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新闻
  • 美食
    • 点伙吃饭
    • 点伙约饭
  • 视频
  • 专栏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 加国微信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教育

    /
  • cover

    加国这里要取消"特长班"入学考试改抽签 华人炸锅

    就在昨晚,一则新消息在华人家长圈中疯传! 多伦多教育局计划取消“天才班”等“特长班”的入学测试,完全转变为“随机抽取”! 图源:微信群组 根据CP24消息,多伦多教育局制订了新的招生政策,最新政策中正计划取消“特长班”的入学考试、成绩评估和面试。 该政策将在本月晚些时候提交进行最终批准。 图源:CP24 此前,多伦多教育局通过这三项测试来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进入拥有独特师资力量、更加良好教育资源的“特长班”。 教育局表示,新政策将让学校不再是只接受那些有实力和能力的学生,而是为所有对“天才班”、“艺术特长班”等“特长班”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 多伦多教育局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提议的政策旨在解决十年来的‘不平等’问题。” “近十年来的招生数据表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进入多伦多教育局的特殊班级学习。这些班级为一些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但入学考试、面试等障碍限制了很多学生。” 图源:多伦多教育局 多伦多教育局的新政策将适用于申请2023年9月及以后“特长班”的学生。 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申请要求的一部分,学生仍会被要求分享他们对部分学科领域的“热情、兴趣和动力”。 但他们表示将不再考量学业成绩,并且不允许管理人员使用入学考试和面试作为评估候选人的手段。 所有“天才班”等“特长班”也将被禁止收取申请费。 工作人员报告指出:“如果申请人数超过了预设的班级人数,教育局将考虑对满足申请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随机选择。” 此消息一出,华人家长圈子里可谓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华人家长普遍认为最新的政策对于孩子不利,而且“特长班”本来就应该通过选拔,挑选出天赋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但是随机抽签完全背离“特长班”的初衷。 因此,有人发起了请愿书,希望教育局否决最新提议。 图源:微信群组 请愿书认为,目前“特长班”亚裔录取较多,并不是因为特权,而是通过天赋以及努力取得的。 如果改为抽签模式,其他占据人口数量优势的人种就会受惠,而特长班也就会逐渐普通,失去意义。 目前,该请愿书已经获得了3,364份签名。 图源:Chang.org   除了请愿书,还有很多华人家长对最新的招生政策表达了不满。 有华人家长认为,这样取消“特长班”入学考试不如直接取消这个班级,大家彻底完全公平。甚至以后上大学也抽签,不要看成绩。以后工作也都完全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这样抽签选择学生进入“特长班”,真的能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吗? 有人指出,这是加拿大在搞“平权”!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择优培养,而是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最后成为了医生,工程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偏左或偏右都不是平权啊!” 也有华人家长建议,想改变目前的政策,只能通过参加选举进入多伦多教育局,让尊重科学的人成为决策者。 最新的政策来得有些突然,而且影响了不少适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大家对于最新的政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啊!  
    time 2星期前
  • cover

    活见久!加拿大名校瑞尔森大学改名了…

    官方消息!瑞尔森大学现在将改变其名称,立即生效! 在周二的一份新闻稿中,学校宣布,瑞尔森大学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将学校更名为多伦多大都会大学(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动议。 校长兼副校长ohamed Lachemi说:“我想不出比多伦多大都会大学更好的名字。”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大都会大学反映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身份:一个致力于卓越、创新和包容的城市机构,以及我们的目标:一个让所有人感到受欢迎、被看到、被代表和被赞美的地方。”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新闻稿说,考虑了2600多个名字,委员会根据几个因素提出了一份潜在的备选名单,包括“确保与我们的价值观相一致,包容我们的多元化社区,进行语言检查和商标搜索,以及数字考虑”。 至于改名的原因,是因为这所知名的大学,是以安省公众教育的推动者,Egerton Ryerson的名字命名。但同时Ryerson也是臭名昭著的寄宿学校系统的主要创建者,让成千上万的原住民学生,饱受痛苦的人。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参考新闻:多伦多知名大学将改名!曾遭多次抗议!市长庄德利点赞! “真相与和解是大学的一个关键优先事项,重新命名是大学走向和解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措施。”声明中写道。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你喜欢这个新名字吗?大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个新名字!  
    time 3星期前
  • cover

    刚刚!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重磅出炉!

    速看!! QS放榜啦~ 本次发布的是2022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快来找找自己心仪领域中的世界领先高校吧!   北京时间4月6日,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涵盖了51个细分学科和5大学术领域。   相较于世界大学综合排名,通过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同学们更容易看到一些综合排名虽然不高,但拥有隐藏的王牌专业的学校。     今年的学科排名考察并列入超过15200个不同的学术课程,共有17700个项目上榜。这意味着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以学生为导向的学科排名。加上五大学术领域的排名,本次排名共有17700个项目上榜。   其中,美国、英国和中国大陆是新上榜项目最多的三个地区。 美国院校在51个学科排名中的28个排名占据领先地位。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仍然是表现最好的,在12个科目中排名第一。   中国大陆共有93所高校上榜,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英国(105所)和美国(227所),其中10所高校为首次上榜。 中国大陆跻身世界前50名学科数量(100个)在全球排名第五。 上榜世界前50名学科数量最多的大学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46个)。   排名指标 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由五个指标组成,即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篇均论文引用率、H指数以及国际研究网络(IRN指数,用于五大学科领域排名)。   学术声誉:对全世界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调查,获取他们对全球大学的评价   雇主声誉:对全世界的公司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更喜欢聘用哪些大学的毕业生和哪些专业的毕业   篇均论文引用率:大学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H指数:大学已出版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国际研究网络(IRN指数):各高校通过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可持续的研究伙伴关系,使其国际研究网络的地域多样化的能力   *注:每个专业的指标权重不同   5大领域排名详情   1.艺术与人文领域 艺术与人文领域共有11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考古学、建筑学、艺术&设计、古典文学与古代史、英语语言和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现代语言学、表演艺术、哲学、神学/神学与宗教研究。   *艺术与人文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2.工程技术领域 工程技术领域共有7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矿物与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学。   *工程与技术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3.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共有9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农业&林业、解剖和生理学、生物科学、牙科学、医学、护理学、药剂与药理学、心理学、兽医学。   *生命科学与医学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4.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科学领域共有9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化学、地球和海洋科学、环境研究、地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地理学。   *自然科学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5.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 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共有14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会计与金融学、人类学、传媒学、发展研究、经济与计量经济学、教育与培训、法律与法律研究、图书馆及信息管理、政治学、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社会学、体育相关学科、统计与运筹学。   *社会科学与管理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展示部分热门专业的世界排名,如果大家想了解各地区或更多专业排名,可以登录QS官网查看或私戳小助手哦~   你的梦校上榜了吗?你心仪的专业又是什么?   对于留学生来说,无论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不仅要看世界排名,还要从兴趣与热爱出发,选择自己真正适合的,毕竟是关系到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和前途的大事呀!   *本排名数据来自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time 1个月前
  • cover

    中国将不再承认这些海外学位

    在近期为了完善国内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推出了新的规定。由于国内的硕士最低的时间是三年,美国是两年的硕士,4年本科。那么教育部就会规定国外学位,修业的时间不能够少于两年,本科的学士学位不可以少于三年。不然的话,国家教育部就不承认相应的学历,这一项规定已经通过初一将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初的时候实行起来。这一项新的规定将会提高我国海外学历年限相近的文凭,如果说相差比较大的话,就比如说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都不会承认,那么在这之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和英国的教育部进行了咨询和一些商讨,对于一些英联邦国家所获得的硕士学位,最低修业的时间限制在一年半,那么国家的教育部不承认一年制的硕士学位。 其实在这之前,有一些国家一年制硕士毕业生在回到国内报考博士学位,有很多大学的导师都不接纳认为,读了三年和一年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不应该以相同级别的学位评估,并且向国家教育部反映了这种情况,不应该承认中国三年硕士相同的学历水平。 这一项新的规定已经通过了审议,那么具体的实施时间还没有确定,并且这一项新的规定具有追溯能力,适合评估2000年以后所取得的所有海外学历。
    time 2个月前
  • cover

    想让孩子学医? 听听医学生怎么说

    疫情在许多方面扰乱了加拿大人的生活,同时也中断了致力于该国医疗保健系统的一群人的学习:医学生们。 一些在大流行期间完成医学院学业的学生表示,COVID-19 限制和公共卫生措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最终可能会影响患者护理。 安大略省桑德贝的 Charlotte McEwen 博士在入读医学院之前做了两年的注册护士。她说她觉得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是一种使命,她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三年医学课程中有一半是在 COVID-19 期间进行的。 当 2020 年 3 月大流行首次爆发时,她和她的同龄人被从医院培训中撤出数周。在此期间,McEwen 参加了旨在帮助学生跟上临床学习的虚拟讲座,但她说她错过了宝贵的临床时间,这通常会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远离临床环境,并且不得不——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这些机会,”McEwen 说。 大流行和随之而来的 COVID-19 限制扰乱了典型的医学院教育——强制在线上课和讲座、推迟考试、阻止旅行,因此毕业的学生无法参加全国不同的医院项目,最初限制了学生的临床培训,这意味着练习技能的机会减少。 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 2020 年 8 月的一篇评论承认,居民被限制在该国某些地区的一个地点工作,减少了选择性程序和手术的接触,并且可能比过去获得了更少的学习机会。 评论中写道:“拥挤的床边查房的日子已经结束;必须遵循身体距离的感染控制协议,减少宝贵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消耗。” “培训场所评估和患者护理仍将是医学教育的精髓;然而,目前提供这些基础将需要创造力和创新。” 它指出,医学生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技能差距,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得到纠正。 加拿大医学院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Geneviève Moineau 博士在给 CBC 新闻的一份声明中说,在大流行开始时,医学生被免去临床职务,因为他们不被视为必要的医务人员。 但她补充说,一旦他们的大学能够这样做,学生就会回到临床轮换。 Moineau 说,这种流行病凸显了教育工作者需要以不同和创新的方式提供虚拟临床医学教育。 “学习没有积压,我们正在适应新的行医方式。刚毕业的医生正在学习如何在这个新环境中行医。机会不同,但它们反映了现在提供的方式,” Moineau 说。 McEwen 于 2021 年夏天毕业,目前是汉密尔顿综合医院的心脏外科住院医师。她将她向新医生的过渡描述为“水的冰冷冲击”。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成为一名新医生的学习曲线也非常陡峭。当然,大流行的学习环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McEwen 说。 “当我与我的同事交谈时,我们普遍担心这对我们的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 McEwen 说,虽然大流行是一个学习机会,但它也造成了一些障碍,因为许多医院为容纳 COVID-19 患者减少了其他的手术。 一月份,安大略省政府告诉医院停止所有非紧急手术和程序,以保持重症监护能力。 McEwen 说:“坦率地说,现在对心脏外科住院医师和加拿大各地的外科住院医师来说,现在接受的培训比通常情况下要少,这是一个挑战。” “我想让公众知道,我们正在以其他方式非常努力地模拟工作并赶上我们错过的东西。但我的意思是,这当然具有挑战性。”
    time 2个月前
  • cover
    6天前

    我让孩子,从顶级私校退学了,坚决不后悔

    为人父母的焦虑 你有没有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焦虑过? 我有过。尤其是在工作特别忙没时间抓孩子学习的这几年。 去年,女儿五年级,学校分班,她分到了普通班,情绪很低落,甚至一度指责我:“妈妈,当初为什么不让我去补习。现在其他同学的数学都比我的好。” 我一时语塞,心想,我和你爸勤勤恳恳工作,把你送到最好的私校,希望可以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不要走我们以前“应试教育,分数第一”的老路。 原以为在澳洲可以远离内卷,没想到千挑万选的好学校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压力。眼睁睁的看着她从一个自信的小女孩变得越来越沉默。老师说她上课不喜欢举手,不乐意参与讨论,不愿意回答问题,害羞,声音小,没自信。 自我反思 曾几何时,她是一个活泼大方,甚至有些喜欢出风头的丫头。无论是学校活动,同学生日会,她都是那个活跃分子。二年级的时候,大言不惭的跟我们说以后要去剑桥大学读书。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我们知道那时候的她无知无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作为职场妈妈,工作上的再大的压力,都可以承受,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困难我也能克服,可当面对孩子的失意,失落,挫败和不自信,我无法淡定,难道是我错了吗?没有把孩子送去补习的我,反倒成了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啦? 2018年,我的一篇原创文章《私校初体验》,让很多悉尼的家长们认识了南半球的海豚,关注了我的公众号。之后,我断断续续的写了几篇关于Abbotsleigh女子私校的分享,希望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所学校。当初送孩子去这所学校,很难免俗的看重的是学校的排名,也比较喜欢校风严格的管理,心里最希望的,还是孩子能在学校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找到自己的热爱。 荤素鸡娃 这四年来,随着对这所学校更深入的了解,我从一开始的拥护者变成怀疑者。看着女儿这些年的变化,心里越来越清楚,如果只是为了贪图所谓的学校排名,让孩子继续留在这里,无视孩子的不开心和不自信,那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虚荣妈妈”。 Abbotsleigh家长的鸡娃程度在悉尼私校圈应该是数一数二的。算得上是土澳版的“海淀鸡娃模式”。从“鸡”说起,鸡娃教育可以分成荤鸡和素鸡两大类,荤鸡是以学科内容为培养方向,以提高英语和数学的成绩为主要目标;素鸡是以素质教育为培养方向,如音乐、美术、体育等才能的训练。 很多孩子在三年级之前已经考到乐器的八级证书。就是为了三年级之后可以全力以赴拼学习。还有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苦练体育项目,到了学校里有机会进校队,参加更多大赛,为学校增光获得奖项。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备受关注和喜爱的。 大部分家庭是荤素搭配,但应试的荤鸡还是主流。每周课外补习已经从低年级孩子(一年级甚至Kindy)就开始,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了备考精英中学和私校奖学金,还要额外找名师加小灶,甚至每周补习两三次。 在北京海淀的家长,疯狂鸡娃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牛娃挤进海淀区的六所公立中学--俗称”海淀六小强“。它们承包了海淀区 90% 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名额,在人大附中,清北录取率甚至可以超过 20% 。 在Abb的家长荤素搭配鸡血补习,目标是在五年级进入最好的班级,得到全校最好的教学资源,可攻可守,六年级有机会考精英中学,考外校奖学金,保持势头升入中学,分到更好的班级或学科组,高考能考上更好的专业,学医学法,或者去美国藤校,等等。 Abbotsleigh整个学校的风格就是咬定目标,一路鸡血,任凭狂风恶浪,砥砺前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习好才是真的好。五年级分四个班,最好班一个,第二好的班一个,剩下两个都是普通班,也就是普娃的班。才不过十岁左右的孩子,一下子被老师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 这些年,很多家长都去学校提过意见,希望改变这种分班政策,但于事无补。学校走得就是精英私校的路子,吸引精英学生和精英家长。一开始,很多家长甚至孩子以为分班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六年级还会有调整,有进步的孩子可以去好班,成绩下滑的换普通班。 一年下来,是我们想多了,怎么可能呢?好不容易进了好班的学生家长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孩子降下来呢?没补习的肯定要补起来,已经补习的那就是加大药量了。所以普通娃还是继续普通,牛娃继续牛。还有一部分已经在考虑别的出路,比如换别的私校,考精英中学等等。女儿一个朋友(在最好的班)悄悄告诉她,我周一到周四都要补课,妈妈还交代不要跟其他同学们说。 去年,我被迫也开始帮女儿找补习班,带着她去一家补习学校摸底测试一下她的数学水平,老师说她的数学在别的私校应该没问题,但是在Abbotsleigh是肯定不够的。而且因为没有经过刷题训练,她需要降级参加培训班。(五年级只能读四年级的补习班) 是继续让孩子在这个精英云集的名校煎熬,听之任之?还是随波逐流,不惜投入重金和大把时间,走上高强度的鸡娃补习之路呢?选择前者,无所作为,只会让女儿越来越受打击,越来越没有自信。选择后者,我和先生两人都是忙碌创业狗,我们没有时间,对选择补习老师毫无经验,更不希望从小学阶段就走上高强度的学术补习之路。 有些人也学会说,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在最好的学校,哪怕成绩一般高考也不会太差。我一开始也有这种心态,甚至想着让孩子多一些挫折教育,是不是更好,幻想着可能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慢慢适应,到了中学阶段会有转机。 于是我找到一些老校友,一些高年级的家长咨询,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议。最后的答案都是,学习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有些竞争甚至会影响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还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变得虚假和脆弱。 决定转校 经过了多方的咨询和综合的考量,今年年初,我很认真的找女儿谈了一次。我告诉她,未来你的高考分数不论是95分还是85分,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妈妈只希望你开心,自信,善良,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果一直深陷于成绩的压力和过度的竞争之中,不是我们想要的。咱们转校吧!我觉得弟弟的学校更适合你! 很多人说我疯了,Abbotsleigh的学位那么难得,你怎么把孩子从一流学校转到二流学校。相比Abbotsleigh,儿子就读的Barker college是一个处处都透着“佛系”味道的私校,鸡娃程度最低,家庭作业最少,体育音乐课占比更大。高考排名只有47名,只能算悉尼好学校里的第二梯队。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快乐第一,全面而均衡,更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Barker的校长说,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开心、自信、健康的学生,然后才是其他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所以,这里的家长也比较放松,佛系,常讨论的话题大都是假期去哪里玩,有没有去参加篮球训练营,中文不能丢啊等等。 儿子在Barker读了一年多,最大的改变就是自信心爆棚。以前是一个很内向腼腆,甚至有些胆小的男孩,现在朋友多,兴趣爱好广,老师也很喜欢他。最让我惊喜的是,他会为弱小的低年级学生打抱不平。有一次在学校课后托管,他看到几个男生欺负一个刚从国内转过来的小朋友,他马上呵斥住那几个男孩,并且第一时间汇报给老师。那天我下班接他回家,老师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你的儿子很棒,你要为他感到骄傲。其实正义感,自信心都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啊。 学校对比 对比Abbotsleigh和Barker两所学校,Barker的学生归属感更强。儿子虽然才在学校呆了一年半,但每次提起自己的学校都是满满的自豪。他告诉我,学校每周的集会里,校长都会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比如,在哪里又建了一个新校区;小学部校长下周要去达尔文出差;学校新建好的篮球馆花了多少钱;等等。让孩子们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小学部每个孩子过生日,大校长都要手写一张生日卡,送一份礼物。去年儿子生日收到贺卡和礼物,非常开心,女儿看到后,轻轻的说了一声,我在Abbotsleigh这么多年,校长根本都不知道我的名字。 因孩施教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什么样的孩子/家庭适合去abbotsleigh吧! --有天赋,学习自觉性强,自律的孩子非常适合去 --家长有大把时间督促孩子学习,陪着刷题的可以去 --有一技之长可以拿到体育或者音乐类大奖项的欢迎去 --心特别大,无所谓好班差班什么的都不太care也可以去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这四种类型,最好不要选择abbotsleigh,否则孩子痛苦,家长也心累,最担心的是到了青春期,学习压力太大容易抑郁,心理不健康。如果孩子真不是牛娃的材料,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选一个更适合Ta的学校。Plan A行不通,还有Plan B。 结语 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情,绝不是在起跑线上的抢跑。 学习这件事上,家长永远只是助攻,孩子本身才是主角 给孩子最好的没错,但还是要客观理性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选择名校固然好,但名校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 最终还是那句话:言传身教胜过一味鸡娃! 家长自己活得精彩,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 cover
    1星期前

    北美名校开黄片鉴赏课 看黄片拿学分

    你的大学都有什么选修课呢? 小编的大学有减肥理论和西方爱情,学生们可以现场学习怎么减肥?怎么谈恋爱? 本来以为这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现在还可以学习怎么看片? (我怎么变色了。。。) 美国的一所大学正在开设一门课程,评估和讨论色情电影的不同方面。 课程描述中说:“硬核色情片就像苹果派一样是美国的,比星期天晚上的足球更受欢迎。” 图源:fox13now Westminster College是位于盐湖城的一所私立文理学院,该课程是作为2学分的选修课提供的。 该学院的一位教授告诉记者,该课程从从5月9日开课,到6月4日结束。 图源:westminstercollege 课程描述说:“我们对这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行业的态度是,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反映和加强了性不平等。” 课程描述说,该班的学生将集体观看和分析色情电影。 描述中说:“我们将一起观看色情电影,并讨论种族、阶级和性化作为一种实验性的、激进的艺术形式。” 一位发言人说,虽然这个描述和课程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震惊,但Westminster College认为这个主题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色情制品的影响。   图源:westminstercollege 在一份声明中Westminster College表示:我们偶尔会提供这样的选修课程,作为分析社会问题的机会。 作为这种分析的一部分,Westminster和很多大学经常研究像色情制品这样的潜在冒犯性话题,以进一步了解其普遍性和影响。 图源:westminstercollege 对这些课程的描述,虽然让一些读者感到震惊,但有助于学生决定他们是否希望参与对有争议的主题课程。 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数字媒体文化的影响。 然而,一些当地居民并不赞同这个想法。已有人在网上请愿,要求将该课程从学校的名单中删除,因为“色情制品没有教育价值,在课堂上没有地位”。 社交媒体用户Minta Valentine在请愿书的评论部分说:“这不是教育。提供这样的东西让我感到恶心。我对教育机构提供这样的东西感到非常失望。” 图源:change.org   但Westminster的学生说,许多人误解了这门课的目的。 “这将会消除关于性和对种族的不平等以及如何对待妇女的歧视。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Dallimore说。 “我不认为这只是'让我们看色情片',这根本不是重点,”Dallimore说。 “就文科大学而言,我们喜欢谈论,进行那些关于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和所有不同的事情的艰难对话。”
  • cover
    2星期前

    加国这里要取消"特长班"入学考试改抽签 华人炸锅

    就在昨晚,一则新消息在华人家长圈中疯传! 多伦多教育局计划取消“天才班”等“特长班”的入学测试,完全转变为“随机抽取”! 图源:微信群组 根据CP24消息,多伦多教育局制订了新的招生政策,最新政策中正计划取消“特长班”的入学考试、成绩评估和面试。 该政策将在本月晚些时候提交进行最终批准。 图源:CP24 此前,多伦多教育局通过这三项测试来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进入拥有独特师资力量、更加良好教育资源的“特长班”。 教育局表示,新政策将让学校不再是只接受那些有实力和能力的学生,而是为所有对“天才班”、“艺术特长班”等“特长班”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 多伦多教育局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提议的政策旨在解决十年来的‘不平等’问题。” “近十年来的招生数据表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进入多伦多教育局的特殊班级学习。这些班级为一些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但入学考试、面试等障碍限制了很多学生。” 图源:多伦多教育局 多伦多教育局的新政策将适用于申请2023年9月及以后“特长班”的学生。 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申请要求的一部分,学生仍会被要求分享他们对部分学科领域的“热情、兴趣和动力”。 但他们表示将不再考量学业成绩,并且不允许管理人员使用入学考试和面试作为评估候选人的手段。 所有“天才班”等“特长班”也将被禁止收取申请费。 工作人员报告指出:“如果申请人数超过了预设的班级人数,教育局将考虑对满足申请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随机选择。” 此消息一出,华人家长圈子里可谓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华人家长普遍认为最新的政策对于孩子不利,而且“特长班”本来就应该通过选拔,挑选出天赋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但是随机抽签完全背离“特长班”的初衷。 因此,有人发起了请愿书,希望教育局否决最新提议。 图源:微信群组 请愿书认为,目前“特长班”亚裔录取较多,并不是因为特权,而是通过天赋以及努力取得的。 如果改为抽签模式,其他占据人口数量优势的人种就会受惠,而特长班也就会逐渐普通,失去意义。 目前,该请愿书已经获得了3,364份签名。 图源:Chang.org   除了请愿书,还有很多华人家长对最新的招生政策表达了不满。 有华人家长认为,这样取消“特长班”入学考试不如直接取消这个班级,大家彻底完全公平。甚至以后上大学也抽签,不要看成绩。以后工作也都完全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这样抽签选择学生进入“特长班”,真的能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吗? 有人指出,这是加拿大在搞“平权”!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择优培养,而是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最后成为了医生,工程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偏左或偏右都不是平权啊!” 也有华人家长建议,想改变目前的政策,只能通过参加选举进入多伦多教育局,让尊重科学的人成为决策者。 最新的政策来得有些突然,而且影响了不少适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大家对于最新的政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啊!  
  • cover
    3星期前

    活见久!加拿大名校瑞尔森大学改名了…

    官方消息!瑞尔森大学现在将改变其名称,立即生效! 在周二的一份新闻稿中,学校宣布,瑞尔森大学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将学校更名为多伦多大都会大学(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动议。 校长兼副校长ohamed Lachemi说:“我想不出比多伦多大都会大学更好的名字。”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大都会大学反映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身份:一个致力于卓越、创新和包容的城市机构,以及我们的目标:一个让所有人感到受欢迎、被看到、被代表和被赞美的地方。”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新闻稿说,考虑了2600多个名字,委员会根据几个因素提出了一份潜在的备选名单,包括“确保与我们的价值观相一致,包容我们的多元化社区,进行语言检查和商标搜索,以及数字考虑”。 至于改名的原因,是因为这所知名的大学,是以安省公众教育的推动者,Egerton Ryerson的名字命名。但同时Ryerson也是臭名昭著的寄宿学校系统的主要创建者,让成千上万的原住民学生,饱受痛苦的人。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参考新闻:多伦多知名大学将改名!曾遭多次抗议!市长庄德利点赞! “真相与和解是大学的一个关键优先事项,重新命名是大学走向和解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措施。”声明中写道。 图源: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你喜欢这个新名字吗?大家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个新名字!  
  • cover
    1个月前

    UBC与SFU排名暴跌,Uvic异军突起

    刚刚出炉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分别是:麻省理工,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理工,伦敦帝国学院,苏黎世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以及芝加哥大学。 这十所大学常年占据各大学排名的榜首   加拿大只有三所大学进入前一百,分别是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以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BC世界排名第46位,夹在中国浙江大学(第45位)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第47位)之间。位于加拿大东部多伦多大学则排名第26位,而麦吉尔大学排名第27位。可以看出UBC已经完全被多大与麦吉尔甩在了后面。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   世界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学院综合考评取得了100/100的满分,其次是排名第二的牛津大学和排名第三的斯坦福大学。   UBC在所有北美(美加墨)院校中排名第19,综合得分77.1。   BC省第二的西蒙菲莎大学SFU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298位,北美排名第71位,得分34.8分。紧随SFU之后的是维多利亚大学UVic,维多利亚大学得到了32.2分,在全球排名第324位,在北美排名第75。UBC,SFU与UVic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教育机构中排名前三的佼佼者;   西蒙菲莎大学SFU   Quacquarelli Symonds(QS)是一家来自英国的分析公司,在2004年创建了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它声称是 "对全世界1543所大学的学生参加的15200个单独的大学课程的表现进行的独立比较分析,涉及51个学科。"   排名取决于具体的指标,以及该公司向教师、学生和雇主等相关人员进行的调查。该排名共调查学术界的13万人,其评分标准将 "学术贡献 "作为其总分的40%进行衡量。这一标准主要与论文的发表以及质量有关。   其次,QS将20%的排名分数放在师生比例与关系上,它认为这是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替代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学论文引用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只占了20%。由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引用率远远高于文科领域,QS表示它有一个衡量系统,"以考虑到不同领域有非常不同的出版文化"。   该排名高度关注师生的国际国际化,这占到了排名的10%。   "这意味着高度的全球视野:基本上是针对在国际化的高等教育领域运作的机构,"QS声称。   最后,学校声誉占另外10%,因为QS评估了来自雇主的75,000份调查答复,这些雇主被要求 "确定他们从哪些机构获得最有能力、创新和有效的毕业生。"    自2012年以来,UBC大学的最高分是第43名,最低分是第52名。它在学术贡献方面得分很高(97.6),但在师生比例(52.7)和每个教师的引用率(46.8)方面却很艰难。它的雇主声誉(94.2)、国际教师比例(89.1)和国际学生比例(79)也提高了其得分。   同时,SFU在国际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得分很高,但在学术贡献方面却远远落后了,可以推测这是因为SFU的教授们并不热衷于发表论文。SFU在2020年的排名高达222位,也就是说,2022年的SFU世界排名跌了将近一百名!   UVic在今年的排名中异军突起   相反UVic维多利亚大学反而从2021年的第370名反弹上升至324,国际排名上涨了近50名,涨幅令人震惊!   不知此刻SFU的校方人员是否有危机感呢?        
  • cover
    1个月前

    刚刚!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重磅出炉!

    速看!! QS放榜啦~ 本次发布的是2022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快来找找自己心仪领域中的世界领先高校吧!   北京时间4月6日,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涵盖了51个细分学科和5大学术领域。   相较于世界大学综合排名,通过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同学们更容易看到一些综合排名虽然不高,但拥有隐藏的王牌专业的学校。     今年的学科排名考察并列入超过15200个不同的学术课程,共有17700个项目上榜。这意味着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以学生为导向的学科排名。加上五大学术领域的排名,本次排名共有17700个项目上榜。   其中,美国、英国和中国大陆是新上榜项目最多的三个地区。 美国院校在51个学科排名中的28个排名占据领先地位。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仍然是表现最好的,在12个科目中排名第一。   中国大陆共有93所高校上榜,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英国(105所)和美国(227所),其中10所高校为首次上榜。 中国大陆跻身世界前50名学科数量(100个)在全球排名第五。 上榜世界前50名学科数量最多的大学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46个)。   排名指标 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由五个指标组成,即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篇均论文引用率、H指数以及国际研究网络(IRN指数,用于五大学科领域排名)。   学术声誉:对全世界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调查,获取他们对全球大学的评价   雇主声誉:对全世界的公司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更喜欢聘用哪些大学的毕业生和哪些专业的毕业   篇均论文引用率:大学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H指数:大学已出版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国际研究网络(IRN指数):各高校通过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可持续的研究伙伴关系,使其国际研究网络的地域多样化的能力   *注:每个专业的指标权重不同   5大领域排名详情   1.艺术与人文领域 艺术与人文领域共有11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考古学、建筑学、艺术&设计、古典文学与古代史、英语语言和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现代语言学、表演艺术、哲学、神学/神学与宗教研究。   *艺术与人文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2.工程技术领域 工程技术领域共有7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矿物与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学。   *工程与技术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3.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共有9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农业&林业、解剖和生理学、生物科学、牙科学、医学、护理学、药剂与药理学、心理学、兽医学。   *生命科学与医学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4.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科学领域共有9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化学、地球和海洋科学、环境研究、地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地理学。   *自然科学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5.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 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共有14个细分学科专业。   专业科目包括:会计与金融学、人类学、传媒学、发展研究、经济与计量经济学、教育与培训、法律与法律研究、图书馆及信息管理、政治学、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社会学、体育相关学科、统计与运筹学。   *社会科学与管理TOP10院校:     *部分专业世界前10名如下: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仅展示部分热门专业的世界排名,如果大家想了解各地区或更多专业排名,可以登录QS官网查看或私戳小助手哦~   你的梦校上榜了吗?你心仪的专业又是什么?   对于留学生来说,无论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不仅要看世界排名,还要从兴趣与热爱出发,选择自己真正适合的,毕竟是关系到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和前途的大事呀!   *本排名数据来自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  
  • cover
    2个月前

    中国将不再承认这些海外学位

    在近期为了完善国内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推出了新的规定。由于国内的硕士最低的时间是三年,美国是两年的硕士,4年本科。那么教育部就会规定国外学位,修业的时间不能够少于两年,本科的学士学位不可以少于三年。不然的话,国家教育部就不承认相应的学历,这一项规定已经通过初一将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初的时候实行起来。这一项新的规定将会提高我国海外学历年限相近的文凭,如果说相差比较大的话,就比如说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都不会承认,那么在这之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和英国的教育部进行了咨询和一些商讨,对于一些英联邦国家所获得的硕士学位,最低修业的时间限制在一年半,那么国家的教育部不承认一年制的硕士学位。 其实在这之前,有一些国家一年制硕士毕业生在回到国内报考博士学位,有很多大学的导师都不接纳认为,读了三年和一年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不应该以相同级别的学位评估,并且向国家教育部反映了这种情况,不应该承认中国三年硕士相同的学历水平。 这一项新的规定已经通过了审议,那么具体的实施时间还没有确定,并且这一项新的规定具有追溯能力,适合评估2000年以后所取得的所有海外学历。
  • cover
    2个月前

    想让孩子学医? 听听医学生怎么说

    疫情在许多方面扰乱了加拿大人的生活,同时也中断了致力于该国医疗保健系统的一群人的学习:医学生们。 一些在大流行期间完成医学院学业的学生表示,COVID-19 限制和公共卫生措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最终可能会影响患者护理。 安大略省桑德贝的 Charlotte McEwen 博士在入读医学院之前做了两年的注册护士。她说她觉得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是一种使命,她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三年医学课程中有一半是在 COVID-19 期间进行的。 当 2020 年 3 月大流行首次爆发时,她和她的同龄人被从医院培训中撤出数周。在此期间,McEwen 参加了旨在帮助学生跟上临床学习的虚拟讲座,但她说她错过了宝贵的临床时间,这通常会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远离临床环境,并且不得不——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这些机会,”McEwen 说。 大流行和随之而来的 COVID-19 限制扰乱了典型的医学院教育——强制在线上课和讲座、推迟考试、阻止旅行,因此毕业的学生无法参加全国不同的医院项目,最初限制了学生的临床培训,这意味着练习技能的机会减少。 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 2020 年 8 月的一篇评论承认,居民被限制在该国某些地区的一个地点工作,减少了选择性程序和手术的接触,并且可能比过去获得了更少的学习机会。 评论中写道:“拥挤的床边查房的日子已经结束;必须遵循身体距离的感染控制协议,减少宝贵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消耗。” “培训场所评估和患者护理仍将是医学教育的精髓;然而,目前提供这些基础将需要创造力和创新。” 它指出,医学生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技能差距,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得到纠正。 加拿大医学院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Geneviève Moineau 博士在给 CBC 新闻的一份声明中说,在大流行开始时,医学生被免去临床职务,因为他们不被视为必要的医务人员。 但她补充说,一旦他们的大学能够这样做,学生就会回到临床轮换。 Moineau 说,这种流行病凸显了教育工作者需要以不同和创新的方式提供虚拟临床医学教育。 “学习没有积压,我们正在适应新的行医方式。刚毕业的医生正在学习如何在这个新环境中行医。机会不同,但它们反映了现在提供的方式,” Moineau 说。 McEwen 于 2021 年夏天毕业,目前是汉密尔顿综合医院的心脏外科住院医师。她将她向新医生的过渡描述为“水的冰冷冲击”。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成为一名新医生的学习曲线也非常陡峭。当然,大流行的学习环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McEwen 说。 “当我与我的同事交谈时,我们普遍担心这对我们的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 McEwen 说,虽然大流行是一个学习机会,但它也造成了一些障碍,因为许多医院为容纳 COVID-19 患者减少了其他的手术。 一月份,安大略省政府告诉医院停止所有非紧急手术和程序,以保持重症监护能力。 McEwen 说:“坦率地说,现在对心脏外科住院医师和加拿大各地的外科住院医师来说,现在接受的培训比通常情况下要少,这是一个挑战。” “我想让公众知道,我们正在以其他方式非常努力地模拟工作并赶上我们错过的东西。但我的意思是,这当然具有挑战性。”
  • cover
    2个月前

    改行?BC省府将大力补贴技工学徒

    BC省专上教育及技术培训厅通告 政府推出新法案 支持技工及学徒 BC省的技工将从一个支持并培训学徒的专为BC省而设的法律系统中受益。 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技术行业法》(Skilled Trades BC Act) 获得御准,支援全省技术劳工所从事的重要工作。 技术行业认证需要民众注册成为学徒或认证工匠,方可从事首批10个机械、电子和汽车行业工种。 首批行业的认证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分阶段实施。 省民将有至少一年时间]册成为学徒或通过考试,以获得认证晋升工匠,这令未获认证的劳工有时间寻求必要的额外支援,同时继续从事工作。 25名学徒顾问将帮助劳工进行]册认证,并帮助他们获得政府提供的支援,如托儿、薪资损失、差旅及生活费用的财政援助。 新法例取代了《工业培训管理法》(Industry Training Authority Act),并将工业培训局 (ITA) 转变为卑诗技工培训局(SkilledTradesBC)。这革新后的政府机构负责本省的技工行业培训。SkilledTradesBC新的工作重点反映了与技工行业认证相关的重大责任。 希望获得认证的技术劳工可获得多种支援,包括省政府向工业培训局提供500万元,以解决技术工种优先项目的轮候名单问题,令更多从业人员能够获得技能培训或升级,以及为完成学徒培训及认证重温课程。 速览: ‧ 技术工种的认证行业有: o 机械:A级和B级燃气设备工,蒸汽设备工/管道工,制冷和空调机械工,以及钣金工; // o 电子:电力线技术员、工业电工和电工(建筑);以及 o 汽车:重型设备技术员、汽车服务技术员和汽车车身及碰撞技术员。 ‧ 首批10个需进行认证的技术行业采纳了一个由16名成员组成的持份者咨询工作组的建议,该工作组成员来自行业协会、劳工团体、原住民技能培训师和工业培训局的代表。
  • cover
    3个月前

    卑詩省幼稚園至12年班學生快速測試分發計劃新細節

    卑詩教師聯會稱,快速測試是該會長期以來一直呼籲的事情。加通社資料圖片 【星島綜合報道】卑詩省幼稚園至12年班學生,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新冠肺炎徵狀,可以帶一盒免費快速檢測劑回家。 由本周開始,如果卑詩省所有幼稚園至12年級的學生或他們的家人出現新冠肺炎徵狀,學生可以把一盒免費的快速抗原檢測劑帶回家。 卑詩學務委員協會(BCSTA)主席希金森(Stephanie Higginson)表示,一盒有5次測試,不是每個家庭一個盒子,而是學校每個學生一個盒子,換言之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可以有10次快速測試。 希金森稱,一旦從省府收到測試套件,每所學校將決定如何分發測試套件。有些學校可能會由學生帶回家,有些可能會要求家長來收取。 希金森又稱,學校要求他們的家長諮詢委員會幫助分配可能是合適的做法。「我不確定,每個學校的情況會有所不同。」而鄉郊和偏遠的學校將首先獲得測試套件,城市學校的學生可能要到下周才能拿到他們的試劑盒。 在許多其他省份,幾周甚至幾個月前,快速測試套件由學生帶回家。 此外,卑詩教師聯會主席莫寧(Teri Mooring)表示,「快速測試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呼籲的事情,所以至少現在這是件好事。而且我知道家庭會很好地利用它們。」 莫寧還希望看到為教師和支持人員提供更多測試,他們每人都接受了兩次測試。 在學生之後,長者接下來可以免費獲得快速測試套件。有關在社區藥房分發的詳細資料,將於周三在省府每周舉行的疫情新聞發布會上公布。 衛生廳長狄德安(Adrian Dix)稱,會首先為那些70歲以上人士做這件事,然後再降低年齡組。他預計藥房分發將在本周末或下周初開始。 V17 【看星島*知天下】請立即下載「星島新聞(加拿大版)」App: iPhone: 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 https://bit.ly/2Pe8anu
  • cover
    3个月前

    印度高考有多卷?凌晨4点补习,录取率不到1%

    在中国 " 双减 " 之后,印度也迎来了 " 反内卷 " 大片。 电影《最初的梦想》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学生拉加夫在高考落榜后,选择跳楼自尽。幸运的是,经过抢救,拉加夫活了下来,但仍命在旦夕。医生告诉他父亲,孩子没有活下去的欲望,而这对救命而言,并非好事。 和中国一样,在印度,高考也是实现阶层攀升的重要途径,是印度家庭拼命抓住的救命稻草。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准备是从小做起的。在印度电影《起跑线》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土豪主人公一家买学区房,住贫民窟,只为让女儿进入私立学校,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然后节节攀升,以便最终进入最顶尖大学。 在《最初的梦想》里,拉加夫的父亲帕塔克是一个学霸,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这是世界顶尖,也是印度最好的理工院校。它的入学考试,每年都有上百万学子报名,但最终只有约 1 万名学生会被录取,录取率不到 1%。竞争惨烈。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 有谁在意过剩下的那 99 万人?" 电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印度,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考砸了,而是整个人生都不行了。 印度名校的录取率几乎是牛津剑桥的十分之一 高考前夕,拉加夫状态不佳,有些焦虑。帕塔克有些担心,他鼓励儿子谈个恋爱。和妻子离婚后,儿子由他抚养。父子关系还算不错。 为让儿子 " 释放压力 ",考试前夕,帕塔克买回一瓶酒,并告诉儿子,在他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们将共饮此酒。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帕塔克似乎把儿子考上大学作为理所当然的事。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拉加夫感觉父亲帕塔克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痛苦——帕塔克是印度理工学院的高材生,是个天才,全印度排名第 384 名,而他自己要能考进前 2000 名,他都会高兴得死过去。 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而是由各大学自行出题考试。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中央中考委员会主考,各邦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由各邦主考。 为了确保能上大学,很多印度学生除了参加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外,还会去参加邦一级大学的考试,有的考生甚至在一个考季内参加了 20 多次入学考试。 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大多数印度大学生都就读于办学质量差强人意的私立或邦立学院。这些学院既没有研究设施,也没有可靠的师资力量。 私立的还收费高昂。在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迅速扩张意味着教育机会和家庭支付能力挂钩。尽管印度的高等教育学生贷款总量从 2000 年的 30 亿卢比暴增至 2014 年的 620 亿卢比 ( 约 100 亿美元 ) ,但可以肯定地说,家庭收入更高的人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大。 ●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图源:网络) 而占比不超过 10% 的中央大学,即印度联邦高等教育机构,拥有更充足的资金、更大的自主权、更高的招生录取标准、相对低廉的学费 ( 包括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大量奖学金与容易获得的贷款 ) 以及对研究的一定投入,比如印度理工学院。 名校所给予的发展前景也更为灿烂,比如印度理工学院又被称为 " 百万富翁制造机 "。而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却一职难求,入职薪酬也只有每月 1500 元人民币左右,这与在新德里开摩的司机的收入差不多。 但要考入这些印度名校无异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据英国《卫报》2018 年统计,印度名校的录取率几乎是牛津剑桥的十分之一。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皇家工程学院就是以印度理工学院为原型的。电影中,校长对新生说:" 每年有 40 万的考生报考皇家工程学院,只有 200 人能考上。" 补习之都 一分之差就有可能名落孙山,因此在印度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考试培训机构。 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里准备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每天凌晨 3 点就起床,先赶去参加凌晨 4 点钟的辅导课,然后还要到学校去应付进度很快的日常课程。这种情况很常见。 为考上名校,印度还出现了以培训带动经济发展的城市—— " 补习之都 " 科塔,类似中国的毛坦厂。 《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是印度导演历时9个月在科塔拍摄的纪录片。 ● 校门口等待孩子考试的印度父母(图源:《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在这里,有超过 300 家的辅导机构,它们每年招收 15 万名学生。有些顶尖的辅导机构是市值数百万的上市公司。 很多学生在这里一待就是两三年,每年要交几千美元的学费。普通家庭通常无力承担在这里的巨额补习费用。 " 我要努力考上印度理工大学,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一位女生说道。她住在科塔最好的旅馆之一,但在这里的全部费用都由其伯父承担。未来,伯父还会为其支付上大学的费用。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跟踪拍摄了四名在那里补习的考生,其中有一名学生瑞吉以全印度第五的成绩,考上了印度理工学院。 为了更好地照顾瑞吉,让他更专注备考,他的父母跟随他一起来到科塔。 父亲过去在公立学校担任客座教师,每月薪水 2 万 1 千卢比(不到两千人民币)。来这里这段时间,这份工作也中断了。 但幸运的是,瑞吉的补习班入学考试成绩很好,获得了奖学金。机构提供补习费用,他们不必再交补习费。这样,他们才得以负担一家在这里的开销。 ● 印度理工学院(图源:网络) 瑞吉的父亲很严厉,瑞吉上 4 年级,姐姐 6 年级的时候,他们被彻底断掉了电视。家里不看电视,书本就是他们的游戏和玩伴。 考上印度顶尖的大学,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一位学生记得,自己在幼稚园时还是个普通的小孩,后来他经常被妈妈骂。妈妈向他灌输了这个观念:必须名列前茅,必须拿到最棒的成绩,打败他人。 " 我母亲有她的遗憾,希望我完成她的梦想。我一定会努力去做。" 这位学生说。 ● 崩溃哭泣的考生 (图源:《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这群学子承担着来自父母的压力、经济压力,以及和同龄人竞争的压力。对他们来说,这到底是驱动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学子,在门上贴着字条:这扇门通往地狱,敬请远离;请勿打扰,有紧急事来电,否则我不会开门 …… 崩溃、沮丧是他们常有的情绪。寄托母亲梦想的那位学生说:" 如果我无法完成功课,我上课会感到绝望,我会想我在做什么,只是在这里消磨时间吗?我是谁?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有时候,我会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会变成压力。当我很认真很努力,却还达不到预期成绩时,我会自问,为什么考不好,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不如去死。" 印度空心病 在《最初的梦想》中,高考落榜后,拉加夫对他朋友说," 从今往后,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他坐在地上,嘴里念叨着。绝望油然而生,他熬不下去了。没过多久,他站在阳台的围栏旁,迅速翻过栏杆,跳了下去。 他的学霸父母并不知道儿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压力。在儿子病房外,前妻责备帕塔克只知道工作,不关心儿子。帕塔克无奈地说道:" 我怎么知道他会想不开呢?" 这不是电影夸大的演绎。事实上,在印度,因考试自杀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中有这样一个数据,过去 5 年里,有 60 个备考考生自杀。一位学生将 " 我已经死了 " 贴在门上,他从楼外的高塔上一跃而下。 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考生采取一切途去径取得高分。 近年,印度经常被报道考试舞弊现象。比哈尔邦一处中考考场曝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许多家长公然爬上考场楼房的外墙 , 从窗外给子女传递纸条作弊。该地的考试状元也被爆抄袭,被警方逮捕。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印度斯坦时报》评论,尽管警方在比哈尔邦最新考试弊案中逮捕大批嫌疑人,却 " 无法阻止印度教育体系的堕落 ",比如腐败盛行、作弊猖獗。还有试题泄露、抄袭盛行、成绩单造假等种种问题。 而那群顺利考上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又有多了解自己呢? 瑞吉选择去印度理工学院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有人问瑞吉:" 咨询工程哪些方面吸引你呢?" 瑞吉回答:" 我现在对电脑还不太懂,因为大家都说这是最棒的专业。" " 所以将来大学毕业后,你想继续深造或开始工作?" " 我想继续深造。" " 那你将来还念什么呢?" " 将来的话,在国外大学有一些课程,叫做企业管理。" 研究印度教育的学者担忧,无论从在校生规模还是从公共与私人经费投入规模来看,近年来印度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这一增长到底具有多大意义还是未知数。大学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在大学里度过大部分青春年华的学生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也都是未知数。 《三傻大闹宝莱坞》也表达了相似的主题。电影中,三名主人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这所学校考试众多,竞争激烈,且自杀率居高不下。但主人公蓝彻顶撞老师,质疑传统,不把成绩当回事。不仅如此,他还鼓励自己的朋友遵从心声,为自己而活。 《最初的梦想》以印度高考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败教育的故事——聚焦成千上万在高考道路上被甩掉的大军。 ● 参加印度理工考试的学生 儿子入院后,帕塔克说出了他曾想告诉儿子的话。" 其实,爸爸也不像你想象得那么成功。" 帕塔克很清楚儿子的感受,不想活下去,是因为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这种感受。帕塔克也曾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然后亲手撕掉。 帕塔克说:" 现在问我,想让儿子考上理工学院,还是健康快乐地回到我的身边,我一定会选择让孩子回来。" 拉加夫也在 " 高考失败 " 这一堂课中,学到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课——我们总是太在意输赢,但却忘记了该怎样度过人生,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生本身。 第二年,拉加夫考上了大学。影片没有交待他学什么专业,全国排名第几,就像他说的,开心就好。 ●《最初的梦想》截图(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1、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2、《印度高考状元涉嫌作弊被捕复试时一题没答对》,《新快报》2016 年 3、《India's 'cheating mafiai gets to work as school exam season hits》,《卫报》2018 年 4、《中国与印度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国家角色》,作者德瓦什 · 卡普尔 5、《印度社会呼吁高考改革》,《人民日报》2001 年 6、《印度高考制度探析》,作者安双宏 7、《印度高考招生制度分析及其启示》,作者鲁子问
  • cover
    4个月前

    央行将加息?! 加拿大房市终于快要见顶了

    市场普遍预期加拿大央行将在1月26日的议息会议上宣布疫情以来的首次加息行动。针对这一行动,Globe and Mail发表了理财专栏作者Rob Carrick的文章,分析了加息将对通胀,房地产市场和家庭债务和投资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文章指出,加拿大央行最快于周三加息,之后在3月2日和4月13日有两次议息会议,年内还有5次。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目前,央行的隔夜拆借利率是0.25%。经济师们预期今年内将多次加息,其中丰业银行预测到年底利率将升至2%。 高利率将加重家庭财务负担,在Angus Reid对5002人进行的民调中,有39%受访者表示今年的财务状况会比去年更差。这个比例是该民调近13年来最高的。 不过文章认为,加息将有助于抑制通胀。同时,房屋价格持续飙升也需要加息来降降温。 Carrick指出,如果没有加息,税收和贷款条件收紧这些限制措施,房价恐怕会一直上涨,直到人们的最后一丝负担能力消失,或者经济陷入衰退。加息会使市场放缓,从而避免出现全面调整等更极端的结果。 作者还提到,加拿大全国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已经高达177.2%。由于利率过低,人们对这种极端高负债率都已经习以为常。加息将促使人们减少负债,改善家庭财务应对未来的挑战。 另外,加息对于存款者和保守投资者也有影响。"不要嘲笑这些人在过去两年里没有从股票或加密货币中获得巨额回报。我们都需要安全的钱以备不时之需或短期储蓄目标。" 为了支持经济,加拿大央行压低了储户的利率。当央行开始提高利率时,储户的钱将逐渐获得更好的回报。  
  • cover
    4个月前

    教师工资真相:为何1100万人抢着当老师?

    带薪寒暑假、铁饭碗、压力小,教师行业的真相是什么? 先来看一串新闻。 #300万乡村教师月工资仅3000元# #大湾区在编教师年薪30万# #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     是不是很迷惑,教师这一职业的工资水准,究竟是高是低? 随着90后渐渐当起了老师,网上对于老师的讨论度陡然增加——它是家长眼中的铁饭碗,寒暑假一放三个月,空闲时间一大把,也是很多从业者吐槽的苦差事,身累心也累,头秃得比程序员还快。 另一个事实是——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越来越多,2021年突破了1100万大关。这个数字,在5年前还是260万人。 而如今,这1000万考生里面,有800万都是非师范生。教师这一岗位,正变得前所未有地抢手。 教师资格证参考人数变化 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进去,那么多人想出来?教师行业的“围城”是怎么来的? 我们访谈了10余位不同城市的教师从业者,发现了教师们的工资真相。   教师的工资,真有那么逆天? 教师的工资,真有新闻里说的那么逆天吗?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研究对象范围——这里讨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在编教师,以小学、初中教师为主,情况更加复杂的高中、大学老师,这次暂且按下不表。 先来看看宏观数据,虽然在过去,教师经常被说成“清贫行业”,但这种情况已经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有了不小的改善。 20年来,国家的教育财政支出呈几何倍数增长,2000年的教育经费还是3849.08亿,2020年已经提升至53033.87亿。 与之相对的,老师的平均工资也翻了十倍,从2000年的平均年薪9482元,提升到2021年的平均工资106474元。 20年来教师平均工资变化 再拆解一下,教师工资的构成比一般职位要复杂一些,收入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其他津贴; 津贴如地方性津补贴、精神文明奖、十三月奖励性工资、农村教师补贴、目标考核奖、车补房补等,五花八门。 教师的工资构成 这其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是全国统一的,判断标准是职称和工龄,职称越高、工龄越长,基本工资就越高。 所以,很多老师宁可周末连续加班,也要准备展示课,累死累活,还是要当班主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评职称攒业绩。 以福建三线城市的某中心小学为例,三级教师(初级)和一级教师(教龄15年左右)之间,扣除五险一金之前的工资可以差1300元——在平均工资只有3000-4000元的小城市,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中小学教师职称资格名称等级 不过,对教师而言,基本工资其实只占最后到手工资的一小部分。 以北京的一位中级职称教师为例,他的基本工资是月薪3000元,但绩效占了1万,而各种津贴加起来也有3500元。 绩效是由各个学校定的,津贴是由地方财政出的。所以,教师工资很大程度上要看地方政府是否有实力来提高待遇。全国各地其他非私营行业的工资差距也是同样道理。 中国幅员辽阔,不止各省之间工资不同,城市和乡村工资也不同,就连归属不是一个教育局,工资都可能不同。 各地区教师的工资差距,上下最高能相差10倍,比如珠三角地区招编制教师,年薪能轻轻松松开出30w,大西北的乡村老师一年下来可能只有3w。 教师地区工资差异 按地域来看,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教师工资最高的五个地区是:北京、西藏、天津、上海、浙江。 教师工资最高的五个地区 西藏地区的经济虽然没有那么发达,但教育不能放松,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和民族团结奖等等,拉高了整体的教师收入。 而剩下的四个地区,包括第六名的江苏在内,都是属于地方财政富裕的地域。 总的来说,省份经济越发达工资越高,而同省份,城市又高于乡村,私立高于公立。当然,具体情况仍要因人而异,这只是个大概参考。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教师工资,我们根据不同地域和年龄段访谈了几位教师。 教龄11年的北京朝阳区老师,一级职称,每月到手1w2元左右,房补每月1900元,骨干教师补助1000多元,年终奖每年不定,但一年到手也有17、8w元。 某北京朝阳教师工资水准 上海的小学老师,平常月到手1w元, 年底加上各种绩效奖时会多4w元左右,一年到手也是16w元起步。 某上海教师工资标准 这轮访谈中,我们还遇到个杭州的硕士应届毕业生,一年到手20w元多,包含每月500元饭补,2150元的房补,待遇让人流口水,不过这仅代表他个人,不代表全部。 某杭州硕士应届毕业生的教师工资水准 教师工资较低的五个省份是陕西、河南、湖南、广西、山西。 以河南为例,区属中学的二级教师,教龄2年,班主任,到手工资一月4000元,绩效一年1w元,班主任费每学期500元,取暖补助1500元,没有年终奖,一年收入大概6w。 教师工资较低的5个省份 还有一些省份虽然平均水平还不错,但省内不同地区的差异也很大。 比如在山东,省会济南某区的编制教师,2年教龄的班主任,每月工资6000元,精神文明奖30000元,每年到手也有个10w元左右。 但滨州某乡镇的教师,每月工资到手就仅有3500元,这位朋友每天怀疑自己是不是上了个假班。 山东省济南市某教师工资水准 虽然各地区的教师收入参差不齐,但整体来说,教师的收入还是远远高于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无怪教师在年轻人的眼中逐渐成了一块香饽饽。 各地区教师平均工资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老师,可没想象中清闲 很多人觉得,和其他行业比起来,光看年薪,教师的薪资数字或许不是很高,但算算时薪,可比互联网996好多了。 何况,教师行业还有丰厚的退休工资,这更令天天被唱衰“35岁就应该从职场消失”的互联网人羡慕。 爸妈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你看看你,一天到晚在北上广加班打工,当初要是听我的话考了老师,那多清闲啊,一天就上两节课,学生放假你放假。 经过访谈后,我们发现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身边做了老师的朋友,经常整天哭诉工作一点都不清闲。 除了上课,每天还有成吨的事情要去处理——备课、盯自习、批作业,批试卷、各类培训、比赛、总结材料、听课、评课等等,大大小小的琐事霸占了老师的夜晚和周末,还得全天候回复家长群微信…… 这才是最真实的教师工作状态,谁说老师不加班? 教师繁忙的一天 但即便教师工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在互联网整体不景气、经济增速放缓的大前提下,稳定的教师编制还是成了大家趋之若鹜的选择,尤其是——原本高薪的教培行业调头转向后,更让许多人坚定了考编的决心。 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中国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超过1000万人。这些老师,有很多都投入到考研或者考编的怀抱。 中国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人数 原来专门做公务员培训的机构,也开始见缝插针拓展教资和教师编制业务,当一个市场凑齐了供应方和需求方,泡沫就翻腾起来了。 根据中公教育2020年财报,教师序列全年营收17.94亿元,在近三年中,单教师序列的营收就增长了近50%,已经成为中公教育的第二支柱。 而这里面,虽然各省价格不一,但考教师编制的线下协议班价格一般在2万元左右,同样的线下协议公考班价格要更高,能达到4万。 中公教育2020年财报营收增长 但现实是,有人花20元在咸鱼买二手真题通过考试,有人花2w报线下机构培训班也挂科了…… 所以,我们还是语重心长地劝一下有心入坑的年轻人: 如果想在培训机构的帮助下通过教资考试,务必擦亮眼睛,寻求正规培训机构帮助。   中国教师的处境,会越来越好吗? 最后,让我们回归最开始的问题,中国的教师处境如何? 其实,对多数人而言,凭着学生时代的印象,肯定觉得老师的待遇不会差。 但真的与教师行业从业者沟通后,就会发现老师比想象中累的多。 更重要的是,除了经济发达区域,许多经济欠发达区域、乡村地区的教师待遇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涉及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均衡分配,教育公平是一条长线规划,一切需要慢慢来。 好消息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动真格的了——2020年,关于教师涨薪的政策不断发布,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是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必须和当地公务员水平拉齐。当然,双减政策也使教师福利有所提升。 每个行业都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淳淳教导的授业恩师,也有那种横眉冷对、导致学生彻底失去学习兴趣的老师。 一个坏老师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能够绵延十来年。但更多负责任、无怨无悔的好老师,撑起了这个行业。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有更多在背后默默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入行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图一份高薪又闲散的工作。 这些优秀的教师,担得起何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的努力付出,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cover
    4个月前

    家长做好准备:教育局警告实体课堂或随时取消

    下周一安省学生将返回教室上课,但是安省各地的几个教育局提前警告说,由于目前的高发病率,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师,面对面授课可能随时会被取消。 图源:CTV 据CTV报道,本学期因为疫情影响安省学校先以网上课程的方式开始,下周一将恢复面对面授课。 安省最大的教育局——多伦多教育局在给家长的信中表示,虽然教育局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确保有足够的教师配备,但仍有可能在最后一刻临时取消实体课堂的情况发生。 安省北部的The Rainbow District 教育局透露,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师,教育局可能不得不取消当天的实体课堂。 而Ottawa-Carleton District教育局则表示,教育局将尽一切努力保持实体课堂和学校开放,但如果不能安全运作,个别实体课堂或学校可能不得不转向网上学习。 教育局表示,如果有任何取消或关闭会在前一天晚上通知家长。     安省都表态了,什么时候轮到温哥华呢?
  • cover
    4个月前

    加拿大帮你一起养孩子!政府将提供超便宜儿童日托场所

    在加拿大各地,有太多的民众家庭无法获得易于负担的、包容且高质量的托儿服务。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加拿大联邦政府制定了一项计划,要为加拿大的育儿父母们提供平均每天10加元费用的六岁以下儿童日托场所。 这项计划将使民众家庭的生活更加易于负担,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父母——特别是女性——重返职场,并壮大中产阶层,同时给每个孩子一个真实而公平的机会去争取成功。 1月14日,贾斯廷·杜鲁多(Justin Trudeau)总理与新斯科舍省省长蒂姆·休斯顿(Tim Houston)共同举行视频发布会,宣布新斯科舍省家庭的托儿费将平均减少25%,平均每月节省200元。托儿费用的降低将从2022年4月1日开始,并追溯到2022年1月1日。此举将适用于育有6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受行业监管的托儿服务场所,这些场所将是全加拿大范围内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此次宣布的新变化,是联邦政府在2022年底前将新斯科舍省家庭的托儿费减少50%、并在2025-26年实现平均每天10元托儿服务的第一步。 总理和省长还在同一天宣布,从今年秋天开始,将为新斯科舍省的民众家庭提供至少1500个新的受行业监管的托儿服务位置。这些托儿位置是联邦政府和新斯科舍省政府在2021年7月宣布的9,500个新的受监管托儿位置的一部分。 打造全加拿大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体系,现在正当其时。加拿大联邦政府将继续与全国各省、地区和原住民伙伴合作,以确保所有民众家庭无论居住在哪里都能获得易于负担的、包容和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 引述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杜鲁多(Justin Trudeau)阁下: "所有民众家庭都应该享有获得可负担之托儿服务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让每天10元的托儿服务成为现实。今天在新斯科舍省宣布之削减托儿费用的举措,是朝着实现我们在全加拿大的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体系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将为民众家庭每年节省数千元,创造就业机会,壮大中产阶层,并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最佳的人生起点。" 新斯科舍省省长蒂姆·休斯顿(Tim Houston)阁下: "将托儿费用降低25%,将为育有幼儿的家庭和看护者、以及计划组建家庭的新斯科舍民众带来真实的变革。费用可能是父母获得优质托儿服务的一个重大障碍,并有可能阻碍父母们加入或重返劳动力职场。我们现在采取行动降低费用,将有助于舒缓民众的压力,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向前,在今年年底前将平均费用降低50%。"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阁下: "让民众获得易于负担且高质量的托儿服务,既是一项经济政策,也是一项社会政策。它给我们的孩子们一个尽可能最好的人生起点,让育儿家庭的生活更易于负担,并让母亲和父亲们都能去工作,从而壮大产业队伍。它还为教育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高收入的就业。今天所宣布的费用降低25%将为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节省,在我们打造每天10元之托儿服务的进程中,这一政策将有助于加强新斯科舍省和全加拿大的经济。" 联邦家庭、儿童及社会发展部长卡琳娜·古尔德(Karina Gould)阁下: "联邦政府的目标是确保到2026年3月底,加拿大的所有家庭(无论他们住在哪里)都能获得受行业监管的、平均每天10元费用的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今天公布之降低新斯科舍省托儿费用措施,是朝着实现这一目标迈出之有意义的一步,并将为全省的民众家庭带来实质性的改善。我们将继续与新斯科舍省合作,帮助确保该省的儿童有机会获得他们未来成功所需要的高质量、可负担且包容的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 新斯科舍省教育及幼儿早期发展部长贝基·德露涵(Becky Druhan)阁下: "除了获得易于负担之托儿服务的巨大实惠之外,参与全加拿大范围的托儿协议也意味数百名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得以增加薪酬和福利。我们正在创造成百上千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扩展托儿服务的名额。改善幼教的薪酬和福利将帮助我们留住我们现有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 事实简要 作为与新斯科舍省协议的一部分,联邦政府将在五年内投资6.05亿加元,以帮助改善该省服务六岁以下儿童的受行业监管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 此次的宣布是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是新斯科舍省在全加拿大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体系下的承诺的一部分,要在2022年底之前将服务六岁以下儿童的受监管托儿场所的费用减少50%,最终是在2025-26财政年度结束前实现平均每天10元费用的托儿服务。 新斯科舍省是全国第四个宣布实施降低托儿费用的省份,致力于实现全加拿大范围内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的承诺,要在2022年底前为育儿父母们将受行业监管的托儿场所平均费用降低50%。萨斯喀彻温省、爱德华王子岛省和阿尔伯塔省已经宣布托儿费用降低。 到2026年3月底,新斯科舍省将为6岁以下儿童创造9,500个新的全职受监管的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位置。 作为联邦《2021年预算》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做出改变格局性的投资,在五年内投入超过270亿加元,要与各省和地区联手打造一个全加拿大的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体系。结合其他投资,包括对原住民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的投资,五年内将提供高达300亿加元支持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 通过以前对儿童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的投资,在疫情大流行之前,联邦政府已帮助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超过40,000个可负担的托儿位置,包括在新斯科舍省创立的2,000多个。
  • cover
    4个月前

    加拿大高校学生遭枪杀!学校发文:震惊悲痛

    多伦多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 一名20岁的学生近日被枪杀。这令整个学校感到震惊和悲痛。 图源:CTV News 多伦多警方已确认1月8日多伦多市中心枪击案的受害者为瑞尔森大学新闻系学生Olivier Dundas。 图源:CTV News “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对他做这样的事,”Olivier Dundas的同学Curtis Martin表示。 Martin说,Dundas是体育杂志Over The Line的创始成员,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好朋友。 “我希望他被铭记。他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如果有人情绪低落,他会给我们开一个好笑,”Martin说。 警方此前表示,在1月8日晚上11点前不久,在多伦多Bloor Street East和Church Street交口地区发生枪击事件后,警方发现了浑身是伤的Dundas。 图源:CTV News 随后,他被送往医院,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在枪击事件发生一天后,警方逮捕了22岁的多伦多居民James Galinato,并指控二级谋杀罪。 周一,警方宣布另外两名与这起谋杀案有关的嫌犯已经自首。 调查人员表示,22岁的Jay-Ar Carbonel和23岁的Jessie Boy Baig均被控二级谋杀罪。 同学Alex Baumgartner说,得知Dundas的死讯后,他感到震惊和悲痛。 瑞尔森大学随后证实Dundas是该校的学生。 图源:CTV News “我们深感悲痛地宣布,我们学生Olivier Dundas于周末去世。我们代表瑞尔森大学,向学生的家人、朋友和亲人表示最深切的同情,”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 该大学表示,它已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新闻学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篇帖子,称其对Dundas的悲惨死亡感到震惊和悲痛。 “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多了解。我们为他的家人感到难过。” 目前,警方没有说明是什么事件导致了枪击。三名被告都定于2月15日出庭。
  • cover
    4个月前

    官宣:BC省学生按计划返校!然而儿童病例暴涨...

    BC省的家长们前几天接到学生1月10日复课的通知后,一直寄望省教育厅改变返校计划,改为网课形式。然而,刚刚,亨利及教育厅官员坚定宣布:所有学生下周一按计划返校上课! 学校将提供新安全保护 教育厅长詹妮弗·怀特赛德(Jennifer Whiteside)宣称,考虑到许多学生、教师和家长面临的焦虑,教育部门已经加强了安全措施。 她表示,学生们将在周一参加培训,让他们适应新措施。学校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三层口罩,并将采取新措施防止课间拥挤。   她强调,BC学校将转向虚拟集会和虚拟员工会议。学校将谢绝一切访客。 她还表示,正在努力以更好的方式与更多的家长、更大的学校社区进行沟通。她承认,随着BC省学校重新开放大多数学校很可能会受到Omicron新变种的影响。 儿童染疫住院数激升,又增死亡病例 面对教育厅的决定,相信家长们正忧心忡忡,在考虑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返校。 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孩子们重新返校面临着种种健康挑战:Omicron的传播力极强、小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薄弱、学校的相关防疫措施是否到位…等等。 这些都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不断暴涨的染疫数据就可证明一切。 据CTV News报道,过去两周内,安省有两名10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 当地公共卫生部门在6日(周四)表示,这两名儿童包括多伦多的一名4岁以下儿童和惠灵顿地区的一名10岁以下儿童。两起死亡事件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Wellington-Dufferin-Guelph公共卫生局当天也发表声明,确认一名10岁以下的女孩因COVID-19死亡。他们无法确认该儿童的死因。 据统计,自COVID-19大流行开始以来,安省有9名儿童在COVID-19检测呈阳性后死亡。 今天(7日),安省报告COVID-19新增11,899例,新增死亡43例,目前有2,472人因感染病毒在医院接受治疗,高于昨日的2,279人,打破了2021年4月20日2,360人住院的纪录,创下了整个大流行期间住院人数的新纪录。 目前全省病例总数为853,270例。其中,少年儿童及幼儿段的数据如下: 4岁及以下,新增257例,累计25,018例; 5至11岁,新增484例,累计53,318例; 12至19岁,新增874例,累计77,674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5日,安省有43名4岁以下的儿童感染COVID-19住院,而前一天为38名,日增13.2%。 BC省昨日新增病例3223例,累计273,731例。但BC省并没有详细公布各年龄段染疫人数。 各市区相关人士对返校的反应 距离BC省55万多名学生重新返校还有两天时间,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省迅速蔓延,各区继续巩固对孩子的教育计划。尽管有严格的访客政策,加强清洁,并强烈鼓励戴口罩,但由于员工患病和局部疫情,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学校临时关闭。 据Vancouver Sun News报道,安全学校联盟(Safe Schools Coalition B.C.)的成员马丁斯称,她决定下周不送她的两个孩子回温哥华的学校。 马丁斯表示,尽管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但面对日益增长的新冠肺炎病例,她的家人还是商定,在病毒减弱或省教育部实施更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之前,孩子们不会回去。 B.C. Teachers Federation 的会长泰瑞·莫林(Teri Mooring)表示,在病例剧增的情况下,推迟开学对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讨论也强调了可以实施但没有实施的措施。 她说,这些措施包括向所有教师和学生提供N95口罩,优先为教师提供加强接种,改善通风系统或为教室购买更多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以及为5至11岁儿童接种疫苗而开展的一项坚定的疫苗接种运动。 素里学区发言人里廷德·马修表示,在这次大流行的过程中,他们社区发生的事情将会体现在学校中。因此,素里正在准备关闭学校,因为某所学校的现场员工数量不足,无法提供指导和适当的监督。 据悉,素里市正为重开网课作准备。 孩子染疫了怎么办? 专家称,感染Omicron 变体的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喉咙痛、咳嗽,有时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全身疲劳和肌肉酸痛的感觉。 那么,假如儿童染疫或出现上述相关症状,该怎么办? 加拿大医学协会主席、儿科医生凯瑟琳·斯马特博士给出了建议。 其一,如果出现流鼻涕或咳嗽,谨慎起见,就当已经感染病毒,尽量留在家里,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接受新冠检测。 其二,没有证据表明非处方感冒和流感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或改变病毒的传播,不建议儿童服用。 其三,建议让孩子多喝清澈液体。 其四,对于太小而不能自己擤鼻涕的孩子,盐水喷雾或冲洗液会有所帮助。 其五,建议在家自行康复时可以看电视来休息和打发时间,但最好在房子周围走动和做些伸展活动。 当然,这只是专家面向大众的建议,万一孩子不幸染疫了,家长们还是应该首先咨询家庭医生或当地医疗卫生部门。 希望返校的学生们健康、顺利!
  • cover
    4个月前

    Omicron为何轻症多?与不太侵入肺部有关

    Omicron变异株为何病症可能较轻是科学家亟欲解开的谜团。最新动物研究发现相较其他变种,Omicron侵入肺部的情况较轻,感染大多集中在鼻子与喉咙,从而减少重症机率。 “纽约时报”指出,在一些老鼠与仓鼠的试验里,Omicron的感染大多侷限于鼻腔、喉咙、气管等上呼吸道,对肺部的侵害大减,有别于原始株与先前几个变种常造成严重肺炎与呼吸困难。   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呼吸道方式的柏林卫生研究所(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生物资讯专家埃尔斯(Roland Eils)说:“合理来看,Omicron主要表征为上呼吸道疾病的看法愈发明显。”   2021年11月Omicron首度于南非现踪后,外界目前只知道它含惊人的50多种突变,这些变异能让病毒更易感染细胞及躲过免疫系统,但Omicron进人体后的致病性仍是个谜。 一份由美、日科学家利用仓鼠及老鼠所做的联合研究于29日发表。研究人员让受试鼠感染Omicron及早先的其他变种,发现感染Omicron的鼠类肺部损害较轻、体重降得较少,死亡数也较低。 科学家认为COVID-19的感染多始于口鼻,后扩散到喉咙,轻症者大多仅止于此。重症者则是病毒侵入肺部造成严重损害,因为肺部的免疫细胞遇新冠病毒会过度反应,有无受感染的细胞一律消灭,引发失控的发炎,让肺壁出现伤疤;更甚者病毒会从受损的肺部扩散到血液,引发血栓并破坏其他器官。 除美日的联合研究,由剑桥大学病毒学家古普塔(Ravindra Gupta)所率团队的研究发现,肺里许多细胞表面所含的TMPRSS2蛋白,会成为病毒感染细胞的捷径,但Omicron反倒对这种蛋白的附着不佳,使得它对肺部的感染远不及Delta株严重。 另一由格拉斯哥大学团队所做的研究也得出与古普塔团队相同的结论。 古普塔的推论是,Omicron可能演化成专门的上呼吸道疾病,好发于鼻子与喉咙,以便更能靠飞沫传染找到新宿主。 不过科学界认为,早期Omicron的感染例多为年轻人,这个族群无论染上何种变异株本就不易沦为重症,Omicron的早期病例也有许多是打过疫苗或先前康复者,还不能全然断定Omicron对年长或未打疫苗者的致病性同样会轻微。
  • cover
    4个月前

    专家要求1月底开学 校内感染将失控扩散

    感染防止流行病学家Colin Furness呼吁多伦多公共卫生部门不要理会安省的规定,将学校关闭到1月24日,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情况。 (图源:CTV) Furness在一封给多伦多卫生官员Eileen de Villa的信中提出了这一请求,他在周五公开了这封信。 在信中,Furness认为安省1月5日(星期三)复课的计划是不成熟的,将导致"突然的大规模感染",可能导致成千上万的儿童住院。 他写道:"如果根据(首席卫生官)Moore的计划,所有在安大略省学校和托儿所上学的学生,都将在开学后几天后暴露在COVID-19感染环境中。" 在计算了一些数字之后,Furness得出结论:"累计起来,我们可以预计安大略省12岁以下的儿童,在这一波疫情中住院的人数可能高达2750人"。 但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个数字。他还担心他们同时会使系统超载。 "他说:"因为开放计划将确保这些儿童将在几天内相互感染,大多数需要住院的人,将在差不多的时间内需要住院。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Furness敦促公共卫生单位和学校董事会采取自己的措施,将学校关闭到1月24日。如果1月5日按原计划开学,他认为父母应该让他们的孩子呆在家里——他说他正在对自己的孩子做这件事。 "尽管省里有下周开学的政策,但仍有两件事可以做:一个是抵制,我自己的孩子将不参加1月份的前13个学校日。如果大多数家长也抵制开学,传染可能会因出勤率变少而大大减慢。" "然而,更重要的第二点,公共卫生单位和学校董事会层面的行动。这两个机构都可以在小学开学时实施13个教学日的延迟,推迟到1月24日开学。" (图源:截图) Furness说,这段额外的时间可以争取很多时间: 1. 酌情紧急优先安排5岁以上学生打第一针、第二针和第三针。 2. 紧急优先安排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接种第三针。 3. 分散儿童感染的负担——在未来两周内,许多人仍会通过社区传播而被感染,但不是整个上学的儿童。 4. 推迟学生的密切接触,直到Omicron变种病毒在安大略省达到峰值之后。 5. 制定一项计划,加强日托所的空气质量和个人防护设备,以代替疫苗接种。 "最后,如果多伦多可以在1月底才开学,制定一项政策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学生必须至少接种一针疫苗。越来越明显的是,疫苗的确可以防止感染新冠后转为重症。" 他说:"这些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用行动去弥补疫情给他们的伤害。" 周四,安省宣布,开学将从周一推迟到周三。  
  • cover
    4个月前

    家长们注意!学校暂停公布COVID-19病例

    家长们注意!安省政府将从下周开始停止收集公立学校的COVID-19病例数,并暂停公开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新感染病例。 本周四,教育厅向各教育局发送了一份备忘录,其中详细阐述了这一变化。 CP24获得的备忘录称:“鉴于最近卫生厅和首席卫生官办公室对病例和接触者管理作出新的改变,教育厅将暂停报告学校的新冠病例。” “不久,将结合教育和儿科专家的建议,与各教育局一同分享关于报告因COVID-19而缺课和学校关闭预期的进一步信息。” 多伦多公校教育局(TDSB)周五发布的一份新闻稿证实,教育厅“将不再从教育局收集COVID-19病例数字”。   // “TDSB致力于让家庭尽可能地了解情况,目前正在审查今后如何进行报告和通知。”   安省首席卫生官Dr. Kieran Moore周四宣布,学校开学推迟两天。 过去18个月,安省一直在报告学校的COVID-19病例。 此外,在备忘录中,安省表示,即使出现确诊病例,学校和托儿机构的同组学生可能不再被要求回家。无论接种情况如何,仍建议出现COVID-19症状或确诊病例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自我隔离。 教育厅还在备忘录中列出了教育局如何将员工“高缺勤率”而导致学校关闭减少到最低程度。 其中一个步骤是允许教育局“合并班级,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班级,以确保监督。” 备忘录中写道,学校还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引入轮换、计划好的远程学习日,每周最多一天”。 CP24和CTV已联系教育厅,就暂停公开报告学校的COVID-19病例置评,但尚未收到答复。 周五较早时,教育厅长莱切(Stephen Lecce)为政府的做法进行了辩护,称他们已经更加关注改善通风和口罩。 他在接受CP24采访时说:“学校实际上是我们社区中最安全的一些地方,因为我们有距离、分组、筛查、通风改善,并为有症状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带回家做PCR检测的机会。这将会发挥俢,我理解我们都对Omicron变种感到焦虑,因为我们都希望这一切过去。但是,通过加强疫苗接种,戴上高质量的口罩,以及整个社会继续保持警惕,我认为我们将度过未来几周,” “这会很难,但让我们的孩子上学,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继续学习,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反对党称此举“令人恐惧”,并抨击省长福特(Doug Ford)“试图掩盖危害”。 新民主党教育评论员Marit Stiles在一份声明中说:“福特试图掩盖学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这将伤害孩子、家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家长们将在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大量COVID病例的情况下送孩子上学。如果我们无法追踪病毒,我们就无法战胜它。福特把学生和工作人员当作棋子,试图掩盖不断上升的新冠数字。”
  • cover
    5个月前

    Omicron恐加速大流行结束 BC将宣布开学新措施

      在即将到来的开学季,BC省政府将维持让Kindergarten到12年级的学生重返课堂并继续面对面的学习,新的加强安全措施预计将在明日公布并于本周学生返回教室之前传达给各大学校。   教育部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面对面学习对学生的社交和情感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与卫生部和省卫生官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我们遵循科学,并为学生和教职员工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   昨日,全球COVID-19感染创下了单日超过140万例确诊病例的最高记录。     BC省新的COVID-19病例数在圣诞节假期的周末不出所料依然处于高位,周五再创每日新高达到2552例,但周六和周日两天略有下降。今日的新增为1785例。   然而,这些数据并不是完整的,因为检测中心被要求优先检测65岁以上的人群、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症状严重的人群和一线医护人员。BC省卫生官员Dr.Bonnie Henry表示将会尽快向其他人提供快速检测,但她强调那些没有症状的人无需接受检测。   多国放宽封锁限制、减少隔离时间、取消公共卫生禁令   虽然在12月底,全球疫情病例不断飙升并屡破历史记录,但仍然有好消息传来——Omicron新变体将是终结新冠疫情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选择实施比以前的COVID-19大流行更宽松的规定,甚至有一些国家表态,对Omicron的最佳回应就是“耸耸肩”。   面对急剧飚增的病例,加拿大各省虽然都收紧了公共卫生限制,但这些限制相比于去年圣诞时的各项禁令来言,还是宽松不少。因为最新研究表明,今年到目前为止,Omicron新变体导致的住院和死亡人数仍然很低,与前辈毒株们相比,Omicron引发的严重疾病病例似乎更少。   而加拿大的邻居美国,单日新增达到了20万+,感染人数之多甚至威胁到了企业维持营业的能力。   但由于患者的症状都较轻甚至无症状感染者占大多数,美国卫生官员昨日宣布将确诊患者的隔离限制从10天减少到5天或是更少,并同时缩短了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的时间。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的官员表示,冠状病毒感染者在症状出现的前两天和出现后的三天内传染性最强。   这项新出的隔离政策将适用于所有未接种疫苗或是完全接种疫苗但被感染的人。   在另一个单日新增超过10万病例的英国,首相Boris Johnson也拒绝了在圣诞和新年期间采取任何封锁措施。   同样,英格兰也放宽了限制,将COVID-19患者必须自我隔离的时间从10天减少到7天。   意大利政府担心其目前的自我隔离规定可能会导致经济瘫痪,因此表示也在考虑修改其隔离要求。在欧洲其他地方,政界人士和卫生当局也在修改他们的相关封锁以及隔离规定以应对Omicron新变体。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最开始爆发病毒的南非最近几天新出现的COVID-19病例明显下降,医学专家表示这可能说明了南非由Omicron新变体引发的戏剧性激增已经过了顶峰。   而在南非人口最多的省份,这种病例减少的趋势开始得更早,而且还在继续递减,同时住院人数、需要氧气的患者和死亡人数也在明显减少。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从一开始Omicron新变体横空出世后给大家带来的恐惧已经逐渐下降,新增病例不断打破历史记录但全球各国的态度却越来越轻松。因为在经过数周来对Omicron的观察,种种数据都在不断验证Omicron带来的绝大部分都是轻症。   此外,与大流行早期不同的是,如今有更多的人完全接种了疫苗,而且许多人还接种了加强剂,这可以打破大流行早期时候导致的感染率与住院之间的紧密联系。   而如今,全球政府决定实施封锁和其它公共卫生禁令收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为了减少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的风险,而并不是为了从根本上阻止传播。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谨慎乐观地认为,尽管感染人数很高,但Omicron新变体可能是新冠病毒正在失去效力的迹象。   至关重要的是,大多数新病例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虽然一些研究人员也警告说,如果Omicron之后开始更多发生在年龄更大并且更脆弱的人群上,住院人数仍可能会激增,但在另一方面,这类人群大多已经接种了疫苗和加强剂,因此被感染的几率也非常之低。   也有一些卫生官员预测,Covid-19最终可能表现得像流感,这需要一种新的疫苗来应对每年出现的新毒株。   对此,Leicester大学呼吸科学教授Dr Julian Tang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在未来五年内面临厄运和悲观,我认为病毒很快就会从大流行毒株中进化出来,变得更温和、更容易传播,以至于每年只有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才需要接种新的疫苗。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毒株并不会再以让人们生病的方式影响人们,人们可以四处走动并传播病毒,但并不会因此而生病。”   Johns Hopkins大学副教授Yascha Monunk在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无论Omicron或未来的新毒株将会如何发展,这场新冠大流行都会最终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终结。”   尽管病例数量猛增,但很少有权威人士或政界人士提出更严格的措施来减缓病毒的传播。大家对于停工或其他大规模社会干预的兴趣根本不存在。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减缓传播”或“拉平曲线”。与之前的病例浪潮相比,在更大程度上,我们已经悄悄地决定放弃。   美国拜登政府的最新政策也表明了这种转变。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白宫的计划包括派遣军队帮助医院应对新冠浪潮、大量部署呼吸机、加速新冠测试盒的生产、以及开设更多的疫苗接种诊所等等。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在帮助应对激增的病例,而不是从根本上阻止感染的发生。   无论Omicron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造成什么样的破坏,我们都将很快重新回到大流行前的生活。国内张文宏医生也在近期发表言论表示:“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严冬,我们终将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看来,越来越多的迹象和数据都在显示,早期对Omicron新变体是“温和的”这一猜测正在不断得到证实。最终能跑赢病毒的,也就只剩下“时间”了。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挺过这个冬天,相信迎来的就是胜利。
  • cover
    5个月前

    BC教师因为社交媒体发表情被停薪停职

    教师监管专员上周公开了 12 月 7 日与一名高中教师达成的协议,该名教师因去年 1 月在Facebook 发表评论后停职两天。   该名教师在她个人的facebook上分享了一篇关于四名学生在一项团队体育赛事中表现出色的事情,并希望他们在班级中成为更好的学生……后面附加了思考和耸肩的表情符号。   该帖子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注意,其中一位家长担心会影响孩子奖学金的申请。帖子发出大约两周后,学校将这名教师停职两天,并要求教师给学生和家长写一封道歉信。 学校将此事提交给教师监管专员时考虑因素是,在过去10 年里,学校管理人员曾多次与该名教师谈论过她的个人 Facebook 帐户,要认真考虑发布的内容是否恰当。 审查结果包括,该教师承认她的行为构成了职业不当,并根据BC省教仿效予以谴责。
  • cover
    5个月前

    40亿,10年,香港终于等到了它

    M+博物馆的野心 不只是想做亚洲的MoMA 耗资40亿人民币、建设期近10年,香港的最新文化地标——M+博物馆终于面向公众开放。 正式开幕之前,已有超过7.6万人预订了门票。开馆当日,参观人次超过1.6万,甚至有员工“喜极而泣”。首两周的预约入场人数突破了16万,反响极为热烈。 疫情结束后,M+一定会成为香港旅游必去的全新打卡地。 M+是世界最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占地6.5万平方米,超过了纽约的MoMA,是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两倍。 设计师是享誉全球的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北京的“鸟巢”也出自它手。 馆内藏品汇集了二十及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视觉、设计、建筑艺术和流动影像。 从古老的《易经》,到经典港片和粤语歌,再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艺术品,M+不仅聚焦本土文化,更放眼亚洲乃至全世界,足见其雄心。 01 40亿打造的清水混凝土 竹林般的中国风外墙 M+位于九龙半岛南端,俯瞰维多利亚港美景。 它的结构设计得很简单,水平的底座上矗立着一座纵向大楼,看起来就像一个倒写的T,只有一横和一竖。 博物馆共有18层,地下与四通八达的港铁相连。 底座平台内是17,000米的展览空间,也是游客主要的参观区域。包括33个展厅、三个戏院、多媒体中心、学舍以及可以饱览维港景色的天台花园。 纵向大楼则设有博物馆研究中心、办公室、餐厅和为会员及赞助人提供的M+会馆。 大楼正面的临海幕墙,高66米、宽110米,日落后会被LED灯照亮,展示各类艺术作品,隔着维多利亚港都能看到。 五光十色的霓虹倒映在海水里,一抹抹地在水中流动。浓烈、多彩,这是独属于香港的气质。 Herzog&de Meuron的建筑素来以与众不同的外墙嵌板著称。这次为了体现M+的本土特色,他们特别参考了中国传统屋顶的设计,以陶瓦嵌板覆盖于大楼的不同部分。 陶瓦可以作为建筑的保护层,抵御高温、湿度、风力侵蚀的影响,耐用且美观。 最神奇的是,它们还会根据天气和时间不断变化颜色,形成深浅不一、无限延伸墨绿色波浪。 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竹林,让人联想到曾经竹棚处处的老香港,为这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注入了东方的味道。 “地下大堂”是博物馆的中心地带。清水混凝土的设计和外露的承重结构,让这里充满了工业特色。 阳光透过上方的天井进入室内,缓解了混凝土空间的昏暗压抑。 由于M+所在地的下方是港铁机场快线和东涌线隧道,如何遮盖住隧道建立一个展区,曾经让一众建筑师一筹莫展。 最终还是Herzog & de Meuron别具匠心,直接沿着隧道的轮廓挖掘出正方形“潜空间”,下方由斜向隧道贯穿,打造了一个跨越三层楼的开放区域。 地下大堂的柱子上展出的是台湾水墨艺术家董阳孜的五件书法作品。她从《易经》选句“天行健”“乐天知命”等,点出天、地、人互动的哲理。 见多了被裱在玻璃罩里、挂在墙上的艺术品,就更能体会到M+在这些细节处的巧思。在这里,本土传统文化总能与当代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02 鸟巢设计师操刀 打造香港独特地标 2012年,M+项目公开招标,受到万众瞩目。SANAA、Renzo Piano、坂茂、东洋伊藤等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都参与了竞标。 最终脱颖而出的Herzog & de Meuron,是一对传奇的设计师组合,曾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普利兹克奖,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上最令人钦佩的建筑公司之一”。 两人于1978年共同成立了这家事务所。此后数十年间,他们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最为中国人熟知的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 鸟巢的外观是纯粹的钢架结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汇聚成网格状,就像一个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 像这样简单却独特的外饰,是这两位建筑师一贯的设计风格。 再比如慕尼黑安联球场,整个外围由2874个光滑可膨胀的菱形透明膜构成,还会发出不同色彩的灯光。 在被授予普利兹克奖时,Herzog & de Meuron被评审团主席评价道:“很难想象历史上有哪位建筑师,以如此伟大的想象力和精湛技艺,解决了建筑的外饰问题。” M+博物馆继承了这一风格。一纵一横的“倒T型”,乍一看好像貌不惊人,却以别出心裁的陶瓦材料外饰,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层次感,也致敬了中国传统文化。 03 价值10亿的中国藏品 重塑亚洲艺术影响力 M+博物馆的开幕展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展示博物馆从2012年开始搜罗的世界各地艺术品。 其中的M+希克藏品,更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估计价值在人民币10亿元以上。 走进地下大厅展堂,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开馆首展之一《香港:此地彼方》(Hong Kong: Here and Beyond)。 这是M+最能体现香港文化的展览之一。200多件作品,透过一段段个人及群体的历史,展现了香港从1960年开埠初期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在时代剧变下的文化更迭。 展厅中最显眼的作品,莫过于曾灶财(又名“九龙皇帝”)在九龙地图上的随意挥毫的涂鸦。 这位香港街头涂鸦艺术家,笔迹遍布九龙各区包括观塘、尖沙咀天星码头,以及九龙以外的香港岛中环和西环等,让很多香港市民印象深刻。 尽管被人质疑是否称得上“艺术”,但它确实已经成为了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M+选择曾灶财的作品打头阵,足以见得它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美术馆。再向里走,会看到一系列聚焦香港住房拥挤的作品。 比如摄影师Michael Wolf镜头下香港最早落成的公屋彩虹邨,密密麻麻的公寓,让人顿感压抑。 在展览尾声,还有一组数码影像作品,带我们回味《2046》《岁月神偷》等经典港片,重温黄金时代的香港。 离开地下大堂,来到东展厅,“物件·空间·互动”展览展出了时代影响下的500多件家具、建筑、平面艺术等设计作品。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于1984年设计的梅艳芳《飞跃舞台》唱片封套,艳丽的颜色和夸张的图案,正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前卫视觉艺术风格。 除了关注香港本土文化,M+更放眼亚洲乃至全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 比如日本性冷淡风鼻祖仓俣史朗设计的Kiyotomo寿司吧,就被全套打包,以装置的形式被收藏进M+。 进入西展厅,英国雕塑家Antony Gormley的大型装置作品《亚洲土地》,因为太过庞大,占据了整间展厅,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 作品展示了中国广州市花东镇的300名居民手工制作的20万个泥人,以此反映中国的辽阔土地和庞大人口。 从一块杳无人烟的填海空地,到如今亚洲顶级的当代艺术馆之一,M+一直在试图重塑亚洲艺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04 M+的野心 不只是亚洲MoMA M+博物馆的落成,距离最初产生这个构想,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它是香港西九文化区的核心计划之一。西九文化区由前特首董建华提出,旨在将香港发展成“亚洲娱乐之都”。 西九文化区是在维港填海得来的土地上建立的专门的艺术中心,它的规划中还包括戏曲中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艺术公园、自由空间等多项设施。 在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在M+筹建之初,人们一直将它对标纽约、伦敦、巴黎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但现在看来,它的野心不止于此。 与其说M+是“亚洲的MoMA”,不如说它在当代艺术领域,提供给世界一个全新的亚洲视角。 正如馆长华安雅所说,“我深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史,主要会由亚洲来谱写。而M+在建构历史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它既是全新的视觉文化中心,也是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世界级地标,很少机构能与之媲美。” “M+借着参与全球的交流对话,并发挥其影响力,向世界诉说我们所在地的故事。”
  • cover
    5个月前

    加国又一大学疫情爆发!宿舍排水系统感染

    据学校称,温莎大学Alumni Hall已宣布COVID-19爆发。在周三当地卫生局通报一例病例后,该大学又确认了三例感染者。 图源:Macleans.ca 在上周六,卫生部门对Alumni Hall进行的每日废水进行筛查后,检测出病毒呈阳性。 作为应对方案,该大学立即制定了COVID-19保护措施和协议,并鼓励所有人通过大学的病毒检测流程对该建筑物内居民和受影响的工作人员进行测试。 对COVID-19检测呈阳性并确定密切接触者的个人已被重新安置住所,并正在接受卫生部门、学生健康服务和住宿服务的帮助。 Alumni Hall居民正在接受隔离,这意味着学生被要求进入大学的测试设施,避免与居住在其他宿舍和社区的其他人密切接触,尽可能将住所外的接触限制好,并继续采取其他公共卫生措施直到疫情结束。 不仅仅在大学,位于温莎地区的一家餐馆日前举办了一场生日宴后,超过40名参加者被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 图源:CTV News 这家餐馆Elite Restaurant位于2022 Main Street West上。11月18日,该餐馆内举办了一场生日派对,42人已经被确诊。 当地公告卫生部门表示,任何人在11月18日至12月2日期间到过这家餐馆的人,都应该在出现症状,哪怕是轻症时,立即检测并自我隔离。同时,与在此期间到过餐馆者一起住的人也要进行检测。 卫生部称,当时这场生日宴共有75人参与,现在其中42人已被确诊。 目前尚不清楚这两起爆发之间是否有联系。  
  • cover
    5个月前

    辉瑞搞事情?在加拿大诋毁阿斯利康

    辉瑞被指控向专家支付费用,以诋毁其竞争对手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生产的冠状病毒疫苗。 据称,它资助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声称 AZ 的刺戳可能导致癌症,并且对免疫抑制患者不安全。 据说该演讲是去年在加拿大的一个教育研讨会上进行的,但目前尚不清楚发生了多少次或是否是孤立事件。 周五晚上播出的第 4 频道的 Dispatches 调查中出现了爆炸性声明。 辉瑞强烈否认了它试图破坏 AZ 的说法,称这些陈述被“错误地归因于”美国制药巨头,并且是由第三方进行的。 调查的另一个启示是,据称辉瑞疫苗的制造成本每支仅 76 便士。 据报道,辉瑞向英国政府收取每剂 22 英镑的费用,这意味着制造价格的加价接近 3,000%。 辉瑞表示,76 便士的估计“非常不准确”,并且没有考虑临床研究、大规模制造和全球分布等费用。 这些介绍显然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向加拿大的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的,介绍了辉瑞疫苗所使用的技术。 据称,会谈中包含了一些充满错误信息的幻灯片,其中包括声称 AZ 使用的疫苗技术可能导致接种将自身纳入受体的遗传密码并导致肿瘤。 开发阿斯利康疫苗的牛津疫苗小组主任安德鲁·波拉德教授驳回了这些说法,并警告说传播疫苗错误信息的危险性。 “错误信息存在巨大风险,因为任何让人们对接种疫苗犹豫不决的事情都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他说。 “它可能会破坏和影响人们就自身健康做出的决定,但也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不确定性。” 辉瑞发言人则回应称:“我们驳斥任何有关辉瑞试图破坏他人科学努力的说法。” “我们的首要任务一直是尽快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高质量、耐受性良好且有效的疫苗,并帮助结束这场致命的大流行。” 这位发言人表示,辉瑞公司向第三方机构提供资金,该机构设有一个独立的科学委员会,在该公司在加拿大的疫苗接种获得批准后,在加拿大创建一个关于疫苗的教育计划。 发言人说,辉瑞是在“加拿大卫生专业人员的众多要求”之后这样做的。 第四频道的调查还报告称,辉瑞与英国的合同意味着如果英国政府与辉瑞之间存在法律纠纷,则不能将其告上法庭。 相反,辉瑞和英国已同意秘密仲裁小组。 英国不能说它与辉瑞有争议。 英国显然是唯一一个同意辉瑞公司这一要求的发达国家。 辉瑞(Pfizer)疫苗使用 mRNA 疫苗技术,一旦注入体内,它就会进入细胞并告诉它们产生抗原。 这些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准备好对抗新冠病毒。 mRNA 疫苗的一个缺点是它们需要在超低温下储存且不易运输。 相比之下,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与牛津大学科学家共同开发的疫苗使用更传统的病毒载体技术,在该技术中,创建了一种转基因病毒以产生看起来像 Covid 的刺突蛋白。 阿斯利康拒绝对调查发表评论。 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以成本价生产 Covid 疫苗而闻名,这意味着它以 3.60 英镑的制造成本出售,损失了 210 亿英镑的潜在收入。 其史无前例的决定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誉为“世界疫苗”。 在阿斯利康的疫苗与非常罕见的凝血副作用出现,并且被发现作为加强剂量的效果稍差之后,辉瑞在英国和欧洲的疫苗订购数量均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已订购了 1.8 亿支辉瑞(Pfizer)注射剂,几乎是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的两倍。 此外,英国捐赠了其阿斯利康供应的一半。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我让孩子,从顶级私校退学了,坚决不后悔
  • 封面
    北美名校开黄片鉴赏课 看黄片拿学分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联系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