。 在辽宁,1月4日,大连市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民政局局长汤易也曾提到,“有的病例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有的地区检测6轮还有阳性病例出现。”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核酸检测的结果? “现在比较明确的是,核酸检测肯定不是100%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广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直言,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此前都曾出现类似情况。 至于影响检测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病人排毒浓度的多少、检测采样质量、试剂盒品质以及实验室操作。 王广发认为,从理论上看,在诸多因素中,检测结果主要是受病人排毒浓度的影响。“病人排毒排得多了就能查出来,排得少就可能查不出来。” 本周,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高伟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他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毒量。高概率是该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检测出来。 资料图: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医务人员进行采样准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核酸检测依然是“金标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病人排毒量少呢? 王广发告诉记者,这和病程进展有关。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呈阳性,大概率是因为不同病人排毒时间不同造成的。 “刚密接之后做核酸,确实很有可能是阴性。”他说,“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大体上是潜伏期的最后两天才出现阳性。而每个病人的潜伏期是不一样的,所以查出病毒的时间不一样。”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及此现象。 他给出的解释是:感染者或是病人从暴露感染到病毒开始排毒,专业上叫“强隐期”,而无症状感染者排毒专业上叫做“前隐期”,也可以叫实验室检测筛查的窗口期。在窗口期期间,检测很多次都可能检不到阳性,但到前隐期末就会检出阳性,这个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资料图: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医务人员正在进行采样准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曹玮指出,目前研究证实新冠病毒在咽部复制和排出体外的最活跃时间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后,此时咽部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可能性最高。“但是这个时间段没有那么宽。” 按上述说法,如果核酸检测时,病人恰好排毒量少,检测结果就可能呈阴性。也因此,反复多轮检测更显得有必要。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看来,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大家完全不必恐慌。 此前多位专家在不同场合也都明确表示,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仍是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14日20时,石家庄市第二轮核酸检测全部完成;1月15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已开展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此外,从1月15日起,石家庄市邮政快递和外卖从业人员每72小时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除外)。
  • cover
    昨天

    27岁中国百万级女网红飞机上猝死 墨大毕业

    27岁时尚博主飞机上猝死,曾在墨尔本留学... 1月8日,微博上的一位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 被证实在飞机上突然死亡。 她的朋友用她的微博发文称,在2021年1月5日晚,小雅在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具体死亡的时间及原因还在与东航沟通中,等待一个明确的回复。 而她最后一条微博,也停留在了2020年的12月30号。 而小雅今年只有27岁。 据了解,此前,小雅曾在2014年到17年间在墨尔本留学,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当时她也经常分享自己的澳洲生活和一些时尚穿搭。 而在2017年,她已经开始接到澳洲奢侈品的商务活动。 还接到了墨尔本时装周的邀请。 在她毕业回国后,也经常能够在假期的时候回到墨尔本,看得出她对澳洲的喜爱。在她突然离世后,许多网友都表达了不舍。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人体维系生命最关键的器官。 心脏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大家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定期体检,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希望这位美丽的姑娘走好,在天堂没有病痛...
  • cover
    昨天

    华裔医生:全世界还没意识到疫情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意识到这场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时间到底有多长。到今天为止,对于眼下的这场疫情,全世界估计还没有多少人来得及做一次深刻、全面而又富有前瞻性的理性分析,事态的发展,已经在各个方面无数次击穿了我们的想象力,由此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全世界正在面对一个人类踏进文明门槛以后从未遇到过的全球性大毁灭。   现在,有许多中国留学生从美国、欧洲回来躲避瘟疫,他们以为躲完风头之后就可以再回欧美去继续求学、工作,可是他们哪里想得到,他们这次回到中国,很可能就是一次单程旅行,之后他们可能再也不能返回欧美去了,也许要几年、十几年过后,欧美的那些著名的大学才会重新打开尘封的大门。   然而,2020年年初的这场疫情,对中国来说,却有着自1840年以来非同一般的意义。   目前,依照新冠病毒COVID-19凶残而狡诈的特性来看,人类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其彻底消灭,可以预料,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整个地球都会在COVID-19及其各级变异后代的轮番进攻的滚滚狼烟之中瑟瑟发抖。   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人类的生存很可能会进入这样一个模式:    1、病毒以“候鸟模式”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流行传播。   第一年的10月、11月——第二年4月、5月,病毒(冬瘟和春瘟)在北半球肆虐,而第二年的4月、5月——第二年的10月、11月,病毒(夏瘟和秋瘟)在南半球流行,到第二年的10月、11月——第三年4月、5月,病毒又回到北半球蹂躏,之后再去到南半球,整个地球就在这种周期性的痉挛中痛苦呻吟。   2、“断航”、“封国”、“封城”与“蛰居”将成常态。   这些极端的抗疫方式,将会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常态,全人类的生活都退缩到了只满足于生存基本需求的底线,人类的社会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压缩,人类的发展空间萎缩到了最小程度。   3、人类的生存质量、总人口数量,将会断崖式地急剧下降。   第三产业将会遭受重创,金融业、文娱体育额产业、旅游业、餐饮业将会惨不忍睹,跨区域投资陷入全面停滞,国际贸易下降到最低程度,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的经济存在着短暂时间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风险,而许多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的GDP将会出现腰斩,全球化1.0正式解体,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人类的科技文化水平将会大幅度倒退。   4、全球政治经济将重新洗牌。   在愈演愈烈的疫情背景下,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将出现一轮又一轮的重新洗牌,大范围内硬杀伤战争爆发的几率将会大幅下降,但小规模的高烈度局部战争爆发的频度将急剧增高,其中,以人类生命为攻击目标的生化战争将成为战争的重要形态,甚至是主要手段。   5、大自然将淘汰十亿以上人口。   相对于世界范围的生产总量来看,77亿的全球总人口显得绝对过剩,因此,大自然将以它自有的残酷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淘汰十亿、二十亿甚至更多的人口。   人类是否可以通过研发疫苗和新药来战胜COVID-19病毒?   目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COVID—19病毒堪称一个完美的杰作,就像一首宏大的交响诗一样精妙复杂而又巧夺天工。人类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强大的全能型的纳米级对手。   从能得到的公开信息来看,新冠病毒并不像是一个自然产生的病毒,它所具备的许多特性让它更像是一个极微小(125纳米)的智能机器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人体的细胞内穿梭巡游,人类的肺脏、肝脏、肾脏、大脑、免疫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统统都是它的攻击目标。而在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还可以轻松躲过药物对它的追杀,直到和宿主一起同归于尽。   第一,病毒有超强的耐心,它可以在人体内无症状潜伏14天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就是要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最大程度地传染给它能接触到的人。   第二,病毒有惊人的谋略,它的病死率不高不低,与超长潜伏期结合得恰到好处,既不能让宿主很快病死,又能在被发现之前尽可能传染更多的人。   第三,病毒有神鬼莫测的传播途径,它可以通过空气、触摸、饮食、粪便传播,甚至根据上海瑞金医院的解剖报告来看,病毒完全有可能通过大面积暴露和有损伤的皮肤传播。   第四,病毒有闪展腾挪的攻击路径,科学家原来以为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来建立对人体的攻击路径,但是其后病毒出现变异,又发展出三条新的攻击路径FURIN、GRP78和 CD 147。   第五,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病毒实际上具备了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与功能,又能以流感的方式大范围内传播,即使是宿主通过治疗恢复了健康,病毒可能还会终身寄生在宿主体内,等到各种条件具备的时候,它将再度生机萌发、兴风作浪。这就像是原本就十分凶恶无比的老虎,现在又突然长出了翅膀,而且还成了隐身,由此,各种现代化武器武装到了牙齿的人类,才会在第一时间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不堪。   病毒的神奇之处还不仅在于此。   病毒是一个单链的RAN冠状病毒,极不稳定,非常容易出现变异(病毒的设计者在一开始看中的就是冠状病毒这个特性),仅仅是在2020年2月12日之前,病毒的进化树上最少就已经有了5个单倍型。   今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过程中,病毒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变异,繁衍出越来越多的亚型,甚至可能与别的病毒形成重组,突变演化出一些全新的超级病毒出来。   另外,近来在网上出现一个资料,有人发现3月8号之前,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病毒毒株已经有了26步突变,在法国境内的毒株有了18步突变,而在中国境内,最早的毒株突变只有香港的一例,为10步。   人类在与病毒对抗的斗争中,一种被动的但可以最广泛使用的手段,就是生产出对付病毒的特定疫苗。然而,疫苗的研制周期最少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个速度远远小于病毒的变异速度,这也就是说,如果在没有中医药等有效药物介入的情况下,人类实际上就是在骑着自行车追赶病毒的高速列车,只会越追越远,越死越多。   退一步说,即使半年或者一年后,能够对付病毒的疫苗和药物研制出来了,但是,这些疫苗和药物能够对付病毒各个家族中不断形成的新的亚型吗?如果那时病毒又产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那人类又该怎么样来应对呢?   据冰岛媒体“雷克雅未克秘闻(The Reykjavík Grapevine)”3月25日消息,冰岛国内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被检测出同时被两种新冠病毒的感染的情况,其中第二种为原始新冠病毒的变体,这是冰岛第一次发现受双重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并且,冰岛科学家已在国内发现40个病毒变种。 美籍华人医生:战胜这场疫情 一定是新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作为在美国抗疫一线医生,亲自参与治了几十个新冠病人,把心得和建议给大家报告如下:   1、新冠的神药近期内是不可能有的。   中国试药比美国宽松得多,试过了无数的药。之前中国呼声最高的是抗爱滋病药 (克立芝) ,但随后中国医生自己做的双盲实验证明了它没用,这结论3月18日发表后克立芝立刻打入冷宫。氯喹的前景更不乐观。   很多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病人长期服用氯喹,但并没有报告说这类病人就不容易得新冠或者变成重症。因为氯喹没太大的副作用 (但也是有的),我所在医院给所有住院病人都用上了,但我没有感受到它有减少转成重症的作用。人民的希望双盲实验已经做了很久,如果很有效的话肯定会提前揭盲结束 (早结束可以早卖早赚钱),所以估计也没多大的希望。   从流感的经验来看,传统的疫苗效果也不会很大。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搞的全新型mRNA疫苗,但效果也难以预计。   2、医院虽然没有神药,但是靠氧气和呼吸机这两样法宝,还是可以挽救一些生命的。   轻症去医院的主要目的是吸氧,所以居家隔离恢复,在确认不缺氧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确认不缺氧要靠指尖血氧计 (pulse oximeter) ,但很可惜这个神器远不如体温计普及,虽然它在正常价格的时候跟体温计一样便宜 (< $20),也一样好用。因为没有普及 pulse ox,所以美国医生经常只能告诉病人有了呼吸急促 (shortness of breath) 再去医院,但是不同人对缺氧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有少数人血氧非常低了也不呼吸急促,等到去医院已经晚了。这应该是这次新冠得病有人"扑街"或者在家猝死的主要原因。   因为血氧计相当便宜,不少美国家庭尤其是本来就有慢性肺病的还是有它的,或者至少现在买个贵的也来得及 ($100以内在local药店还是能买得到的)。但是不少美国穷人家庭甚至连个$10称体重的秤都买不起,也就没有自己测血氧的能力。   3、不论如何造成的,今天新冠已经在全美广泛流传了,而且已知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也就基本上不可能扑灭了。   所以象流感一样,大部分人在接下来的有生之年,迟早都会得上一次新冠,而且得了一次也不保证过几年不再得一次。这是人类医疗水平决定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虽然现在貌似扑灭了,但一旦打开国门还是会要面对。所以,你我将来多半都会得上新冠,但如下所述,对此完全不必恐慌。   4、如果你将来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 (发烧干咳嗓子痛) ,可以就当作你得了新冠或流感。   居家休息,和家人严格隔离,电话告知医生,加上自我密切测量血氧 (每4小时测一次,保证 >95%),就足够了。因为没有神药特效药,所以不必纠结于去测试。去测试并不能改变什么,顶多满足一下你自己的好奇心。即使测出来是阴性,如果你症状很象,那测试也可能是假阴性,你还是该隔离和密切监测。如果发烧,只吃 Tylenol (acetaminophen) ,按瓶子上所写计量吃。   如果吃了药烧退了,血氧也保持在95%以上,就不必看医生。   此外,我觉得治疗一般会有两个误区:   第一,狂喝水。   这个病在医院治疗的时候是要尽量少给水的,以避免肺积水 (pulmonary edema),所以在家喝水喝到满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够了,不要刻意多喝水,象国内那种动不动吊瓶水更是不可取的。喝水要保持盐分,所以chicken soup比白水更好。   第二,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   这个病多睡觉多休息很有利康复,但是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血淤导致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在医院都是给注射化血淤的药避免这点,在家则可通过多运动来避免。建议至少每四个小时起床一次在家慢走个一刻钟建,而且卧床时也多动动腿,多变换变换姿势(时不时趴着睡也有疗效,即所谓proning)。   5、从长期来讲,新冠的确是象个大号的流感,它的总体致死率大概也就是流感的几倍。   绝大多数得了新冠的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就自愈了,也没什么后遗症。我亲眼所见,即使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大概四分之三都出院直接回家了。因为美国已知新冠是无法扑灭的,所以出院标准远比中国宽松,例如不发烧不需要吸氧48小时即可出院,不需要重复做核酸检测,医嘱在家继续隔离14天即可。   这不是因为没床位,事实上我院普通床位现在一点都不紧张,而是因为呆在医院里没必要了,毕竟医院没有家干净。   6、但是为什么近期内我们还是要严格停工隔离呢?   因为新冠它是全新的,而不是象流感一直都在。在美国,流感每年死几万人 (这点绝无高估,每个医院里的医生每年都实际感受得到),但是新冠把这一年的病压缩到几个星期里发,造成单日发病数很高,医院爆棚。Flatten the curve的意思只是把单日发病数压下去,对这个flattened curve做积分的总发病人数还是不会少的。   但只要每天医院不爆,就能保证该给氧的给氧,该上呼吸机的上呼吸机,就能救回一些命。   7、新冠严重到要进ICU上呼吸机的是极少数,但如果上了呼吸机,不说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可能也最多只有一半了,这也是人类目前医疗水平决定的。   所谓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我院也用,效果貌似很有限。病情严重到要上呼吸机一般都不是因为病毒本身,而是因为ARDS,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肺的过激反应。各种病毒和细菌,乃至一些非感染类的病,都可以导致ARDS。   如何避免ARDS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重点研究几十年了没有很多进展,不是近期可以解决的。就我这次亲眼所见,也只能说,会不会变成ARDS全都是靠命。虽然统计上来说有基础病的更容易得ARDS,但确实有年轻没有基础病的病人也得ARDS然后去世了,而有些高龄病人有很多很重的基础病,比如肾衰长期靠透析,心衰,肺阻滞,因为他们的基础病严重了要住院,然后医院几乎给每个病人都查新冠也查出来他们得了,但他们只是轻症,过几天也就出院了。   8、因为新冠在美国已不可能扑灭,而且致死率低,我认为只要疫情控制到平时流感的程度,也就是正常运转的医院能有床位接纳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就可以复工了。   象中国那样一直停工直到几乎没有新冠病人,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比如像华盛顿州目前的情况,貌似就可以在保持social distance的前提下在一两周内逐步复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作为呼吸道病毒的一种,在半年之后秋冬季时还会来犯。所以这半年里可以开始谋划如何应对第二波了。我建议等到这波疫情过去,夏天东西不那么贵的时候,屯好:血氧计(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自己使用),体温计,Tylenol,鸡汤 (罐装可长期保存的)。如果工作需要经常旅行或者去人群密集处的话,根据风险程度屯好普通口罩,N95,护目镜不等。能复工的时候多挣点钱存着,做好再次居家隔离的准备。   9、美国12天已经更新了6代新冠肺炎检测试剂,从当初的检测时间:2天-1天—6小时—35小时—1.5小时—5分钟,准确率均大95%。   现在不用纠结于谁的作业该抄,也不用纠结于哪国的感染人数最多,不在一个平台上比较,这些数字都毫无意义。   这场疫情已经导致了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科技大比拼,相信最后战胜这场疫情的一定是新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 cover
    昨天

    加拿大接种疫苗第1人确诊! 毒王自驾游1传18

    令人揪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加拿大首位接种疫苗的89岁的奶奶,在上个月接种了第一针两周后,还是感染了新冠。 魁省Saint-Antoine养老院,89岁的老人GisèleLévesque是加拿大第一位新冠疫苗的接种者。 当时,得知自己是“第一人”,老人还很淡定地说:“他们选择了我呀,太好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新年前夕,已经接种了疫苗的她还是感染了。 确诊之后,她说:“症状比较轻,有些呼吸困难。不过我并不害怕。” 管理机构表示,养老院在开打疫苗之前就已经爆发了疫情,奶奶的感染可能与此有关。 奶奶感染的消息让很多人忧心——疫苗有效吗? 昨天,挪威23名老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的消息更是将人们对疫苗的恐惧推上了高点。 有关疫苗之事,我们暂时无解。不过,相比疫苗,变种毒株则更令专家们警惕。 16日,CBC重磅报道,新冠变种毒株的传播将彻底改变加拿大疫情,“更多的人死亡,更多的人住院,更多的人久病不愈”。在BC,变种毒株一旦广泛传播,将在3月造成日增5000病例! 变种毒株在短短几个月内传播到50多个国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它可能已经在加拿大悄然传播。 而根据美国CDC的预测,两个月之内,也就是到3月,变种毒株将成为美国的主流毒株! 加州医学专家Dr. Eric Topol说:“变种毒株不会导致重症,但是,会有更多的人被感染。如果毒株更有感染性,那代表有更多的人死亡,更多人住院,更多的人久病不愈。” 到目前为止,加拿大已经发现了25例变种毒株病例,安省有14例,3例没有旅行史。 BC省有4例英国变种毒株,周四时又发现了1例南非变种,且南非变种的患者也没有旅行史。 没有旅行史,意味着暂时找不到毒株的源头或已经在社区传开。专家警告,当我们能够确认变种病毒在社区传播的时候,它其实早已经像野火般传开了。 变种毒株将给BC带来什么?来自SFU的研究者们发出了警告:如果变种毒株在BC省造成高度传播,预计3月份,BC日增病例可能达到5000例。 进行这项研究的数学家和流行病学家Caroline Colijn一直在追踪病毒的轨迹,根据她的最新建模,假设来自英国的变种毒株是在1月25日之前进入BC社区传播,预计2月下旬,BC病例就会发生井喷,令人担忧。 如果这个毒株的传播速度增加了50%,40%,30%,那么接种疫苗远远不够。 Colijn由此警告,BC省应该立即加强限制,停止跨省旅游,并要求回程旅客隔离,让能防止变种毒株的快速传播。 同时,另一个专家小组也在向BC省府提出建议,由于变种病毒的高传染性,BC应该加强封锁措施。 病毒是看不见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安全,其实未必。BC卫生当局近日给出了一个典型案例,有时候某些行为看似无害,其实也充满危险——比如自驾游。 在很多人看来,疫情之下,避开公共交通,自己驾车出游,应该是比较安全的方式了。去年夏天疫情曲线稍平之时,很多人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到郊野户外透透气。 谁也没想到,就这样小众的一次出行,只因为一个无症状患者,最后导致18人确诊,64人需要自我隔离,无法上班上学! 这是来自菲沙卫生局的真实案例。 第1天,一群人一起自驾游,去往本省的另一个地方。其中1人感染了新冠,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 就这样,他们开启欢乐的自驾游,一路上停下来吃饭、买东西、喝咖啡,第2天和第4天到了目的地,活动很是丰富——参观酒庄、逛商店、吃冰淇淋、和朋友一起烧烤……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假期。 这个期间,感染者没有不适,同行者也无人察觉,病毒就这样悄无声息完成了传播,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第5天,他们结束假期,回到家里,回去工作,回到各自熟悉的日常生活中。 从这天起到第18天,参与自驾游的人全部阳性,加上他们接触的人,共有18人确诊,另有64人需要隔离。 菲沙卫生局在推特中写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呼吁,非必要,不旅行。 目前,疫情失控的安省已下达居家重令,BC的街头依然车水马龙。防疫似乎主要靠自己,华人们还是自己多加小心吧,千万不要大意了。
  • cover
    昨天

    如果变种病毒造成传播,BC每日新增将高达5000例

    于BC省卫生当局已经确认发现4例英国变异毒株以及1例南非变异毒株。根据SFU传染病研究人员最近建模预计,如果变异毒株在BC省造成高度传播,预计3月份,BC每天新增病例可能达到5,000新冠病例。 数学家和流行病学家科林(Caroline Colijn)一直跟踪研究BC省学校到社区的新冠病毒的轨迹。 (推特) 根据她的最新模型预测,假设来自英国高度传播的变异毒株于1月25日之前进入BC省社区传播,预计2月下旬,BC病例就会发生井喷,令人担忧。 截止1月14日,BC省发现了4例英国变异毒株,称为B.1.1.7。 根据科林的建模,UBC数学家和疾病建模师丹尼尔·库姆斯(Daniel Coombs)表示,这个新变异毒株会继续存在,几乎可以肯定阈值定为20至50例。 作为新冠病毒的高传播版本,B.1.1.7已被证明比目前B.C省所有菌株传播速度要快了50%至70%。这种变异毒株已经造成英国许多医院不堪重负,全球多国禁止来自英国旅行者入境。 疫苗会起作用吗? 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当前批准的COVID-19疫苗不能有效对抗英国变异毒株。 传染病专家最担心的是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如果没有足够的疫苗抵抗传播,那么这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COVID-19疫情可能在人类达到群体免疫之前就再次肆虐人类。 考虑到BC省已经推广疫苗接种,科林没有把疫苗接种纳入她的建模。她指BC省免疫人群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卫生官员目前的接种目标是死亡风险最高的人群,而不是最可能传播这种疾病的人群。 科林指如果这个毒株的传播增加了50%,40%,30%,那么接种疫苗远远不够。 何况, 现在疫苗还断货了。 预计省卫生官员Bonnie Henry博士会在下周一1月18日提供BC省疫苗接种计划的最新信息。 对于BC省官员宣布已经确诊一例来自南非的变异毒株,科林表示对南非变异毒株了解较少,卫生官员现在正在全球范围内评估其所带来的影响。 昨天星期五,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发出警报,警告到3月,英国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可能成为美国的主要感染源。上周安大略省金斯顿皇后大学的一名数学生物学家发现,该变异毒株可能最早在二月下旬就主导师该省的大流行病。 尽管美国已分离出不到100例英国变异毒株,但可能通过基因组测序找到变异毒株零号病人。特别是包括BC在内的加拿大仍可能仍处于早期发现阶段。只要发现一例,就要责成他们严格执行隔离规定。
  • cover
    昨天

    全国药房参与注射疫苗 4月起每周可接种300万人

    根据联邦政府的预期,今年4月开始可为普通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加拿大最大连锁药房启康药房(Shoppers Drug Mart)的总裁莱格(Jeff Leger)指出,如果加国各地所有的药房都参与接种疫苗的工作,药剂师每周可给250万至300万人接种疫苗。 莱格指出,随着加国各省和地区已开始转移疫苗接种工作的侧重点,给更广泛的人口接种疫苗,他的公司与各省和地区政府的沟通在过往一周内有所改善,相信在未来一、两周内,会得到一些确切的计划,各省非常有兴趣得到启康药房的帮助。 在上一次开展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期间,启康药房一些最繁忙的分店每天最多可给600人注射流感疫苗。启康药房和Loblaw连锁超市拥有的药房每周给50万人接种了流感疫苗。如所有药房都参与接种新冠疫苗,数量可能介于25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限制因素是疫苗的供应。 加拿大药剂师协会分管公共事务的副主席沃克(Joelle Walker)说:"预期药剂师将扮演一个角色,但现在不清楚的是在何时。" 她指出,加国各地有超过11,000间药房,鑑于药房在接种流感疫苗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应参与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 一年一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在规模方面要比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小得多,但依然要花费数月的时间进行规划。她说:"进行新冠疫苗接种,这绝对是令人感到担心的,因为有很多工作要考虑。药剂师需要知道他们大约在何时可收到疫苗、疫苗的数量以及接种疫苗的对象。让药剂师们参与第一线的规划工作将是有益的。" 安省政府已在本周三就第二阶段新冠疫苗的接种计划制订了细节,该计划显示,鑑于疫苗接种的侧重点已从长期护理中心转移至其他人口,药房和诊所可能将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 cover
    4天前

    今年4月起普通人可Shoppers打新冠疫苗

    两个加拿大药房连锁店London Drugs 和 Shoppers Drug Mart正在提供帮助提高COVID-19疫苗接种率。两个药房连锁店都表示,他们的经验和广泛的网络将是加快疫苗注射最得力的助手。根据联邦政府的预期,给普通民众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将从今年4月开始。 图源:citynews 加拿大最大连锁药房Shoppers Drug Mart总裁Jeff Leger指出,如果加国各地所有的药房都参与接种疫苗的工作,药剂师每周可给2.5万至3万人接种疫苗。Shoppers Drug Mart药房和Loblaw连锁超市拥有的药房每周给50万人接种过流感疫苗。如果所有药房都参与接种工作,接种人数可能介于25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关键是疫苗能否及时供应。 加拿大药剂师协会分Joelle Walker说:我们预期药剂师将扮演一个角色,我们现在不清楚的是在何时。她指出,加国各地有超过11,000间药房,鉴于药房在接种流感疫苗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应参与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到药店打疫苗很方便,以安省为例,90%的居民居住在离药房5公里范围内。 加拿大卫生部在发送给NEWS 1130电子邮件中说:我们正在与所有合作伙伴合作,以确保在第二阶段接种疫苗时有足够的诊所为人们服务,其中包括药房。 安省政府已在本周三就第二阶段新冠疫苗的接种计划制订了细节,该计划显示,鉴于疫苗接种的侧重点已从长期护理中心转移至其他人口,药房和诊所可能将参与疫苗接种工作。  
  • cover
    4天前

    BC辉瑞疫苗告急 接种加速至少两月后

      1.    BC辉瑞疫苗告急 接种加速至少两月后 虽然加拿大已经于12月中旬开始推广疫苗接种,但疫情仍然在恶化中!截至昨天1月11号,全加一天新增6847例,死亡119人。如果把疫情减缓的希望放在疫苗身上,至少4月份前不太可能! 虽然BC省府公告一再表示BC省能够实现在秋季之前为每个想要注射的人提供免疫接种的目标,BC省高级医生也乐观表示夏天之前批准另一种更容易分发的疫苗,例如来自阿斯利康的疫苗。但现实是BC省辉瑞疫苗只有一天的库存量,新的辉瑞疫苗本周才到货。 省卫生官员亨利医生表示,BC省开展疫苗的注射工作,预计至少要到4月份之后才能加快疫苗接种的速度。由于疫苗供应导致剂量有限,正在影响疫苗推广进程,想实现社区或集群免疫仍需要长达数月之久。在周一的疫情简报中,亨利医生预测BC省库存的辉瑞疫苗仅够一天的使用量,预计本周才有下一批疫苗。不过,BC省所获得的另外一种摩德纳疫苗总计20,500剂,有近一半存放冰箱中。 由于这些疫苗更适合于偏远地区,包括原住民,因此这些库存疫苗会留给他们。BC省第一剂和第二剂注射(初次和加强注射,在临床上被称为初次注射)会相隔35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免疫力,同时让全省人分批有时间接受更多疫苗的注射。 首次注射两周后,辉瑞疫苗的抗疫有效率为92.6%,而摩德纳为92.1%。截至周日,BC省民已有59,902人接受免疫。同时,BC省自由党要求全国民主联盟每天提供更多的疫情数据,以让BC省人能够就其健康状况做出明智的决定。 自由党还呼吁公布每天分发的疫苗数量,以及每个卫生地区第天进行新冠检测的进行了多少数字,并希望公而每天向MSP收取的费用,以及多少费用由私人支付。联邦政府今天宣布已和辉瑞公司达成协议,为加国再生产2000万剂新冠疫苗。 总理特鲁多今天周二表示,加拿大今年将有8000万剂来自辉瑞公司和Moderna公司的疫苗。总理承诺每一个想要注射疫苗的加拿大人都能在9月之前注射疫苗。联邦政府正在与各省和地区制定计划,以确保尽可能高效地分发疫苗。联邦政府已经告知所有省和地区,从现在到2月底,每周都会提供疫苗供应数量,以保持尽快、平稳和高效地推出剂量。预计到今年6月底,加拿大一半以上的地区都可能接种疫苗。   2.   加拿大年轻女医生自杀 丈夫哀嚎:我失去了生命 撇下年幼的儿子与丈夫、卡琳·迪翁医生自杀身亡,震惊了魁北克省医学界。从医10年,魁省格兰比居民迪翁去世时年仅35岁。“我失去了妻子,失去了我的生命。” 狄恩的丈夫戴维·戴格尔(David Daigle)对CTV表示:“(失去了)我孩子的母亲。我只想代她发出一个信息,因为她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个信息是魁省的医护人员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支持。 据加拿大急诊医生协会(CAEP)统计,1/6的医生考虑过自杀。仅去年,就有5~8%的医生报称想过自杀。医生、CAEP发言人罗德·林(Rod Lim)表示,最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他说,急诊医生非常关心所服务的人群,尽管经历了艰难时刻,但更可怕的日子还未到来。疫情重压之下,魁省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许多医生报称,如果他们请假,会自责内疚。魁省专科医生联会(FMSQ)的黛安·佛朗哥说,他们的医生协助计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 “从(去年)6月到12月,电话量增加了22%,这说明了一切。” 佛朗哥说 :“我们必须为此做些什么。”陷入自杀念头的人士,在魁省可拨打免费热线833-456-4566,或向741741发送短信“ START”,以获取7天24小时的即时心理健康服务。人们也可以求助家庭医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如果需要立即帮助,可拨打紧急救助电话911或到最近的医院寻求诊治。   3.   CRA已发出疫情补助金税单 补欠税款的方式变了… 加拿大税务局(CRA)周一已向曾领取疫情补助金的国民寄出T4a税单,提醒有关人士该笔补助金属于应税收入,必须在报税表内申报。税局称,T4a税单上注明收入,并非欠款金额。如同雇主在报税季节前向雇员提供的T4表,T4a详细列明相关人士直接由联邦政府领取的疫情补助金应税收入金额。 昨天发出的T4a表格,列出相关人士从以下一项或多项补助获得的金额,包括加拿大紧急响应补助金(CERB)、加拿大紧急学生补助金(CESB)、加拿大复苏补助(CRB)、加拿大复苏病假补助(CRSB)、以及加拿大复苏看护补贴(CRCB)。曾申领任何一项补助金的人,需要在2020年入息税和福利表中填报去年所得总金额。至于曾经登记My Account帐户并以NETFILE认证软件报税的人,有关信息将自动输入报税表内。 税局强调,尽管CRB、CRSB和CRCB均已抽税,但CERB和CESB尚未课税。无论是否抽税,一旦在计入申报人所有其他入息、扣税和免税金额后,有些人会在报税时发现自己欠款。由于担心国民因疫情而财政紧绌,税局指,已扩大民众偿还欠税的方式,并敦促纳税人主动联络局方,查看哪种选项最适合他们。税局早前发出441,000封警告信,提醒曾领取CERB的人士可能不符合有关申领资格,并要求不符合资格者在2020年底前退还有关款项,否则会对他们报税造成负面影响。 在过去数周,许多国民报称收到类似信件,现在担心他们要退还数千元补助金。联邦就业部长夸尔特罗周一接受CBC节目《权力与政治》访问时称,联邦政府正考虑降低还款额,并安排以更长的时间分期摊还,以帮助发现不当申领CERB但暂时无力还款的国民。当被问到当局会否改变立场,因税局沟通不足而不当申领补助金的国民可否获税局豁免还款时,夸尔特罗说:"这并非无可能,但目前有关政策方向尚未改变。"   4.   BC公布空置税分析 税项增加房屋出租的长线供应 省府开始徵收投机空置税后第二年的数据显示,有关税项有助增加房屋出租的长线供应。省府指,超过92%的空置税收来自外国业主、卫星家庭、住在卑诗省以外的加拿大人以及其他本省居民的业主,99.9% 以上的本省民均无须缴纳这项空置税。 财政厅长罗品珍(Selina Robinson)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凸显了卑诗省民一直所体验到的,就是容易负担及安全的居所,对省民、社区以及整个经济都很重要。正因如此,省府会继续致力争取更多容易负担的住屋选择,确保房屋用作栖身而非图利。' 各市长近日已收取各区社区的2019年空置税申报资料。这些资料将有助市长提供资讯,商讨是否需要调整有关税项。每年,财政厅均会向徵收空置税地区的市长徵询意见。透过年度谘询,财政厅有机会了解有关税项的数据和分析资料,而市长和委员会亦有机会阐释该税项在社区所发挥的效用。 罗品珍说表示,2019年的申报资料以及加拿大房屋及按揭公司(CMHC)等机构提供的报告均显示,愈来愈多物业转型为长期出租房屋,这转变对市区来说极为关键。这些形态转变和空置税将会继续打击投机者而不会影响大部分卑诗省民,显示空置税在本省发挥了成效。 2019年的资料摘要包括: 99.9% 以上的卑诗省民均无须缴纳这项空置税。 超过92%的空置税收来自外国业主、卫星家庭、住在卑诗省以外的加拿大人以及其他非卑诗省居民的业主。 申报资料按历年呈上,至今天为止,根据2019年评估的税收及收入为合共8,800万元。 空置税继续缓和楼市但没有对房屋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在卑诗省徵收空置税地区,2019年的房屋动工率较2018年上升16% 。 全省空置率上升7%,同时带动卑诗省民可负担住屋选择的增长。 对于不少卑诗省民来说,可负担住屋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自2018年引入空置税后,已为省府带来1亿3,000万元收入。投机空置税所带来的所有收入,在徵收该税项的五大区域内,用来投资房屋、庇护所或租屋等项目上。 投机空置税是卑诗省政府《30点计划》(30-point plan)的其中一环,透过以下措施改善卑诗省的住屋价格: 针对在卑诗省拥有房屋但不缴纳本地税项的外国及本地投机者; 当省民难于找到安全及可负担的房屋时,空置房屋为他们提供房屋选择; 增加收入,以在徵收空置税的社区内拨款发展可负担房屋。
  • cover
    5天前

    噩梦! 华人妹子串个门不幸感染新冠 几句闲聊就中招 隔离直播引围观!

    最近虽说美国和加拿大都开打疫苗,但是疫情却完全没有减缓的意思,仍旧在人们身边不断肆虐。   因此不少人也越来越担心,会不会哪天新冠病毒在不经意间落到自己的头上。   最近,纽约就有一名留学生在网络上分享了她从不幸感染到彻底治愈的全过程,让人感觉心惊肉跳:即使这名妹子平时非常注意防疫,却依旧因为和朋友的几句闲聊而惨遭传染!     这位在小红书上名叫陈小桐妹子今年19岁,是一名身在纽约的留学生。本来今年就要去上大学了,为了能够顺利入学,她特意没有回国,选择留在了美国。   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去年12月时,她只不过去朋友家取了件东西,却成为了她噩梦的开始。     陈小桐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了,一开始只是觉得嗓子不太舒服,并且开始打喷嚏,但她对此并没有太在意。   由于平时十分注重防疫,因此她也没往新冠这方面想,以为只是过敏罢了。   示意图   然而就在这时,陈小桐得知了自己朋友室友确诊的消息,而她几天前才刚去过朋友家,并且在他们家闲聊了几句。   得知这一消息的陈小桐当时就非常害怕,因为她本身就患有哮喘,像新冠这种直接攻击肺部呼吸系统的疾病来说,对她来说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于是陈小桐立即就去诊所进行了新冠检测,结果让她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阳性!     但奇怪的是,她朋友和确诊的室友朝夕相处,却没有检测出阳性,反而是检测出携带抗体。   被检测出确诊后,陈小桐立刻就开始了隔离,幸好有男朋友在,帮她买了体温计和血氧仪,随时监测身体状况,同时还买了哮喘喷雾以防万一。     不幸中的万幸是,陈小桐的症状比较轻,在隔离第三天的时候,她就感觉身体好很多了,心情也好了很多。     虽然还是会有胸闷气短的情况,但据陈小桐称,她由于患有哮喘,这种症状她原本就有,所以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除此之外,就稍微有些咳嗽,流鼻涕,味觉嗅觉也都正常,但最影响她的还是失眠问题。有可能是确诊之后太过紧张,她有两晚上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但陈小桐自己也很清楚,调整心态十分重要,心情不好再加上睡眠问题将会非常影响胃口,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2020年的最后几天,在确诊了13天后,陈小桐又一次进行了检测,幸运的是,这次的检测结果转阴了。     整个隔离期间陈小桐都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吸引了上万人观看,大家都在为她加油打气,还有不少同样确诊的华人们,一起交流了经验。     在隔离期间,陈小桐还网考了托福,即使确诊新冠还依然在努力申请大学,非常令人钦佩。 她表示:“疫情不能成为人们停滞不前的借口,生活总要继续。”   陈小桐的运气很好,没有出现任何重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毫发无损地撑过去,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防疫,不要被病毒感染!
  • cover
    5天前

    加拿大年轻女医生自杀 丈夫哀嚎:我失去了生命

    撇下年幼的儿子与丈夫、卡琳·迪翁(Karine Dion)医生自杀身亡,震惊了魁北克省医学界。 从医10年,魁省格兰比(Granby)居民迪翁去世时年仅35岁。“我失去了妻子,失去了我的生命。” 狄恩的丈夫戴维·戴格尔(David Daigle)对CTV表示:“(失去了)我孩子的母亲。我只想代她发出一个信息,因为她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这个信息是魁省的医护人员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支持。 据加拿大急诊医生协会(CAEP)统计,1/6的医生考虑过自杀。仅去年,就有5~8%的医生报称想过自杀。 医生、CAEP发言人罗德·林(Rod Lim)表示,最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他说,急诊医生非常关心所服务的人群,尽管经历了艰难时刻,但更可怕的日子还未到来。 疫情重压之下,魁省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许多医生报称,如果他们请假,会自责内疚。魁省专科医生联会(FMSQ)的黛安·佛朗哥(Diane Francoeur)说,他们的医生协助计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 “从(去年)6月到12月,电话量增加了22%,这说明了一切。” 佛朗哥说 :“我们必须为此做些什么。” 陷入自杀念头的人士,在魁省可拨打免费热线833-456-4566,或向741741发送短信“ START”,以获取7天24小时的即时心理健康服务。 人们也可以求助家庭医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如果需要立即帮助,可拨打紧急救助电话911或到最近的医院寻求诊治。
  • cover
    5天前

    加拿大又有卡拉OK超级传播!16人集体感染

    太可怕了! 加拿大又有一家卡拉OK出现了集体感染 目前至少有16人确诊。 加拿大萨省卫生部门已发出警告, 提醒大家该省出现了病毒超级传播事件。 萨省卫生局在昨天1月10日发布的新闻中称, 有人在感染了病毒后 去萨省一家餐馆用餐~ 就是这家Crackers Restaurant & Karaoke Bar 卫生局在1月8日宣布该餐馆疫情爆发 并表示至少这个地点 至少导致16宗病例。 更可怕的是,新闻中还指出 目前这波集体感染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 第二波传染! 卫生局呼吁所有在12月23日至1月4日期间 去过这家餐馆卡拉OK吧的人 都立即开始自我隔离14天。 如果有症状,建议致电卫生热线811 或者去看自己的家庭医生。 卫生局还建议去过这个地点的人 即便目前没有症状也做好去做个测试 以避免无症状感染更多人。 然而在加拿大, 这已经不是第一宗在卡拉ok集体感染的事了! 去年9月,魁北克一家卡拉OK酒吧爆发疫情 至少有30例COVID-19病例与卡拉OK Bar Kirouac有关。 酒吧老板表示,已经安装了有机玻璃防护罩 并减少了进入室内的人数, 而且在每位顾客演唱后 也会对麦克风进行消毒... 但结果还是有几十人中招。 魁省卫生局则表示 在卡拉OK,人们总觉得是彼此了解的朋友 所以可以放松警惕,拿着共享麦克风 聚在一起唱歌喝酒。 但真的不能再这样做了。 病毒传播太快太猛,挡不住啊... 而且同样是去年9月底 渥太华也发生过卡拉OK聚会导致的群体感染~ 有12名中国留学生 参加同学生日聚会集体感染!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官网10月10日消息 这12名中国留学生聚会时没戴口罩, 也没保持社交距离,导致群体感染! 其中9人确诊,1人曾入重症监护室。 大使馆提醒大家一定要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加拿大卫生官员一直表示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 去餐馆用餐酒吧喝酒都是高风险的活动。 室内封闭环境加上不戴口罩口沫四溅 病毒传播变得很容易。 更没人知道酒吧里有多少不负责任的人 携带病毒还在到处跑。。。 大家真的还是不要放松警惕啊! 好在现在安省酒吧卡拉OK都关了 但即便重开以后,在疫苗大规模接种前 大家真的都要小心为妙!
  • cover
    5天前

    大白山集群感染仍上升 BC九死446例

    今天1月12号,BC省卫生官员以书面声明公布过去24小时的最新疫情。 今天,省卫生官员报告了446个新病例,包括10个与Epi相关的病例,BC省共有58553例,其中51,144人已经康复。 BC省最新发生9例和COVID-19相关的死亡,共有1,019人感染新冠死亡 过去24小时的新增病例中,温哥华沿岸卫生区新增96例 ,菲沙卫生区有223例 ,岛屿卫生区14例,内陆卫生区67例,北部46例。 BC省共有5,045例COVID-19活跃病例。目前有368人因COVID-19住院治疗,其中72人处于重症监护。 由于发现已知病例,目前有7238人接受公共卫生监测。 今天再有一个新的卫生保健设施爆发疫情: Mount St. Joseph’s Hospital。 迄今为止,BC省共有62294人接种了COVID-19疫苗。 详情请浏览:https://news.gov.bc.ca/releases/2021HLTH0002-000039 加国再购2000万剂辉瑞&延长加美边境 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今天宣布,联邦政府已与辉瑞公司达成协议,购买辉瑞公另外2,000万剂疫苗。 加拿大今年将收到8000万剂COVID-19疫苗。 从现在到4月至6月期间,加拿大将有足够的剂量为多达200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另外,特鲁多还宣布,加拿大和美国的陆路边界再次延长非必要旅行的禁令,直到至少2月21日为止。这是自3月中旬以来实施的限制以来再延长30天。 // (谷歌街景) 大白山集群感染继续上升 内陆卫生(Interior Health表示,大白山滑雪场(Big White Ski Resort)集群感染继持续爆发,近日又增加了19例。 现在总计162例已知的COVID-19病例和大白山集群感染有关,其中107人居住在大白山。 当局提醒大白人社区中的每个人都避免参加社交聚会,社交活动必须仅限于自己的家庭核心社交圈。 由于爆发60例和集群有关的病例后,12月17日,大白山滑雪场解雇了一些违反省府卫生命令的工人。 根据滑雪场推文信息,截止1月8号,已经有121人康复。  
  • cover
    6天前

    全球破9千万人染疫!世卫:2021年无望“群体免疫”

    辉瑞(Pfizer)与德国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发的疫苗将提升产量,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科学家今天仍警告,大规模接种虽陆续展开,今年仍无望达标新型冠状病毒群体免疫。 自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1年前证实首例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死亡个案迄今,疫情已感染全球逾9000万人,病故人数更突破194万人。 德国生技公司BioNTech指出,今年能产制的COVID-19疫苗剂数,产量预期能从13亿剂增为20亿剂。 法新社报导,辉瑞&BNT疫苗是首支在西方国家获得批准的疫苗,BioNTech的声明对于苦于取得疫苗的国家来说不啻为一剂强心针。但BioNTech也警告,COVID-19 可能转为“地区性疾病”,病毒变种的紧急情况与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都在考验疫苗。 世卫首席科学家史瓦米那尚(Soumya Swaminathan )警告,需要花时间生产疫苗,也得有足够人接种,才能制止病毒扩散。 她说:“我们今年将无法达成任何程度的群体免疫。”她还强调维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和配戴口罩以遏制疫情的必要性。 路透社报导,世卫今天再次恳托疫苗研发商提供疫苗给世卫为穷国成立的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机制(COVAX),世卫的高阶顾问表示,他们虽希望2月前穷国也能开始接种,但时程取决于疫苗供给。 随着辉瑞&BNT、美国莫德纳(Moderna)、英国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及俄罗斯与中国研发的疫苗产量愈来愈多,全球已超过40国展开COVID-19疫苗接种。 世卫负责COVAX的高阶顾问艾沃德(Bruce Aylward )说:“目前所有能看到的疫苗接种工作,几乎都是在中、高收入国家。但我们必须看到中、低收入国家民众也开始接种疫苗。” 根据路透社资料,中国目前约已施打900万剂COVID-19疫苗,居全球之冠,其次依序为美国670万剂和以色列180万剂。
  • cover
    6天前

    剧情反转!第一例被变异毒株感染的夫妇隐瞒实情

    加拿大第一例英国变异毒株(B117)的病例是在安省发现的,不仅实属偶然,而且奇怪的是,这对夫妇既没有去过英国,也不承认曾经与去过英国的人有任何接触,这事儿令医学专家摸不着头脑,也让普通民众感觉奇了怪了!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今天报道说,这件事情不说真相大白,也至少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对安省夫妇可能确实没有去英国旅行,但是他们在染病之前曾经与从英国回来的人接触过,遗憾的是,这对夫妇当时没有说实话,隐瞒了这个十分重要的情节。 这对夫妇家住多伦多东面的杜兰区(Durham),该区卫生局向CBC证实了上述情况,但不愿提供细节,也拒绝发表评论,称这对夫妇将面临控罪,相关法律程序已经展开。 (rappler.com) 为什么说这对夫妇测出B117实属偶然?因为按照安省公共卫生局的操作程序,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额外进行相关测试:一是被测试者近来出过国,二是曾经与从英国回来的人接触过。 安省公共卫生局说,杜兰区这对夫妇被测出来有点巧,因为他们的样本是由一个私营机构的实验室进行的,而恰巧这间实验室的设备不仅可以测出普通新冠病毒,也能测出类似B117的变异菌株。 安省公共卫生局在一封发给CBC的电子邮件中说:“测试结果标记了可能的变体。而这家社区实验室最初对这两个杜兰区样本的标记也是巧合,因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有意寻找这种变体。” 随后安省公共卫生局的实验室进行了进一步的基因测序,证实这是新菌株,科学家认为这种菌株更具传染性,但毒性不一定更强。 CBC查询了加拿大各省的公共卫生部门,只有萨省(Saskatchewan)表示,其所有当前的COVID-19测试都将检测到B117变体。和安大略省一样,多数省份则表示,如果情况允许或认为有必要的话,那么就会发送相关阳性测试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查。 渥太华大学法律与公共卫生学教授阿塔兰(Amir Attaran)在接受CBC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的变种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加拿大。 (CTV) 阿塔兰教授说:“正如我们最近发现不少当官的没有以身作则都跑到国外旅行,因此我们很难将新的危险拒之门外。何况飞机总是会比科学快,因此,当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危险变种并发出警告时,实际上飞机已经无数次往返加拿大。” 由于大流行期间有数百万人继续合法进入加拿大,因此这对安省夫妇可能并不是加拿大第一批被B117变体感染的人,但机缘巧合,他们成了加拿大最早发现携带病毒变种的人。 安省杜兰区卫生部门没有透露,这对夫妇的同事们是否已收到警报。但该机构表示,确实进行了“彻底”的接触筛查,但不能与雇主共享私人健康信息。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数据,截至上周五(8日),加拿大已经报告了14例英国B117感染病例,1例南非变种感染病例。 (参考链接:https://www.cbc.ca/news/health/covid-uk-variant-ontario-couple-charges-1.5869379)
  • cover
    6天前

    加拿大不再要求两岁小孩飞机上必戴口罩

    加拿大交通部从2020年4月份开始实行了两岁以上的乘客必须戴口罩才能乘坐飞机的防疫规定后,已经发生了几起由于小孩哭闹着不戴口罩而全家人被赶下飞机、甚至是整个航班被取消的事件。 现在,加拿大交通部已经不事声张地修改了有关规定,把必须佩戴口罩的民航乘客年龄从两岁提高到6岁;虽然仍然建议2岁到5岁的儿童在乘飞机时戴口罩,也要求父母为6岁以下的小孩准备好口罩,但如果小孩无法忍受口罩,不会强求他们在飞机上戴口罩。 加拿大交通部证实,在2020年11月10日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版本的COVID-19病毒肺炎防疫指导方针修改了民航乘客需要遵守的防疫规定,不再要求6岁以下的儿童在乘飞机时戴口罩。
  • cover
    6天前

    稳了!3000万加拿大人或将在9月前接种疫苗!

    加拿大联邦采购部长Anita Anand表示,加拿大无需批准其他新冠候选疫苗,就能实现疫苗接种目标,即在今年9月份之前为所有希望接种的人提供疫苗,而且会有可能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图源:Anita [email protected] 加拿大在12月份批准了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但独立的监管机构仍然在审查其他新冠候选疫苗,例如牛津大学的阿斯利康疫苗。 Anand部长在周日接受采访时说:“在圣诞节之前,我们行使了加购2000万剂莫德纳疫苗的选择权。因此,我们不仅拥有2000万剂辉瑞疫苗外,现在还可以拥有4000万剂莫德纳疫苗。” “这可以让我们为约3000万加拿大人接种。”这两种疫苗均需要接种2次。 根据已签署的疫苗合同,加拿大仍然可以继续加购额外的1600万剂莫德纳疫苗,和5600万剂辉瑞疫苗。Anand部长表示,目前还在讨论是否要行驶这些选择权。 她说:“毫无疑问,我们将确保在9月底之前为所有希望接种的加拿大人提供疫苗。这就是我每天追求的目标,把9月底的时间线不断往前移动,以便我们尽快度过疫情。” 不过,有关辉瑞和莫德纳疫苗足以达到联邦政府9月份疫苗目标的消息,并没有令省政府满意。安省省长福特在周五说道:“我将再次请求加拿大卫生部,请批准阿斯利康疫苗,我们迫切需要它。” 图源:picture-alliance/Flashpic 安省退休的领导疫苗的总干事Rick Hillier也表示,他正在敦促联邦政府批准阿斯利康疫苗,和其他候选疫苗。 Anand部长承认,鉴于其他国家已经接种了更多的人口,加拿大需要加速疫苗的交付。“但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些同伴国家还没有开始接种疫苗,例如澳大利亚。” 这位部长还透露,联邦政府将在近期宣布将会付出努力,以建立一种新技术系统来追踪和管理全国疫苗的分发。 该系统用来协助各省下达疫苗订单,并追踪疫苗的不良反应。联邦政府在去年12月份向7家开发商发出了征集建议书,以寻求建立这样的系统。最后拿下这份价值超过1,600万加币合同的公司,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Anand部长说:“增加这个额外的项目,目的是增强全国范围内的能力,来确保我们可以在经历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接种计划时,拥有无缝的信息技术系统。” 参考阅读: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anita-anand-covid-19-vaccine-rollout-1.5867870
  • cover
    6天前

    注意!这类人得上新冠就是重症!死亡率是别人的10倍!

    根据最近的几项研究,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病人,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他变成重症病人和死亡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安省一位唐氏儿童的母亲金·斯齐亚弗尼说:“这场流行病让我为欧文感到非常害怕。” “我最害怕儿子感染上新冠病毒,作为母亲,我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最近的研究显示,当唐氏综合症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病情会更严重:他们住院的可能性是原来的5倍,死亡的几率则是现在的10倍。他们也比普通住院新冠病毒例患者平均年轻10岁。 15岁的肯塔基州唐氏综合症女孩艾莉克莎(Alexa RoseVeit)在2019年得过白血病,去年11月,感染上了新冠。 起初,她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而她的母亲和祖父母都因COVID-19住院。艾莉克莎的病情逐渐恶化,最终也被送往外州的医院接受治疗,她在出院后的一天去世了。 “他们是高危人群,所以他们必须格外小心,就像老年人一样。他们的40多岁,就像其他人的60或70岁,”纽约市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教授博古诺维奇(Dusan Bogunovic)说,他是该项研究的作者之一。 这项研究发表在十月的医学遗传学杂志上。这表明,唐氏综合症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更有可能住院,更可能在医院呆更长的时间,更容易死于该病。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博古诺维奇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更容易感染所有传染病——不管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仍然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博古诺维奇B解释道,在唐氏综合症患者体内,产生抗体的血细胞和抵御病毒的血淋巴细胞失调,这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的领域。 专家敦促,政府应该让唐氏症患者优先接种疫苗。 “我们认为唐氏综合症患者应该是接受疫苗的第一批人群之一,因为他们比我们大多数人更脆弱,”博古诺维奇说。 与此同时,许多家庭对新疫苗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让孩子变成第一批接种的人群。 假期过后,加拿大各地的新冠病毒病例上升到创纪录的水平,而且没有放缓的迹象,加上疫苗接种推动得很缓慢,这种流行病不会很快消失。 这让唐氏儿童的家庭忧心忡忡。
  • cover
    6天前

    卑诗新增1475确诊 死亡破千 7间麦当劳爆疫情

    省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今日表示,本省过去72小时合共新增1475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当中包括上星期五至六的538宗,星期六至昨日的507宗,以及昨日至今日的430宗,省内合共5万8107宗个案,再多22人死亡,本省的死亡人数突破一千,达到1010人。目前省内仍有5220宗活跃个案,358人在医院治疗,当中72人在深切治疗部,有7313人因存在感染风险,正接受医学观察,5万零541人已经康复。   新增个案中,287宗在温哥华沿岸卫生局,736人在菲沙卫生局,217人在省内陆,省北部有173宗,温哥华岛有59宗,另外3名患者居住地在外国。   Henry指,再多6间医疗设施爆发疫情,另外4间设施的疫情宣告结束,目前仍有50间长期护理院以及10间医院急症室有活跃个案,另外省内陆原住民社区再多一宗社区爆发疫情。 在疫苗接种方面,本省容许接种了第一剂疫苗的人士,在35日后再接种第二剂疫苗,引起部分医护人员的不满,Henry说,本省的接种计画是根据现有的疫苗数量以及科学方法制定,接种第一剂辉瑞或莫德纳疫苗后的人士,保护率已经有百分之92,接种第二剂后,保护率可达至百分之94至95。而科学数据表明,注射第一剂后的19至42日内再接种第二剂,效果最好,即使迟数日接种第二剂,保护率都不会下降。当局的决定是基于世卫、BC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以及国际研究的指引。 截至昨日,本省至少有5万9902人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 另外,温哥华圣保禄医院新冠疫情出现扩散,继上周5A病房爆发疫情后,同层5B病房及心脏科深切治疗病房亦出现感染。院方并未透露确诊人数以及患者身份。 涉事三个病房已停止收症及调动,除临终病人家属外,其他探访一律禁止。 而列治文Safeway超级市场一名员工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涉事店舖位于1号路夹Francis Rd,涉事员工最后于上周四上班。 低陆平原7间麦当劳餐厅亦有员工确诊,涉事店舖分别位于温哥华,本拿比,素里,三角洲,Abbotsford及Chilliwack,有关涉事店铺的资料,听众可到本台新闻网站查看。 涉事麦当劳餐厅: -温哥华西百老汇街537号,涉事员工最后上周一上班 -温哥华西41街2095号 ,涉事员工最后上周日上班 -本拿比Kingway 7229号,涉事员工最后上周二上班 -素里169街9638号,涉事员工最后上周四下班 -三角洲Cliveden Ave., 1285号,涉事员工最后上周日上班 -Abbotsford Delair Rd., 34618号,涉事员工最后本月2日上班 -Chilliwack Luckakuck Way 45225号,涉事员工最后本月2日上班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加拿大接种疫苗第1人确诊! 毒王自驾游1传18
  • 封面
    华裔医生打完第二针疫苗亲述: 副作用更多“像坐过山车!”
  • 封面
    揪心!列治文市中心养老院沦陷 超百人感染
  • 封面
    如果变种病毒造成传播,BC每日新增将高达5000例
  • 封面
    华裔医生:全世界还没意识到疫情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 封面
    27岁中国百万级女网红飞机上猝死 墨大毕业
  • 封面
    全国药房参与注射疫苗 4月起每周可接种300万人
  • 封面
    吓人!加拿大2航班罕见整机感染!首名接种者等7人接种疫苗后确诊
  • 封面
    今年4月起普通人可Shoppers打新冠疫苗
  • 封面
    BC辉瑞疫苗告急 接种加速至少两月后
  • 封面
    噩梦! 华人妹子串个门不幸感染新冠 几句闲聊就中招 隔离直播引围观!
  • 封面
    加拿大年轻女医生自杀 丈夫哀嚎:我失去了生命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