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教育

    /
  • cover

    BC教育要变天?家长要罢免厅长 抗议学校对学生洗脑

    据CBC报道,对BC省教育厅长Rachna Singh的罢免请愿已获选举机构批准,为组织者从2023年11月30日至2024年1月29日期间开始收集签名铺平了道路。 请愿发起人和反SOGI支持者Gurdeep Jassa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罢免的原因是因为在BC省的公立学校中正在对儿童进行SOGI洗脑。 SOGI(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代表性别取向和性别认同。SOGI 123是由省教育厅支持的资源。 Singh是Surrey-Green Timbers的NDP省议会议员。 根据罢免法规,此请愿需要在选区内获得超过40%的合格选民签名才能成功。对于Surrey-Green Timbers,成功的门槛是11,811个签名。 如果Singh被罢免,将在90天内召开补选,届时她仍将有资格参选。 罢免活动的财务代理人兼发言人告诉CBC,抗议SOGI的团体一直被忽视。他表示,罢免Singh的运动是“最后的手段”。 “SOGI-123表面上是为了保持所有人的包容性和安全,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特洛伊木马。它的真正目的是向异性恋儿童灌输思想,让他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可能既非男性也非女性,可能在中间某处的想法,”Amrit Birring说。 他表示,这是在学校进行的系统培训,旨在说服人们,操纵他们,在小学的早期阶段利用他们的纯真和信任天性。而这些影响是可见的。 Birring表示,罢免团队将从11月30日开始在选区进行门到门的签名活动。他说,请愿活动还将利用社交媒体、新闻机构、当地社区广播电台和广告牌来传播信息。 Singh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毫无根据的攻击SOGI试图分裂我们社区的时候,我们的支持是坚定的。” 根据BC选举机构的规定,罢免活动的支出上限为31,633.94加元。Birring表示,资金是通过捐赠筹集的。 自1995年《罢免和倡议法》生效以来,这是在BC省提出的第30份罢免请愿书。 只有六份曾被提交给选举机构进行核实。其中五份没有足够数量的有效签名。第六份在核实过程中被暂停,因为Parksville-Qualicum的MLA Paul Reitsma辞职。 近年,加拿大中小学引入一门“性取向和性别认同”(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简称SOGI)的课程,很多家长表示反对。 今年9月开学后,加拿大全国80个城市的家长发动了一个叫“为孩子百万游行(1 Million March 4 Children)”的活动,抗议政府的LGBTQ2S+性教育,要求学校取消“性取向和性别认同”(SOGI)课程。 卑诗省各地数千人参加了游行。温哥华、维多利亚、高贵林和素里等城市的家长们自发举行集会,反对学校灌输性别意识形态,并倡导维护家长对待孩子的权益。在温哥华市中心Robson街的集会现场,家长们和支持们手举“放开我们的孩子”、“别打扰我们的孩子”和“教授数学、阅读、科学、艺术而非混乱性别”等标语牌。 参加集会的Angela向媒体哭诉,她的女儿15岁时认为自己是男性,“她自残,去看了医生,医疗系统就开始给她注射睾丸素。政府基本上是鼓励她这么做的。我很伤心,我爱我的女儿,我爱我的女儿! “但这过程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我从来没有被告知以及医生谈过这件事,也没有跟心理医生(谈过)。” Angela说,医生并没有关注和处理她孩子的焦虑、抑郁、多动症和饮食失调等症状,“而是割掉了她的乳房,给她注射了激素。但这都无济于事,她仍然有多动症,还是有紊乱症之类的症状。” 她认为,“(性教育)它不属于学校。这是一种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信仰体系。这应该是父母来教育,结合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而不是由学校来教这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基本上是告诉孩子们,性别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他们可以去改变成其它性别,这是不对的。这会伤害孩子。你可以教人如何尊重他人,而不必教人意识形态。” 一位家长表示,她收到一封孩子所在幼儿园老师发来的邮件,邮件里是一首彩虹歌,歌词里在讲同性恋、不同性取向、变性都是很好的事情。老师让其教孩子这首歌,之后在幼儿园里大家都要一起唱。这让她感到震惊。 在加拿大全国各地家长发动了“百万游行”的运动,抗议学校的性别课程后,特鲁多猛烈抨击这些家长,称游行是基于仇恨。 特鲁多当时发推文称:“让我明确一件事:恐跨症、恐同症和双性恋恐惧症在加拿大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强烈谴责这种仇恨及其表现形式,我们团结一致支持全国各地的 2SLGBTQI+ 加拿大人,你们是正当的,你们是有价值的。” 其后,加拿大穆斯林协会呼吁特鲁多收回其所谓的“极具煽动性”的言论并道歉,称参加抗议活动的穆斯林父母“是为了自己意见被得到倾听,而不是为了散布分裂”。 该协会接着表示,担心特鲁多和其他民选领导人的此类言论可能会导致针对穆斯林学生的骚扰和欺凌行为增加。 特鲁多发表言论坚持自己的声明。他说,“我从未暗示过这些争取父母权利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仇恨或不宽容。” “但我们需要确保的是,当我们确实看到有针对穆斯林、针对LGBTQ+社区、针对任何加拿大人的仇恨或不宽容事情发生时,我们坚定地反对,我们伸出援手将人们团结在一起”。 今年春天,新不伦瑞克省出台了一项学校政策,称如果16岁以下的学生想在学校改变名字、性别或代词,必须要通知家长,需要得到家长的允许。特鲁多对此进行了猛烈抨击。 今年7 月在卡尔加里举行的一次社区活动中,特鲁多表示,围绕LGBTQ+ 问题向孩子们教授的内容的大部分分歧都是由错误信息造成的,尤其是来自“美国右翼”的关于省级学校课程实际内容的错误信息。 各位家长,您怎么看?
    time 1星期前
  • cover

    中国老师为何接连自杀?老师们的无声崩溃

    10月31日,河南一名23岁小学女教师坠楼自杀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当事人吕某留下的遗书写到,“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 吕老师的遭遇显然不是个案,评论区底下的教师们描述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被迎检挤占的教学空间,被材料切割的备课时间,被培训淹没的假期……在这场声讨中,教育浮现出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的一项调研发现,我国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但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是如何产生、持续,乃至葬送一条年轻生命的? 我们采访了三位教师,他们或初入职场,或执教十余年,不约而同地显露出在一个已自成逻辑且运转“良好”的系统下的无力和挣扎。 “为什么这些也要老师来做” 23岁的艾金坐上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进入离家四十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群山环绕间,坐落着一间乡村小学和一家买不到日用品的小店。当时的她还不知道,接下来的这一年,她会在这座小学里崩溃无数次。 走上免费师范生的路似乎是顺其自然的,父母觉得当老师好,艾金便听从了建议。和大多数人对教师的想象一样,她觉得这是份轻松的职业,有寒暑假,有编制,是铁饭碗,于是她欢喜地等待毕业。 直到入职一年后,她看着镜子的自己,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倒像是一口气推了十口磨的驴。 收到采访邀请时,艾金表示很难抽出时间连续交谈,只能用零碎时间打字答复。我由此初步窥探到她的现状——身为五年级的班主任,负责二五年级语文、三四年级英语,一周5个早自习,28节课。 而教育部规定,小学教师每周的课时量应是14~18节。 图源:受访者 在双倍的课时量下,艾金像陀螺一样没有停歇,每天睁开眼睛就在上课,课后又需要挤出数小时完成四个年级的备课、作业批改。一天下来她觉得脑子像被榨干一样,咽喉刺痛、脚底发疼已经成为常态,有时她做梦都在管教学生。 而这些只是艾金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时间被消耗在没完没了的社会工作里。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登录每一位学生的账号参与宪法知识答题、志愿者答题、禁毒答题;要求家长下载反诈app、填写问卷并截图;填写在省外就读幼儿园的儿童信息,精确到幼儿园名字和年级…… 她从来只有一个困惑,“为什么这些也要老师来做?” 在无数个深夜十点后,艾金伏案准备的不是教案,而是一茬一茬不知从何而来的材料。面对写不完的简报、计划,她不自觉地想吐,爬到床上痛哭,但哭完还得写。想到第二天的六节课,她难受得想撞墙,那些备不完的课时又只能用练习课代替。 痛苦的不止老师,一位家长在群里发送完创卫问卷的截图后抱怨,“还以为是学生的成绩问卷答题,进去看了净是些没用的。”艾金夹在中间十分窘迫,应领导要求,这类问卷她已经在群里转发了三次。 图源:受访者 城市教师也举步维艰,从教17年的小学老师顾盼被困在越来越多的文体活动里。 她记得,入行的头几年只有六一、国庆等节日有活动,大家会用两到三个星期精心准备。渐渐地,就变成一个活动刚做完,下一个活动又来了。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一个活动还没结束,另一个活动又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以前差不多会提前一个月发通知,现在可能就提前半个月吧。相当于通知一下来,你马上就要去准备了。” 除了时间的紧迫,活动的形式也愈发复杂。 以往只需要朗诵的诵读比赛现在需要配上音乐、动作、道具、服装、PPT,“这种展示出来是好看的,但工作量会成倍增加,对孩子来说其实有点华而不实。” 在精美的PPT、悠扬的音乐、亮眼的服化道下,朗诵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在上级要求下,顾盼带学生争分夺秒地准备。原本用来备课的时间被构思、策划占用,有的老师甚至会牺牲主课帮孩子们排练。 这么频繁的活动究竟有何用处?顾盼说不上来,只能揣测,“可能校长向上级汇报总结的时候比较好看吧。” 老师们还承担着安全工作的重任。比如每周一次的站岗,早上七点半到放学的每个课间,顾盼都需要站在楼层过道,监管着防止孩子们发生安全事故。这本是她批改作业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 有的孩子看自己空手站着,也会拿作业来批,但在校长“必须专心站岗,不能批作业,不能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发话下,顾盼只能让学生把作业本放回教室。 一直忍到站岗结束,她才能拾起欠了一天的教学工作,加班加点地完成。而没有及时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难以弥补的,孩子的忘性大,隔天再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至于监管效果,那就是另一种窘境了。 一次顾盼遇到陌生的同学在走道上飞奔,她喊不出名字,只能叫着,“那个穿红衣服的,你停下来!”那孩子像没听见似的一溜烟跑走了。等他跑了一圈又回到顾盼跟前时,她试图伸手拉孩子,结果不但没拉住,自己的手还崴了一下,而那个孩子又“哒哒哒”地跑远了。 回忆起这段,顾盼觉得好笑又无奈,“这可能对乖孩子和认识你的孩子有用,不认识你的孩子睬都不睬你的。” 如今,老师们承担的安全工作范围已经从校内扩大至学校周边,乃至整个城市,各种匪夷所思的任务接踵而来——“监督家长戴安全头盔”“暑假期间巡河”…… 老师们深感莫名其妙却不得不做。他们戏称自己像任人指挥的牛马,像“六边形战士”,却唯独不像个老师。 以上这些只是非教学任务的冰山一角。**所谓职责像涨潮时的海岸线,被海水无休无止地推向更远处。而教师们在一次次快要溺水时挣扎着浮出水面,期盼没有来期的退潮。** 图源:Pixabay 被网住的沉默 “为什么老师不反抗,不拒绝呢?” 23岁女教师自杀的新闻底下频繁出现这样一种声音。 面对同样的问题,已经离职的小桃说,“我身处其中的时候也觉得很难去对抗,四周好像有密密层层的网,空气稀薄,让人无法呼吸。” 工作时,她时常觉得自己像个行尸走肉,领导、同事、家庭、社会舆论……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压力都让她身不由己。 在这里,请假似乎是不被允许的。 在身体实在撑不住后,小桃请了次病假,随后便被校领导约谈,“为什么别人都行只有你不行,赶紧回来工作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而另一位年轻同事请病假后,一位老教师和她的搭班老师奚落这位同事,“以后要多上课了,因为她经常生病。” 时间长了,小桃觉得似乎有病也不能请假,不管怎样都要上课。 渐渐地,她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像变成了一种“错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界限变得暧昧不明,只有违背心意的痛苦是尖锐可感的。 同样身不由己的还有艾金。她曾被交代完成文化户口册的内容,需要挨家挨户地打电话,了解儿童就学情况。 其中一户人家的电话一直打不通,艾金向领导反映,只得到一句,“这种事要自己想办法,不能说打不通就不做了。” 中午吃饭时,领导提起这一茬,数落艾金年轻没经验,遇到困难不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晚上艾金又被叫去谈话,依旧是那几句批评。 她叹了口气,“我人生地不熟,连那个人是谁都不知道,我没有任何办法,就是这样也要被追着说教一顿,我不敢想象拒绝了工作会是被怎样‘教育’。” 她们就像螺丝,被不断地拧紧又拧紧。旁边的螺丝有的锈了,有的断了,她们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受不住断掉。 艾金想过辞职,但在发现需要7万的违约金后,她说,“拧我的扳手下重力了。”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母亲在一家小厂做工,父亲的单位不景气,现在每个月工资在两千块左右。 小时候的六一儿童节,她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小朋友吃烤肠,旁边的小孩私语,“你看她盯着看。”在小同学们涌进便利店抢购面包时,艾金也挤进人流,但两块钱的面包在手上停滞了几秒,又被默默放回,“我只有一块钱。” 现在,那个买不起面包的小女孩默默熬着,努力攒钱,希求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真能攒够7万,脱离苦海。 但就像马里奥的闯关,攒够所有金币不是唯一的通关条件。 对艾金而言,父母的不支持是辞职最大的阻力。他们说“编制是铁饭碗”“当老师很有面子”“这是最好的工作”云云。而对艾金忍受的工作重压,他们漠然置之,“什么工作都这样,再忍忍。” 现在艾金不再和父母谈起这些,她知道答案是被钉死了的。 考虑再三,小桃向校长提交了辞呈。 面对她的辞职申请,领导拖着没批,反复打电话给小桃父母施压。同样是那套和编制有关的话语,小桃的家里人用贬低的方式输出,“像你这样没能力的人,辞掉编制什么工作都不会要你!” 极端的时候,他们以断绝关系相逼。 在一天天的辱骂中,小桃哭到崩溃。从教一年的经历让小桃患上了抑郁症,她曾无数次想从楼上一跃而下,想一口吞下所有的药,她苦笑,“他们宁可失去我都不愿意失去编制。” 最后,强烈的求生欲让小桃捂住耳朵跑出了围城。 从何而来的非教学任务 2019年10月,乡村教师李田田发文《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各级领导针对基层学校的频繁检查,迎检、扶贫、写通讯稿等等非教学任务令教师不堪重负。 这篇文章引起舆论哗然。两个月后,中央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应切实减少非教学任务,“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文件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禁止摊派非教学任务给老师。 2023年10月,23岁的小学老师坠楼自杀,留下了还未完成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 就像拦不住的洪水,即使筑起一道又一道大坝,依然会倾泻而出,最终一位年轻教师用结束生命诉说自己的反抗。 令人疑惑的是,非教学任务为何屡禁不止,它们到底是如何进入校园的? 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雷望红分享她的看法。 近几年,雷望红与其研究团队奔赴河南、湖北、湖南3省9县进行县域教育调查,形成研究著作《县乡的孩子们》。在书中,她结合丰富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教师们所承担的非教学任务的由来。 雷望红表示,大量非教学任务的出现与我国当前的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要求有密切关系。 规范化建设注重工作落实和留痕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工作落到实处。但在问责机制的压力下,各部门往往会产生大量材料和文件以证明工作开展情况,而精细化管理又可能导致工作过度细化,原有任务量成倍增加。 例如某些学校的禁毒工作,不仅要开展相关会议,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竞赛、禁毒作文比赛、画禁毒手抄报等等。 每个小活动都需要策划总结、拍照拍视频留痕,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无疑耗费了老师们的大量精力。部分一线教师还反映,本来学生对毒品知之甚少,但禁毒工作“过火”后,反而可能激起一些学生对毒品的好奇。 可见,本意良好的要求如果矫枉过正,不仅增加教师负担,还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这些任务产生后为何会进入校园呢? 雷望红认为这与学校的组织特性有密切关系: 一,学校高度组织化,内部分工明确,容易找到责任主体; 二,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 三,教师队伍的文化水平高,完成上级任务的能力强; 四,学校是一个高度动员型的组织,师生高度服从组织安排,具有纪律意识。 在这几点优势的加成下,相对于其他部门,学校容易更快更好地落实工作。这也使得县政府在区域竞争的压力下,更倾向于将任务分派给教育局以完成政绩,其中自然包含了大量非教学任务。 而教育局被纳入垂直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后,就进入了对上负责的阶段,即下级要对上级交代的事负责。在这套体制下,下级难以违抗上级指令,只能回应和执行。 同时雷望红也指出,相对于其他掌握人、钱和各种项目资源的强势部门,教育局处于弱势地位。 此前,孙敏在接受腾讯新闻知识万象的访谈时也提到,他们曾询问教育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为什么不能帮学校挡住上面压下来的任务”,相关人员表示,“就算其他部门不通过政府来施压,我们也不可能次次拒绝,因为我们老师职称定级、学校发展需要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都在这些部门手里!你不配合,以后你有求于他的时候,怎么办?” 上级的指令加上平级部门的强势地位,教育局被围困其中,只能妥协。大量非教学任务就此层层下发,开始进入校园。 繁复的工作主要堆积在小学和初中。由于高考是教育政绩的集中体现,高中校长比小学、初中校长更有底气拒绝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明显需要处理更多的琐碎事务。 而在结构性缺编的环境下,诸多中小学的在编教师被迫同时承担教学与非教学事务,就像艾金那样,需要抽出课余时间,挨家挨户打电话填写文化户口手册、统计问卷数据等等。 而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更具机动性的教学空间被伴随强硬命令的行政事务挤压,教师失去教学自由,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纯粹。 “辛勤的园丁们”面临的是结构性困境,是一套已自成逻辑且运转“良好”的系统,这不是一篇文章、一次调查、一个简单的呼吁能轻易撼动的。 可无数处在系统末端的教师依然苦苦挣扎,反复追问着吕老师遗书中的那句,“什么时候老师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吕老师走后的第7天,艾金讲完练习册,拉开一张凳子坐下,双眼无神,呆滞放空。她恍惚想起八年前的某个午后,她的初中语文老师也这样坐下,带着同样的神态,呆滞地望着不知通向哪里的远方。
    time 2星期前
  • cover

    华裔老师遭兰加拉学院解雇 称遭到歧视性对待

    在兰加拉学院 (Langara College) 教授中文的李天明 (Tianming Li) 表示,学校削减课程并解雇 2 名教师的决定是不公平和歧视性的。 在现代语言系任教 21 年的李天明表示,他 9 月 9 日接获通知,由于招生人数少,汉语班将被削减 5 班,他被告知雇佣关系将于 2024 年 5 月春季学期结束时永久终止。 他说,2021年,另一名中文教师被解雇,自 2021 年以来,至少有 10 个课程部分被削减。 李天明说,在疫情期间,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等其他现代语言的入学人数也有所下降,但这些院系都没有受到永久性削减。“这是就业歧视、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汉语教师正在采用不同的标准。” 疫情期间,高级汉语文学课程的入学人数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中国国际学生无法旅行,时差使他们难以虚拟参加课程,而隔离和签证问题进一步减缓了入学速度。 教授 300 级中国文学课程的李天明说,数字已稳定增加,当然需要一些时间和支持继续从大流行中恢复过来。“学院正在支持其他语言群体这样做,但不支持中文课程。” 兰加拉现代语言系副系主任兼中文召集人魏霞 (Wei Xia) 说:“很难理解这些削减背后的真正意图,但事实是中文项目没有得到平等对待”“2022 年所有指数的数据显示,汉语课程并不是处于最低端。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课程会被永久削减。” 魏霞说,依据省府的授权说明,兰加拉的办学目标包括促进公平、正义、多元和包容,这显然不符合政府期望。 文学院常规研究系主任本拿迪 (Darren Bernaerdt) 表示,人数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其他课程领域类似,该部门会根据招生模式做出反应并相应地调整课程设定。 在过去 5 年中,语言入学人数波动很大,尤其影响了高级课程。” 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在加拿大持有学习许可的中国学生人数下降了 22%,至 33.355 人。魏霞和李天明都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复苏和国际学生的回归,他们预计入学人数将会增加。 魏霞说:“在温哥华和加拿大,中国语言和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削减中文课程将使我们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经济学人》发表的国际数据,过去 10 年来,人们对普通话的兴趣逐步下降,而普通话一度被誉为有助于打开国际就业市场大门的语言,而大学水平课程的入学人数也反映了这种下降。部分原因是学生们正在放弃人文学科,转而选择 STEM 等科学项目。 根据魏霞提供的数据,过去 5 年来,兰加拉的中文科目入学人数下降了 53%,西班牙语下降了 41%,法语下降了 27%,日语下降了 21%。 李天明说,兰加拉教师协会拒绝听取他的申诉,因此他正在考虑其他选择,包括人权投诉。
    time 3星期前
  • cover

    这专业好!卑诗幼教工作者再加薪 时薪约28元

    由2024年1月1日起,卑诗省幼儿教育工作者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ECEs) 将会再次获得加薪,令该行业的中位数时薪 达28元。 卑诗省政府将于明年开始提供全新的年度拨款,以肯定已受专门培训的幼教工作者的贡献。 // 除了现有的4元时薪增长之外,在参与计划持牌托儿所工作的ECEs,将可根据2023年12月的工作时间,于2024年1月开始再获每小时加薪2元。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工资上调》(ECE Wage Enhancement) 计划的最新一次行动,令ECE加薪幅度累计至每小时6元,ECE工资中位数则提高至约每小时28元。 卑诗省儿童保育省务厅长乐慧思 (Grace Lore) 说:「对于儿童早期发展,ECEs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他们对家庭和本省经济亦十分重要。因此,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确保他们的薪资可以持续获得调整。在尝试发展新的拨款模式的同时,我们正引进和改善工资标准系统,借以帮助政府继续推动托儿作为卑诗省的核心服务。」 除了最新的加薪措施之外,透过幼儿教育工作者注册处 (ECE Registry) 获取婴幼儿教育工作者或特殊需要教育工作者证书的ECEs,将可申请每年额外获取2,000元的补助。同时持有上述两种证书的ECE更可每年获得3,000元。卑诗省需要具备已受专门培训的ECEs,以确保家庭能够获得优质和共融的托儿服务。 省府根据《加拿大全国早教及儿童保育协议》 (Canada-British Columbia Canada-wide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 Care Agreement) ,与联邦政府合作拨款。联邦政府承诺,直至2026年3月的未来5年内提供总额达32亿元的拨款。 加通社资料图片  
    time 1个月前
  • cover

    温哥华华人教育到底有多卷?亲历后大开眼界……

      人们说加拿大的孩子最快乐,因为9点上学,3点放学,动不动就是长周末,没有太多升学压力,哪怕在高中都是以玩为主,以学习为辅。   但这个观点显然不适用于加拿大大城市的华人家长。在没有当家长前,小编年年就听闻各种华人家长卷娃、“鸡娃”的故事,只是自己并没有切身体会,还觉得这些故事有夸张成分。   直到当了父母,并且孩子满3岁后,自己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华人家长之卷娃有多疯狂。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卷娃这件事上,绝对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小编自己并不属于卷娃的家长,但又很想知道卷娃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给孩子报了蒙特梭利Pre School,申请了一些本地著名私校,报了一些课程和培训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与“卷娃”。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关于华人家长卷娃的个人亲历的“案例”,就已经能写个长篇大论,分享一些事实:   私校公众开放日,90%家长是华人   位于温西Point Grey的某所顶尖私校,在10月份举办了两场公众开放日,每场邀请百余名家长前来参观学校、了解各年龄段的课程。   这所学校提倡多元族裔,因此每年招生名额里华人比例一般不超过20%,然而在私校公众开放日时,小编却发现参与的家长中,华人家长比例在90%以上!   华人家长的卷娃程度领先其他族裔一大截,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而更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申请私校的家庭里有一大半是华人,但却只能争一小部分名额,那申请成功的难度比其他族裔可是大很多倍……   想到这里,小编自己已经不太抱希望,真的就是“重在参与”了。没办法,谁让温哥华优秀的华裔这么多?如果学校不设限的话,怕是很多私校班级都被华人包圆了。   高昂学费的幼儿园,也是华人家庭为主   你以为华人家长在孩子快到小学的年龄才开始卷?那就大错特错了,从3岁开始的Pre School学校,在温哥华并不少见,一些好的学校学费每年超过3万,甚至比私立小学还高。   这类学校的班级规模一般在20人左右,同样是位于West Point Grey社区的一所Pre School,20人里面大约有15~16人是华裔小孩……   小编看到这幅“画面”后又不禁感叹:“一群华裔小孩,在华裔开的学校里说英文,画风着实有些诡异”。   这类学校是不限族裔的,因此华人比例之高…结合此前私校公众开放日的盛况,就并不让人意外了。   某条著名商业街上,有N家华人申学机构   依然是在温西,Kerrisdale某条著名商业街,呃,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哪条。小编在那里走了10分钟路,就发现了N家华人申学机构。   注意,是申学机构,不是专门的培训机构,申学无非就是申请私校、申请大学,提供文书撰写、个人包装等内容。   自己从没见过有本地白人开的这类机构,而这类华人申学机构在本拿比、列治文也是随处可见。有这么多机构,证明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至于价格?每申请一所学校,申请费都是数千加币,还不一定能通过;如果每年都申请好几所,都通过机构的话,算算这笔账,就问你吓不吓人……   3岁即如此,何况小学中学?   注意,以上所说的这些,是从孩子3岁开始,在“卷娃界”就要经历,而这个年龄在曾经的人们看来,还是天真无邪,不该和“学习”二字挂钩的年龄。   想到此处,小编“细思恐极” —— 在温哥华的华人卷娃界,3岁小孩就要投入如此大的时间精力、财力,费尽父母心血。那孩子到6岁、10岁、15岁的时候,岂不是卷的还要激烈的多的多?   尤其是申请小学、申请中学、申请大学这“三座大山”,想要在“战况激烈”的温哥华脱颖而出,难度压根不敢设想。   卷娃还有个前提:得有经济实力。如果3岁就开始读私校,那么一直到中学毕业,学费保守估计就要50万加币,如果大学还去美国读藤校的话,养娃相关学费,就能买一套房了!   关于华人卷娃,其实各方观点一直很多,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漠不关心的,也有激烈抨击的。卷还是不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time 1个月前
  • cover
    昨天

    加拿大宣布4大留学生新政:2项收紧+1项放宽 上课工作都受影响

    就在刚刚!加拿大移民部官宣了4个涉及留学生的新政策,涉及申请学签、网课、学签工作时限,以及毕业工签延长政策。   图源:加拿大移民部官网/Global News   移民、难民和公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今天宣布,从2024年1月1日起,学习许可申请人的生活费用要求将提高,以便国际学生为在加拿大的生活做好经济准备。   图源:X 2024年开始,申请人需要证明除了拥有第一年的学费之外,他们还有需要有$20,635元的存款,相当于加拿大统计局每年更新低收入标准(LICO)的75%。 此更改将适用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收到的新学习许可申请。 自2000年代初以来,学习许可申请人的生活费要求一直没有变化,当时单个申请人的生活费要求为$10,000元。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的要求无法满足生活成本,导致学生到达加拿大后才发现他们的资金不够。 同时,米勒部长还提供了影响已经在加拿大的留学生的3项政策的更新情况,这些政策均将于2023年底到期,其中包括: 留学生在上课期间可在校外工作的每周小时数限制的豁免将延长至2024年4月30日。已经在加拿大的留学生以及在2023年12月7日前提交了学习许可申请的人,在此之前每周可以在校外工作20小时以上。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这项政策的选择,例如也许将国际留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校外工作时间永久延长至每周30小时。 现在,移民部允许国际留学生将在线学习时间计入未来申请毕业工作许可证的学习总时间,只要在线学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50%以下。该措施将继续适用于以下学生:在2024年9月1日之前开始学习的。此措施将不再适用于在该日期或之后开始学习的学生。在线学习便利政策于2020年首次实施,并于2022年9月缩小了范围。目前,绝大多数国际学生都在加拿大线下学习。 针对疫情后恢复期间劳动力市场混乱的情况,加拿大先后3次出台临时政策,为毕业工作许可证持有者在即将到期时提供额外18个月的工签。目前,如果毕业工作许可在2023年12月31日及以前到期的持有人仍有资格申请。不过,这一临时政策不会进一步延长。 今天的公告是在2023年10月27日宣布对国际留学生计划进行重要改革之后发布的。该改革涉及制定一个新框架,以表彰为国际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和支持的学习机构。 加拿大政府希望学习机构接受他们能够提容纳的学生数量,而不是超量接收大量学生。   图源:X 在欢迎国际留学生时,加拿大政府表示自己有责任确保学生来到我们国家时得到支持。在2024年9月学期之前,联邦政府需要限制签证数量,以确保指定的学习机构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 加拿大政府表示:“我们必须解决使一些国际留学生处于弱势并面临挑战的问题。随着生活费用要求提高,抵达加拿大的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将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基础。” 最新的政策对你有影响吗?欢迎留言交流啊!
  • cover
    2天前

    家长又有托儿新福利 这笔钱不用交了

    需要托儿服务的家庭又有福利了。从明年 4 月开始,家长不再需要缴订金才能排队等候托儿服务,如此就不用担心万一没有履约,订金会被没收。 CityNews 报道,按照目前的情况,家长可能会被要求花费数百元,只是为了将孩子列在一个托儿机构的等候名单上,这笔钱通常不可退还,也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获得名额。 // 多年来,家庭和儿童保育倡议者一直敦促要做出改变,因为这项收费并不合理。 由于托儿名额有限,家长总是被迫排队等候,但是每一个托儿机构都会要求缴交订金,而这可能是许多人无法负担的成本。 素里张姓家长对于省府新的规定感到高兴。 他说,托儿机构本就应该允许进入候补名单,而无需支付不可退还的费用。「对于没有很多钱的父母来说,他们现在可以进入更多的候补名单,这样他们就可以增加获得名额的机会。」 张爸爸表示,在为孩子寻找住处时,他感到有支付费用的压力,但除非名额得到保证,否则他不想付钱。 尽管他对省府的政策感到欣慰,但他希望这不会对日托中心产生负面影响。「我知道对于一些日托中心来说,他们必须支付这笔费用来租赁场地,我只是希望他们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赚钱,而不是收取不可退还的候补费用。」 省府这项规定仅适用于接受省级儿童照护营运资金的日托提供者,不适用于完全自费的私人日托提供者。不过接受省府补助的日托机构已经越来越多,成为市场主流。 加通社资料图片
  • cover
    1星期前

    BC教育要变天?家长要罢免厅长 抗议学校对学生洗脑

    据CBC报道,对BC省教育厅长Rachna Singh的罢免请愿已获选举机构批准,为组织者从2023年11月30日至2024年1月29日期间开始收集签名铺平了道路。 请愿发起人和反SOGI支持者Gurdeep Jassa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罢免的原因是因为在BC省的公立学校中正在对儿童进行SOGI洗脑。 SOGI(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代表性别取向和性别认同。SOGI 123是由省教育厅支持的资源。 Singh是Surrey-Green Timbers的NDP省议会议员。 根据罢免法规,此请愿需要在选区内获得超过40%的合格选民签名才能成功。对于Surrey-Green Timbers,成功的门槛是11,811个签名。 如果Singh被罢免,将在90天内召开补选,届时她仍将有资格参选。 罢免活动的财务代理人兼发言人告诉CBC,抗议SOGI的团体一直被忽视。他表示,罢免Singh的运动是“最后的手段”。 “SOGI-123表面上是为了保持所有人的包容性和安全,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特洛伊木马。它的真正目的是向异性恋儿童灌输思想,让他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可能既非男性也非女性,可能在中间某处的想法,”Amrit Birring说。 他表示,这是在学校进行的系统培训,旨在说服人们,操纵他们,在小学的早期阶段利用他们的纯真和信任天性。而这些影响是可见的。 Birring表示,罢免团队将从11月30日开始在选区进行门到门的签名活动。他说,请愿活动还将利用社交媒体、新闻机构、当地社区广播电台和广告牌来传播信息。 Singh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毫无根据的攻击SOGI试图分裂我们社区的时候,我们的支持是坚定的。” 根据BC选举机构的规定,罢免活动的支出上限为31,633.94加元。Birring表示,资金是通过捐赠筹集的。 自1995年《罢免和倡议法》生效以来,这是在BC省提出的第30份罢免请愿书。 只有六份曾被提交给选举机构进行核实。其中五份没有足够数量的有效签名。第六份在核实过程中被暂停,因为Parksville-Qualicum的MLA Paul Reitsma辞职。 近年,加拿大中小学引入一门“性取向和性别认同”(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简称SOGI)的课程,很多家长表示反对。 今年9月开学后,加拿大全国80个城市的家长发动了一个叫“为孩子百万游行(1 Million March 4 Children)”的活动,抗议政府的LGBTQ2S+性教育,要求学校取消“性取向和性别认同”(SOGI)课程。 卑诗省各地数千人参加了游行。温哥华、维多利亚、高贵林和素里等城市的家长们自发举行集会,反对学校灌输性别意识形态,并倡导维护家长对待孩子的权益。在温哥华市中心Robson街的集会现场,家长们和支持们手举“放开我们的孩子”、“别打扰我们的孩子”和“教授数学、阅读、科学、艺术而非混乱性别”等标语牌。 参加集会的Angela向媒体哭诉,她的女儿15岁时认为自己是男性,“她自残,去看了医生,医疗系统就开始给她注射睾丸素。政府基本上是鼓励她这么做的。我很伤心,我爱我的女儿,我爱我的女儿! “但这过程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我从来没有被告知以及医生谈过这件事,也没有跟心理医生(谈过)。” Angela说,医生并没有关注和处理她孩子的焦虑、抑郁、多动症和饮食失调等症状,“而是割掉了她的乳房,给她注射了激素。但这都无济于事,她仍然有多动症,还是有紊乱症之类的症状。” 她认为,“(性教育)它不属于学校。这是一种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信仰体系。这应该是父母来教育,结合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而不是由学校来教这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基本上是告诉孩子们,性别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他们可以去改变成其它性别,这是不对的。这会伤害孩子。你可以教人如何尊重他人,而不必教人意识形态。” 一位家长表示,她收到一封孩子所在幼儿园老师发来的邮件,邮件里是一首彩虹歌,歌词里在讲同性恋、不同性取向、变性都是很好的事情。老师让其教孩子这首歌,之后在幼儿园里大家都要一起唱。这让她感到震惊。 在加拿大全国各地家长发动了“百万游行”的运动,抗议学校的性别课程后,特鲁多猛烈抨击这些家长,称游行是基于仇恨。 特鲁多当时发推文称:“让我明确一件事:恐跨症、恐同症和双性恋恐惧症在加拿大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强烈谴责这种仇恨及其表现形式,我们团结一致支持全国各地的 2SLGBTQI+ 加拿大人,你们是正当的,你们是有价值的。” 其后,加拿大穆斯林协会呼吁特鲁多收回其所谓的“极具煽动性”的言论并道歉,称参加抗议活动的穆斯林父母“是为了自己意见被得到倾听,而不是为了散布分裂”。 该协会接着表示,担心特鲁多和其他民选领导人的此类言论可能会导致针对穆斯林学生的骚扰和欺凌行为增加。 特鲁多发表言论坚持自己的声明。他说,“我从未暗示过这些争取父母权利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仇恨或不宽容。” “但我们需要确保的是,当我们确实看到有针对穆斯林、针对LGBTQ+社区、针对任何加拿大人的仇恨或不宽容事情发生时,我们坚定地反对,我们伸出援手将人们团结在一起”。 今年春天,新不伦瑞克省出台了一项学校政策,称如果16岁以下的学生想在学校改变名字、性别或代词,必须要通知家长,需要得到家长的允许。特鲁多对此进行了猛烈抨击。 今年7 月在卡尔加里举行的一次社区活动中,特鲁多表示,围绕LGBTQ+ 问题向孩子们教授的内容的大部分分歧都是由错误信息造成的,尤其是来自“美国右翼”的关于省级学校课程实际内容的错误信息。 各位家长,您怎么看?
  • cover
    2星期前

    加拿大辍学四年后的人生轨迹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温哥华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我是八年级的时候跟家人移民来的温哥华,一来就被分到了高中最低级的ESL班。因为在ESL的原因,很多正常年级的课都读不了,再加上那时家里人不怎么管我,并且因为一些原因,我11年级的时候就自己搬出来住了,导致我高中习惯性翘课。到了12年级的时候,我基本上很多课的progress都还是在10,11年级,根本毕不了业,而且学校因为我翘课太多拒绝了我留级一年的申请。 16岁那年我在麦当劳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part time,那时候我租了一个地下室单间,$250一个月,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后来高中12年级没毕业我就没继续上学了。后面又换了另一份汉堡店的ful川time,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超级开心每天就和狐朋狗友出去吃饭唱K,当个月光族钱也够了。但是后面几年上着上着就越来越绝望,不想早上六点起来去开店,期间还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恋,也没有家人陪伴。感觉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一直浮浮沉沉。这么过了三年后,第一次产生了再回去上学的想法。回国我妈给了我几千块,我把上班改成了oart time然后报名了成人高中。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门课是biology12,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那门课我学得非常好,可能也因此有了动力,我后面门门功课都非常的好。这也可能是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因为那种做好一件事的满足感真的难以形容。后来拿着成人高中的成绩踩着点在deadline前报名了SFU,专业是分子生物/生化,是我非常热爱的专业,虽然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哈哈哈不过后来找个私校的文职工作,工作超轻松,那时已经开始喜欢搞钱了,上班的时候就在给副业做准备。后来因为没有上升空间,于是瞄上了BCT医疗检验。于是又花了两年半认真努力的读了医检,现在就每天在医院搬砖。 回过头看,自己确实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但是对人生的选择更重要。我也觉得加拿大好的一点就是,只要你想开始,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 作者:小红书Lemonnie
  • cover
    2星期前

    中国老师为何接连自杀?老师们的无声崩溃

    10月31日,河南一名23岁小学女教师坠楼自杀的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当事人吕某留下的遗书写到,“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 吕老师的遭遇显然不是个案,评论区底下的教师们描述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被迎检挤占的教学空间,被材料切割的备课时间,被培训淹没的假期……在这场声讨中,教育浮现出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的一项调研发现,我国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但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是如何产生、持续,乃至葬送一条年轻生命的? 我们采访了三位教师,他们或初入职场,或执教十余年,不约而同地显露出在一个已自成逻辑且运转“良好”的系统下的无力和挣扎。 “为什么这些也要老师来做” 23岁的艾金坐上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进入离家四十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群山环绕间,坐落着一间乡村小学和一家买不到日用品的小店。当时的她还不知道,接下来的这一年,她会在这座小学里崩溃无数次。 走上免费师范生的路似乎是顺其自然的,父母觉得当老师好,艾金便听从了建议。和大多数人对教师的想象一样,她觉得这是份轻松的职业,有寒暑假,有编制,是铁饭碗,于是她欢喜地等待毕业。 直到入职一年后,她看着镜子的自己,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倒像是一口气推了十口磨的驴。 收到采访邀请时,艾金表示很难抽出时间连续交谈,只能用零碎时间打字答复。我由此初步窥探到她的现状——身为五年级的班主任,负责二五年级语文、三四年级英语,一周5个早自习,28节课。 而教育部规定,小学教师每周的课时量应是14~18节。 图源:受访者 在双倍的课时量下,艾金像陀螺一样没有停歇,每天睁开眼睛就在上课,课后又需要挤出数小时完成四个年级的备课、作业批改。一天下来她觉得脑子像被榨干一样,咽喉刺痛、脚底发疼已经成为常态,有时她做梦都在管教学生。 而这些只是艾金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时间被消耗在没完没了的社会工作里。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登录每一位学生的账号参与宪法知识答题、志愿者答题、禁毒答题;要求家长下载反诈app、填写问卷并截图;填写在省外就读幼儿园的儿童信息,精确到幼儿园名字和年级…… 她从来只有一个困惑,“为什么这些也要老师来做?” 在无数个深夜十点后,艾金伏案准备的不是教案,而是一茬一茬不知从何而来的材料。面对写不完的简报、计划,她不自觉地想吐,爬到床上痛哭,但哭完还得写。想到第二天的六节课,她难受得想撞墙,那些备不完的课时又只能用练习课代替。 痛苦的不止老师,一位家长在群里发送完创卫问卷的截图后抱怨,“还以为是学生的成绩问卷答题,进去看了净是些没用的。”艾金夹在中间十分窘迫,应领导要求,这类问卷她已经在群里转发了三次。 图源:受访者 城市教师也举步维艰,从教17年的小学老师顾盼被困在越来越多的文体活动里。 她记得,入行的头几年只有六一、国庆等节日有活动,大家会用两到三个星期精心准备。渐渐地,就变成一个活动刚做完,下一个活动又来了。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一个活动还没结束,另一个活动又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以前差不多会提前一个月发通知,现在可能就提前半个月吧。相当于通知一下来,你马上就要去准备了。” 除了时间的紧迫,活动的形式也愈发复杂。 以往只需要朗诵的诵读比赛现在需要配上音乐、动作、道具、服装、PPT,“这种展示出来是好看的,但工作量会成倍增加,对孩子来说其实有点华而不实。” 在精美的PPT、悠扬的音乐、亮眼的服化道下,朗诵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在上级要求下,顾盼带学生争分夺秒地准备。原本用来备课的时间被构思、策划占用,有的老师甚至会牺牲主课帮孩子们排练。 这么频繁的活动究竟有何用处?顾盼说不上来,只能揣测,“可能校长向上级汇报总结的时候比较好看吧。” 老师们还承担着安全工作的重任。比如每周一次的站岗,早上七点半到放学的每个课间,顾盼都需要站在楼层过道,监管着防止孩子们发生安全事故。这本是她批改作业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 有的孩子看自己空手站着,也会拿作业来批,但在校长“必须专心站岗,不能批作业,不能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发话下,顾盼只能让学生把作业本放回教室。 一直忍到站岗结束,她才能拾起欠了一天的教学工作,加班加点地完成。而没有及时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难以弥补的,孩子的忘性大,隔天再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至于监管效果,那就是另一种窘境了。 一次顾盼遇到陌生的同学在走道上飞奔,她喊不出名字,只能叫着,“那个穿红衣服的,你停下来!”那孩子像没听见似的一溜烟跑走了。等他跑了一圈又回到顾盼跟前时,她试图伸手拉孩子,结果不但没拉住,自己的手还崴了一下,而那个孩子又“哒哒哒”地跑远了。 回忆起这段,顾盼觉得好笑又无奈,“这可能对乖孩子和认识你的孩子有用,不认识你的孩子睬都不睬你的。” 如今,老师们承担的安全工作范围已经从校内扩大至学校周边,乃至整个城市,各种匪夷所思的任务接踵而来——“监督家长戴安全头盔”“暑假期间巡河”…… 老师们深感莫名其妙却不得不做。他们戏称自己像任人指挥的牛马,像“六边形战士”,却唯独不像个老师。 以上这些只是非教学任务的冰山一角。**所谓职责像涨潮时的海岸线,被海水无休无止地推向更远处。而教师们在一次次快要溺水时挣扎着浮出水面,期盼没有来期的退潮。** 图源:Pixabay 被网住的沉默 “为什么老师不反抗,不拒绝呢?” 23岁女教师自杀的新闻底下频繁出现这样一种声音。 面对同样的问题,已经离职的小桃说,“我身处其中的时候也觉得很难去对抗,四周好像有密密层层的网,空气稀薄,让人无法呼吸。” 工作时,她时常觉得自己像个行尸走肉,领导、同事、家庭、社会舆论……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压力都让她身不由己。 在这里,请假似乎是不被允许的。 在身体实在撑不住后,小桃请了次病假,随后便被校领导约谈,“为什么别人都行只有你不行,赶紧回来工作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而另一位年轻同事请病假后,一位老教师和她的搭班老师奚落这位同事,“以后要多上课了,因为她经常生病。” 时间长了,小桃觉得似乎有病也不能请假,不管怎样都要上课。 渐渐地,她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像变成了一种“错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界限变得暧昧不明,只有违背心意的痛苦是尖锐可感的。 同样身不由己的还有艾金。她曾被交代完成文化户口册的内容,需要挨家挨户地打电话,了解儿童就学情况。 其中一户人家的电话一直打不通,艾金向领导反映,只得到一句,“这种事要自己想办法,不能说打不通就不做了。” 中午吃饭时,领导提起这一茬,数落艾金年轻没经验,遇到困难不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晚上艾金又被叫去谈话,依旧是那几句批评。 她叹了口气,“我人生地不熟,连那个人是谁都不知道,我没有任何办法,就是这样也要被追着说教一顿,我不敢想象拒绝了工作会是被怎样‘教育’。” 她们就像螺丝,被不断地拧紧又拧紧。旁边的螺丝有的锈了,有的断了,她们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受不住断掉。 艾金想过辞职,但在发现需要7万的违约金后,她说,“拧我的扳手下重力了。”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母亲在一家小厂做工,父亲的单位不景气,现在每个月工资在两千块左右。 小时候的六一儿童节,她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小朋友吃烤肠,旁边的小孩私语,“你看她盯着看。”在小同学们涌进便利店抢购面包时,艾金也挤进人流,但两块钱的面包在手上停滞了几秒,又被默默放回,“我只有一块钱。” 现在,那个买不起面包的小女孩默默熬着,努力攒钱,希求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真能攒够7万,脱离苦海。 但就像马里奥的闯关,攒够所有金币不是唯一的通关条件。 对艾金而言,父母的不支持是辞职最大的阻力。他们说“编制是铁饭碗”“当老师很有面子”“这是最好的工作”云云。而对艾金忍受的工作重压,他们漠然置之,“什么工作都这样,再忍忍。” 现在艾金不再和父母谈起这些,她知道答案是被钉死了的。 考虑再三,小桃向校长提交了辞呈。 面对她的辞职申请,领导拖着没批,反复打电话给小桃父母施压。同样是那套和编制有关的话语,小桃的家里人用贬低的方式输出,“像你这样没能力的人,辞掉编制什么工作都不会要你!” 极端的时候,他们以断绝关系相逼。 在一天天的辱骂中,小桃哭到崩溃。从教一年的经历让小桃患上了抑郁症,她曾无数次想从楼上一跃而下,想一口吞下所有的药,她苦笑,“他们宁可失去我都不愿意失去编制。” 最后,强烈的求生欲让小桃捂住耳朵跑出了围城。 从何而来的非教学任务 2019年10月,乡村教师李田田发文《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各级领导针对基层学校的频繁检查,迎检、扶贫、写通讯稿等等非教学任务令教师不堪重负。 这篇文章引起舆论哗然。两个月后,中央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应切实减少非教学任务,“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文件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禁止摊派非教学任务给老师。 2023年10月,23岁的小学老师坠楼自杀,留下了还未完成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 就像拦不住的洪水,即使筑起一道又一道大坝,依然会倾泻而出,最终一位年轻教师用结束生命诉说自己的反抗。 令人疑惑的是,非教学任务为何屡禁不止,它们到底是如何进入校园的? 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雷望红分享她的看法。 近几年,雷望红与其研究团队奔赴河南、湖北、湖南3省9县进行县域教育调查,形成研究著作《县乡的孩子们》。在书中,她结合丰富的一手资料,深入探讨了教师们所承担的非教学任务的由来。 雷望红表示,大量非教学任务的出现与我国当前的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要求有密切关系。 规范化建设注重工作落实和留痕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工作落到实处。但在问责机制的压力下,各部门往往会产生大量材料和文件以证明工作开展情况,而精细化管理又可能导致工作过度细化,原有任务量成倍增加。 例如某些学校的禁毒工作,不仅要开展相关会议,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竞赛、禁毒作文比赛、画禁毒手抄报等等。 每个小活动都需要策划总结、拍照拍视频留痕,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无疑耗费了老师们的大量精力。部分一线教师还反映,本来学生对毒品知之甚少,但禁毒工作“过火”后,反而可能激起一些学生对毒品的好奇。 可见,本意良好的要求如果矫枉过正,不仅增加教师负担,还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这些任务产生后为何会进入校园呢? 雷望红认为这与学校的组织特性有密切关系: 一,学校高度组织化,内部分工明确,容易找到责任主体; 二,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 三,教师队伍的文化水平高,完成上级任务的能力强; 四,学校是一个高度动员型的组织,师生高度服从组织安排,具有纪律意识。 在这几点优势的加成下,相对于其他部门,学校容易更快更好地落实工作。这也使得县政府在区域竞争的压力下,更倾向于将任务分派给教育局以完成政绩,其中自然包含了大量非教学任务。 而教育局被纳入垂直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后,就进入了对上负责的阶段,即下级要对上级交代的事负责。在这套体制下,下级难以违抗上级指令,只能回应和执行。 同时雷望红也指出,相对于其他掌握人、钱和各种项目资源的强势部门,教育局处于弱势地位。 此前,孙敏在接受腾讯新闻知识万象的访谈时也提到,他们曾询问教育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为什么不能帮学校挡住上面压下来的任务”,相关人员表示,“就算其他部门不通过政府来施压,我们也不可能次次拒绝,因为我们老师职称定级、学校发展需要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都在这些部门手里!你不配合,以后你有求于他的时候,怎么办?” 上级的指令加上平级部门的强势地位,教育局被围困其中,只能妥协。大量非教学任务就此层层下发,开始进入校园。 繁复的工作主要堆积在小学和初中。由于高考是教育政绩的集中体现,高中校长比小学、初中校长更有底气拒绝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明显需要处理更多的琐碎事务。 而在结构性缺编的环境下,诸多中小学的在编教师被迫同时承担教学与非教学事务,就像艾金那样,需要抽出课余时间,挨家挨户打电话填写文化户口手册、统计问卷数据等等。 而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更具机动性的教学空间被伴随强硬命令的行政事务挤压,教师失去教学自由,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纯粹。 “辛勤的园丁们”面临的是结构性困境,是一套已自成逻辑且运转“良好”的系统,这不是一篇文章、一次调查、一个简单的呼吁能轻易撼动的。 可无数处在系统末端的教师依然苦苦挣扎,反复追问着吕老师遗书中的那句,“什么时候老师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吕老师走后的第7天,艾金讲完练习册,拉开一张凳子坐下,双眼无神,呆滞放空。她恍惚想起八年前的某个午后,她的初中语文老师也这样坐下,带着同样的神态,呆滞地望着不知通向哪里的远方。
  • cover
    3星期前

    华裔老师遭兰加拉学院解雇 称遭到歧视性对待

    在兰加拉学院 (Langara College) 教授中文的李天明 (Tianming Li) 表示,学校削减课程并解雇 2 名教师的决定是不公平和歧视性的。 在现代语言系任教 21 年的李天明表示,他 9 月 9 日接获通知,由于招生人数少,汉语班将被削减 5 班,他被告知雇佣关系将于 2024 年 5 月春季学期结束时永久终止。 他说,2021年,另一名中文教师被解雇,自 2021 年以来,至少有 10 个课程部分被削减。 李天明说,在疫情期间,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等其他现代语言的入学人数也有所下降,但这些院系都没有受到永久性削减。“这是就业歧视、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汉语教师正在采用不同的标准。” 疫情期间,高级汉语文学课程的入学人数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中国国际学生无法旅行,时差使他们难以虚拟参加课程,而隔离和签证问题进一步减缓了入学速度。 教授 300 级中国文学课程的李天明说,数字已稳定增加,当然需要一些时间和支持继续从大流行中恢复过来。“学院正在支持其他语言群体这样做,但不支持中文课程。” 兰加拉现代语言系副系主任兼中文召集人魏霞 (Wei Xia) 说:“很难理解这些削减背后的真正意图,但事实是中文项目没有得到平等对待”“2022 年所有指数的数据显示,汉语课程并不是处于最低端。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课程会被永久削减。” 魏霞说,依据省府的授权说明,兰加拉的办学目标包括促进公平、正义、多元和包容,这显然不符合政府期望。 文学院常规研究系主任本拿迪 (Darren Bernaerdt) 表示,人数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其他课程领域类似,该部门会根据招生模式做出反应并相应地调整课程设定。 在过去 5 年中,语言入学人数波动很大,尤其影响了高级课程。” 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在加拿大持有学习许可的中国学生人数下降了 22%,至 33.355 人。魏霞和李天明都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复苏和国际学生的回归,他们预计入学人数将会增加。 魏霞说:“在温哥华和加拿大,中国语言和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削减中文课程将使我们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经济学人》发表的国际数据,过去 10 年来,人们对普通话的兴趣逐步下降,而普通话一度被誉为有助于打开国际就业市场大门的语言,而大学水平课程的入学人数也反映了这种下降。部分原因是学生们正在放弃人文学科,转而选择 STEM 等科学项目。 根据魏霞提供的数据,过去 5 年来,兰加拉的中文科目入学人数下降了 53%,西班牙语下降了 41%,法语下降了 27%,日语下降了 21%。 李天明说,兰加拉教师协会拒绝听取他的申诉,因此他正在考虑其他选择,包括人权投诉。
  • cover
    1个月前

    “00后”女老师跳楼 知情人:自杀前一天遭校长批评

    10月31日,河南一名“00后”小学女老师疑似跳楼自杀的帖子引起网络关注。根据家属提供的遗书,女老师在遗书中称,任职学校工作太忙,像进了“牢笼”“喘不过气来”“真的让人崩溃每天”“每天提着最后一口气在工作”。 31日上午,河南网友吕女士发帖称自己的妹妹“是河南省实验小学(建兴路小学)三四班班主任,周天(10月22日)好好去上班,周五早上接到民警电话已停止了呼吸,所留遗书直指校方!但校方领导拒不认责,甚至拒绝家属进入校园,查看监控。” 吕女士告诉记者,妹妹今年23岁,是一名“00后”班主任,今年8月份刚考上教师编,没想到刚当老师几个月,就从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我妹妹26日周四晚上八九点原本在学校批改作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同事说她整个人情绪很差,后来她离开学校,打车去了水库,水库里水很少,她又打车去了社区,最终跳楼自尽了。”吕女士说,现在全家很想知道妹妹在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妹妹以前一向乐观开朗,家人不相信她会仅仅因为一点事情就轻易结束生命。 妹妹跳楼自杀后,她从警方那里拿回妹妹的手机,发现妹妹26日当晚自杀前于23:44写了一份遗书,遗书中称“真的撑不住了”“好难过,我觉得自己喘不过来气”“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记者注意到,她在遗书中还表示,“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牢笼一点点缩小,我们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吕女士提供的妹妹自杀前的遗书 吕女士在网上发帖原文 “我妹妹在这所学校工作三个月,经常跟我说太累了。”吕女士说,妹妹从小就想当老师,大学报志愿时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又努力准备了一年时间,顺利在今年8月份考上教师编,一家人正为妹妹“圆梦”而高兴,没想到出了这种事。妹妹自从入职当班主任以来,多次跟家人谈心时,都曾提起任职学校给老师安排了太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周末还要开会、加班,有时还会挨批评。“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学校安排她写宣传稿,一连改了三遍才过关。我不明白,老师的任务不是教书育人吗,老师们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要安排一个任课老师一遍遍写宣传稿?”吕女士说。 吕女士给记者提供的聊天记录中显示,妹妹在9月27日晚上8点称“还在开会”“被领导批评了”“当着我们班学生面批我”;10月6日下午提到“在学校”“7天”“不休息”等;10月11日,她给姐姐发信息说“昨晚凌晨一点才回宿舍,真不容易”;10月17日晚上,她在聊天中跟姐姐吐槽“我们头发油的不行,又不敢回学校,回学校就被逮着去工作”“真的让人崩溃每天”。 自杀女老师生前跟家人吐槽学校工作令人崩溃 自杀女老师生前跟家人诉说在学校被批评 自杀女老师生前向家人诉说,学校安排老师本职外宣传工作 女老师自杀前假期跟姐姐说在学校不休息 “我妹妹一周前的周日(22日)从家返校时还好好的,为什么在学校上了一周的班,就留下遗书自杀了?我们想查看监控,学校也不给我们看,我们就想知道妹妹在学校这一周到底发生了什么?”吕女士说,妹妹原本就说学校平时各种所作所为、各种形式主义、肆无忌惮的谩骂、批评与威胁压得妹妹无法喘息,妹妹自杀后,她听知情人说妹妹自杀前一天还遭到了校长的批评。 吕女士表示,目前自己和父母多次联系学校,学校都没有明确拿出一个家属能接受的说法,还把妹妹的微信从学校的多个工作群中踢出来了。自己家人一定要寻求一个真相,追究学校责任,为妹妹讨一个说法。 家属说法是否为全部真相?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00后”小学女老师跳楼自杀?10月31日,记者多次拨打家属提供的建兴路小学副校长电话,均被挂断。记者多次拨打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体局电话,截至发稿前,均未打通。 记者查询发现,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建兴路小学暨河南省实验小学(托管校)于2021年9月正式揭牌。据媒体报道,该校占地面积24642㎡,共规划42个班级,启用以后,河南省实验小学与建兴路小学在干部派驻、师资交流、管理考核、教育改革等方面资源共享。当地媒体曾报道,当地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把这所新学校打造成一所品牌学校,办成郑州市乃至河南省一流的学校。 等你来答 河南一小学老师疑似因工作压力太大跳楼自杀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老师压力真的很大,也有网友说抗压能力很重要。 老师现在的非课工作压力到底有多大?如果你亲身经历过,或者有身边的故事想分享,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参与问答: 小学教师离世留遗书称课外工作压力大,现在老师的非课工作到底有多熬人?
  • cover
    1个月前

    这专业好!卑诗幼教工作者再加薪 时薪约28元

    由2024年1月1日起,卑诗省幼儿教育工作者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ECEs) 将会再次获得加薪,令该行业的中位数时薪 达28元。 卑诗省政府将于明年开始提供全新的年度拨款,以肯定已受专门培训的幼教工作者的贡献。 // 除了现有的4元时薪增长之外,在参与计划持牌托儿所工作的ECEs,将可根据2023年12月的工作时间,于2024年1月开始再获每小时加薪2元。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工资上调》(ECE Wage Enhancement) 计划的最新一次行动,令ECE加薪幅度累计至每小时6元,ECE工资中位数则提高至约每小时28元。 卑诗省儿童保育省务厅长乐慧思 (Grace Lore) 说:「对于儿童早期发展,ECEs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他们对家庭和本省经济亦十分重要。因此,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确保他们的薪资可以持续获得调整。在尝试发展新的拨款模式的同时,我们正引进和改善工资标准系统,借以帮助政府继续推动托儿作为卑诗省的核心服务。」 除了最新的加薪措施之外,透过幼儿教育工作者注册处 (ECE Registry) 获取婴幼儿教育工作者或特殊需要教育工作者证书的ECEs,将可申请每年额外获取2,000元的补助。同时持有上述两种证书的ECE更可每年获得3,000元。卑诗省需要具备已受专门培训的ECEs,以确保家庭能够获得优质和共融的托儿服务。 省府根据《加拿大全国早教及儿童保育协议》 (Canada-British Columbia Canada-wide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 Care Agreement) ,与联邦政府合作拨款。联邦政府承诺,直至2026年3月的未来5年内提供总额达32亿元的拨款。 加通社资料图片  
  • cover
    1个月前

    温哥华华人教育到底有多卷?亲历后大开眼界……

      人们说加拿大的孩子最快乐,因为9点上学,3点放学,动不动就是长周末,没有太多升学压力,哪怕在高中都是以玩为主,以学习为辅。   但这个观点显然不适用于加拿大大城市的华人家长。在没有当家长前,小编年年就听闻各种华人家长卷娃、“鸡娃”的故事,只是自己并没有切身体会,还觉得这些故事有夸张成分。   直到当了父母,并且孩子满3岁后,自己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华人家长之卷娃有多疯狂。有句俗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卷娃这件事上,绝对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小编自己并不属于卷娃的家长,但又很想知道卷娃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给孩子报了蒙特梭利Pre School,申请了一些本地著名私校,报了一些课程和培训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与“卷娃”。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关于华人家长卷娃的个人亲历的“案例”,就已经能写个长篇大论,分享一些事实:   私校公众开放日,90%家长是华人   位于温西Point Grey的某所顶尖私校,在10月份举办了两场公众开放日,每场邀请百余名家长前来参观学校、了解各年龄段的课程。   这所学校提倡多元族裔,因此每年招生名额里华人比例一般不超过20%,然而在私校公众开放日时,小编却发现参与的家长中,华人家长比例在90%以上!   华人家长的卷娃程度领先其他族裔一大截,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而更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申请私校的家庭里有一大半是华人,但却只能争一小部分名额,那申请成功的难度比其他族裔可是大很多倍……   想到这里,小编自己已经不太抱希望,真的就是“重在参与”了。没办法,谁让温哥华优秀的华裔这么多?如果学校不设限的话,怕是很多私校班级都被华人包圆了。   高昂学费的幼儿园,也是华人家庭为主   你以为华人家长在孩子快到小学的年龄才开始卷?那就大错特错了,从3岁开始的Pre School学校,在温哥华并不少见,一些好的学校学费每年超过3万,甚至比私立小学还高。   这类学校的班级规模一般在20人左右,同样是位于West Point Grey社区的一所Pre School,20人里面大约有15~16人是华裔小孩……   小编看到这幅“画面”后又不禁感叹:“一群华裔小孩,在华裔开的学校里说英文,画风着实有些诡异”。   这类学校是不限族裔的,因此华人比例之高…结合此前私校公众开放日的盛况,就并不让人意外了。   某条著名商业街上,有N家华人申学机构   依然是在温西,Kerrisdale某条著名商业街,呃,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哪条。小编在那里走了10分钟路,就发现了N家华人申学机构。   注意,是申学机构,不是专门的培训机构,申学无非就是申请私校、申请大学,提供文书撰写、个人包装等内容。   自己从没见过有本地白人开的这类机构,而这类华人申学机构在本拿比、列治文也是随处可见。有这么多机构,证明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至于价格?每申请一所学校,申请费都是数千加币,还不一定能通过;如果每年都申请好几所,都通过机构的话,算算这笔账,就问你吓不吓人……   3岁即如此,何况小学中学?   注意,以上所说的这些,是从孩子3岁开始,在“卷娃界”就要经历,而这个年龄在曾经的人们看来,还是天真无邪,不该和“学习”二字挂钩的年龄。   想到此处,小编“细思恐极” —— 在温哥华的华人卷娃界,3岁小孩就要投入如此大的时间精力、财力,费尽父母心血。那孩子到6岁、10岁、15岁的时候,岂不是卷的还要激烈的多的多?   尤其是申请小学、申请中学、申请大学这“三座大山”,想要在“战况激烈”的温哥华脱颖而出,难度压根不敢设想。   卷娃还有个前提:得有经济实力。如果3岁就开始读私校,那么一直到中学毕业,学费保守估计就要50万加币,如果大学还去美国读藤校的话,养娃相关学费,就能买一套房了!   关于华人卷娃,其实各方观点一直很多,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漠不关心的,也有激烈抨击的。卷还是不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cover
    1个月前

    华裔之光!滑大新生获亚马逊奖学金:用科技为社会谋福祉

    亚马逊加拿大近日宣布了第三届亚马逊未来工程师加拿大大学奖学金获得者名单,来自BC省、阿省、曼省和安省的10名高中学生将每人获得3万加元的奖学金,用于支付四年的大学学费,并有机会在亚马逊加拿大技术中心之一完成带薪暑期实习。 据yorkregion.com报道,亚马逊未来工程师奖学金计划(Amazon Future Engineer scholarship program)主要支持的事来自贫困和少数族群的高中毕业生,以表彰他们在学校、工作和社区活动中展现出卓越的学术表现和领导才能。 要符合资格,候选人必须计划在加拿大认可的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或相关领域,并展示出经济上的需求。 来自万锦市Markham Marc Garneau Collegiate Institute的高中学生Brian Yan就是今年其中一位获奖者。他表示,感谢亚马逊未来工程师奖学金的认可,并准备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世界中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Yan在高中时期,沉浸于创新和创造力的世界中。除了获得了这项亚马逊的奖学金外,这位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大一新生还从享有声望的TOPS(科学类才华项目)计划中毕业,并获得了总督学术奖章(Governor General's Academic Medal)。 亚马逊未来工程师加拿大负责人Cynthia Caglar表示,“2023年亚马逊未来工程师奖学金获奖者代表了加拿大科学技术界的光明未来,我们为能够帮助让他们的道路更加顺利而感到自豪。”   图源:amazonfutureenginee 亚马逊认为,这些获奖者的成功将使他们所在的社区受益。未来工程师计划的使命是为所有年轻人提供探索潜力的机会。 作为亚马逊加强社区的承诺的一部分,该公司将投资300万加元,用于为预计的100万名学生和教师提供独特的计算机科学学习机会。   图源:yorkregion.com   对于未来的愿景和计划,Yan表示,希望利用尖端技术来创造革新的解决方案,以解决紧迫的全球挑战,改善生活,并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和金融领域。“我的目标是利用科技为社会谋福祉。” 亚马逊未来工程师项目鼓励来自全球各地各个社区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学生都获得计算机科学教育机会,在探索项目的学习中,可以通过编码程序来制作音乐、编程机器人并解决问题。 感兴趣参与亚马逊未来工程师计划的学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可以通过访问AmazonFutureEngineer.ca了解更多信息。
  • cover
    1个月前

    最新!加拿大公布各省大学本科生学费!安省留学生46500元全国最贵!

    不管是正在上大学,还是考虑上大学,还是在为别人交学费,学费总是越来越贵。 加拿大统计局关于学费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加拿大本科生的平均年学费已增加到7076元,比2022-2023学年上涨了2.9%。与此同时,国际本科生的学费平均上涨了6.3%。   图源:Twitter@OntUniv   新斯科舍省再次成为加拿大本科生学费最贵的省份,2023-24学年的学费为9575元。 萨斯喀彻温省排名第二,本学年的学费为9232元,比2022-23学年上涨4.4%。 新布伦瑞克省位列加拿大本科生最贵省份第三名,今年的学费为8706元。 按省份划分,安省排名第四,2023-2024年的学费为8190元。安省的学费同比增长了94元,而之前安省政府已经连续三年冻结学费。   图源:Twitter@OntUniv   在最新的报告中,新斯科舍省的国际生本科学费涨幅最大,平均学费为25521元,比去年上涨了近18%。萨斯喀彻温省的国际生本科学费平均为27781元。在新布伦瑞克省,国际学费平均为17800元。 安省在2023-24学年的国际学费平均为46433元,是加拿大国际学生学费最高的省份。   图源:Twitter@OntUniv   魁北克省的本科学费是加拿大最便宜的,本学年的学费为3461元,然而,对许多人来说,这种情况即将改变。 从明年开始,魁省以外学生的本科每学年将需要支付1.7万元的学费。届时,在魁北克上大学将取代新斯科舍省,成为对非魁北克居民来说本科学费最高的省份。
  • cover
    1个月前

    BC两所学校上榜"加拿大顶尖综合大学" 第一名是

    好消息!BC省的两所学校在今年《麦克林杂志》加拿大大学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SFU西门菲沙大学在加拿大排名第一,其次是维多利亚大学。 为了确定排名,麦克林根据机构类型、研究经费水平、产品多样性以及研究生和专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将大学分为三类。 该机构指出,在综合类别中,大学拥有“大量”的研究活动以及一系列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专业学位。 在每个类别中,麦克林根据以下 12 项绩效指标在五个方面(学生、教师、资源、学生支持和声誉)对学校进行排名: 学生奖项 学生/教师比例 教师奖项 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补助金 医疗/科学补助金 研究经费总额 运营预算 图书馆费用 图书馆采购 奖学金和助学金 学生服务 声誉调查 这是SFU连续第二年名列第一,麦克林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在加拿大排名第二。 麦克林大学加拿大排名前15的大学 西门菲沙大学 – BC  维多利亚大学 – BC  滑铁卢 – 安大略省 约克– 安大略省 卡尔顿 – 安大略省 圭尔夫– 安大略省 纪念馆–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 新不伦瑞克省 康考迪亚 – 安大略省 多伦多都会区 – 安大略省 威尔弗里德·劳里尔 - 安大略省 UQAM – 魁北克 布罗克 – 安大略省 里贾纳 – 萨斯喀彻温省 温莎 – 安大略省
  • cover
    1个月前

    还上麦吉尔大学吗?魁北克宣布:明年起外省学生学费翻倍

    魁北克政府今天宣布,从 2024 年秋季开始,来自魁北克省以外的加拿大学生到该省大学读书,将要支付两倍的学费。 魁北克政府周五宣布了这一消息,称其为停止补贴加拿大其他省府前往魁北克省英语大学接受廉价教育的学生的举措。 目前,省外学生在魁北克省学习的最低费用为 8,992 元。    魁省高等教育厅长帕斯卡尔·德里( Pascale Déry )表示,明年实施这一新规后,学费将上涨至约 17,000 元。   留学生的学费也会上涨,但教育厅长没有提供具体的上涨数字。 所有额外收到的资金将交给魁北克政府, 这笔资金基本上是明年开始的新学费的一半,预计每年约为 1.1 亿加元,部分将用于资助魁北克的法语大学。 法语厅长让-弗朗索瓦·罗伯格(Jean-François Roberg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宣布的新措施将使我们能够收回资金,用于在大学系统中,以保护、推广和加强法语。” 罗伯格表示,除了为法语大学吸引资金外,此举还将有助于保护法语,特别是在蒙特利尔地区。 他说:“当成千上万的人在没有掌握法语的情况下抵达蒙特利尔时,很明显这会对这座大都市产生英国化的影响。” “目前,英语大学每年都会收到资金来欢迎数千名来自省外的加拿大学生,他们不一定懂法语,魁北克政府认为需要改变这一点。” 魁北克的英语大学包括:麦吉尔大学、康科迪亚大学(Concordia)和Bishop's University,这三所大学省外学生和留学生比例高于法语大学。 其中麦吉尔大学和康科迪亚大学每年都吸引很多华人学生和中国留学生前往。 麦吉尔大学 2022 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学生(约 8,700 名学生)中,超过 22% 来自加拿大其他省份和地区,另外 30% 的学生来自国外留学生。 据康考迪亚大学称,大约9%的学生来自加拿大其他地区。来自国外的留学生比例为23%。 虽然提高省外学生学费的举措将主要影响到在魁北克大学的加以英语为母语的加拿大学生,但涨价将适用于所有省外学生,这与他们选择就读的大学类型无关,即无论英语大学和法语大学都会涨。 目前有三类学生获得豁免: 1、已在魁北克省开始学习的省外学生和国际留学生。 2、作为国际协议的一部分来到魁北克的学生,例如来自法国或比利时的学生。 3、省外学生来魁北克就读研究生课程。 据CBC采访称,Ada Bowen(左)和Julie Paquin (右)在安大略省金斯顿读高中。 周五她们两个去康科迪亚大学参观,她们两人本来都想去那里学习,但现在魁省政府宣布从明年秋天开始,外省学生必须支付双倍的学费后,她们现在正在重新考虑明年的计划。 Julie Paquin说,她被校园设施所吸引,很想参加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项目,但在听到周五的公告后,她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采取行动,即使有父母的经济支持。 Ada正在考虑学习艺术史,她也在考虑留在原地以避免贷款。 来自印度的留学生 Saicharan Mekala 表示,他目前每年支付 17,000 元。他说,如果他被迫支付更多学费,他就不会选择在魁北克学习。 现在Mekala说,留学生最好去其他省份学习。
  • cover
    1个月前

    18岁华裔学霸16所名校遭拒!直接拿到谷歌Offer

    大学招生每年都会让成千上万的优秀学生感到失望,但一名北加州华裔少年的故事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8岁的Stanley Chong是Palo Alto当地Gunn高中的2023届毕业生。 尽管他的未加权GPA为3.97,加权GPA为4.42,SAT成绩为1590分(满分1600分),并在大二时推出了自己的电子签名初创公司RabbitSign ,但他在申请的18所大学中被16所拒绝。 但Zhong最近被谷歌聘用了。他本周刚刚开始新工作。 新闻主播Kristen Sze问道:“我只是想知道,当每封信都说‘不,谢谢你,’时,你有何感受?” Zhong:“哦,好吧,其中一些肯定是预料之中的。你知道,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但在遭到拒绝后不久,世界顶尖科技公司之一的谷歌向他提供了全职软件工程职位。 9月28日,一名在众议院教育和劳动力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的证人提出了Zhong的故事。听证会的目的是重新考量今年夏天最高法院禁止大学招生中采取平权行动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Zhong和他的父亲感到困惑。 尽管Zhong承认精英大学的招生很复杂,而且硅谷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申请者竞争非常激烈,但他承认自己感到惊讶。 他被以下大学拒绝: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理工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州大学、密歇根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 他唯一被录取的是:德克萨斯州大学和马里兰州大学。 Zhong的父亲在一些家长聊天群和博客上分享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精英大学招生的讨论中迅速走红。Zhong的家人承认Zhong可能只是非常不走运,希望这件事足够引发有关提高大学招生透明度的讨论。 至于这位18岁的谷歌软件工程师,他本来决定去德克萨斯大学就读,但在收到谷歌的工作机会后就改变了想法。 至于是否仍会选择继续上大学,他说也许吧。现在,他过得很开心,不是在大学校园,而是在谷歌公司。  
  • cover
    2个月前

    好消息!SFU再次荣登综合类大学排名榜首

    根据加拿大杂志《麦克林》(Maclean's Magazine)公布2024年综合类(Comprehensive)大学排名,西门菲沙大学(SFU)因拥有最佳营运预算、学生服务、奖项和图书馆资源,再次位列榜首。 麦克林在周四(12日)发布的2024年加拿大综合类大学报告中,将本拿比西门菲沙大学列为第一名,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ctoria)第二,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第三。 // 过去16年来,西门菲沙大学已在这项全国高等教育的年度排名中,15次获得最高分。 此类别入围的学校拥有「大量」研究活动和包括专业学位在内的各种课程。 西门菲莎大学校长约翰逊(Joy Johns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为我们的社区以及整个大学的所有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正是这些工作才取得了这一成果,我们共同努力推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未来。」 他说,该校拥有「鼓舞人心的学生、才华横溢的教师和世界一流的教育计划」,使之成为一所领先的社区参与研究型大学。约翰逊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利用这些优势,增强学生体验,促进和谐以及整个SFU的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 与2023年的排名一样,SFU本次在最佳总体营运预算、学生服务、现行学生奖项和图书馆资源等类别中排名第一。 此外,该校在声誉、学生/教师比例、现有教师奖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资助,以及医学/科学资助方面也名列前三名。 该校一份新闻稿称:「去年,SFU继续发展,并以对员工、学生和教师的承诺以及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 「今年秋天,宿舍大楼向近400名一年级学生敞开了大门,Evolve电动单车共享计划的推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方式来游览本拿比校园。」 麦克林的报告将原住民语言、环境科学和永续能源工程产品列为SFU的杰出计划。 然而,该杂志将该校的研究总额排名第五,提供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排名第九。 根据麦克林的研究,SFU拥有近12,800名全日制本科生和近4,700名研究生。 它位于本拿比山(Burnaby Mountain)附近的大学城(UniverCity)社区,以永续生活为目标而创建,目前拥有约5,200名居民。 麦克林将大学分为三类,医博类(Medical Doctoral)、综合类(Comprehensive)和基础类(Primarily Undergraduate)。 然后,该杂志使用加拿大统计局提供的最新公开数据,对需要拥有1,000名或以上全日制学生的学校进行汇编和排名。 学生和教师的成功率,包括过去5年获得的全国重大学术奖项,各占20%合计占最终成绩的40%。 学校的资源总计占最终排名的22%,18%来自学生支持,20%来自声誉。 位列2024年医博类大学榜首的为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基础类第一名则归艾利森山大学(Mount Allison) 图:SFU
  • cover
    2个月前

    华裔孩子遭校园暴力 家长携武器登门互殴

    这是一起从孩子的校园暴力事件升级成了双方家长冲突的事件! 最近,在美国布鲁克林的班森贺发生一起涉及华裔和中东裔家庭的互殴事件。 据报道,事件发生于9月28日,当时13岁的华裔男孩Brian与其他同学在学校打篮球。此时有两名中东裔兄弟突然闯入篮球场,引发冲突。 据儿子Brian所述,两兄弟在校内是“出了名地会制造麻烦”,大家都不愿让他们加入,可哥哥不由分说抢走篮球,当一名非洲裔同学上前想抢回时,遭对方搧了一巴掌。 在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后,其中的中东裔的弟弟脸部被擦出血,兄弟俩随即叫来自己兄弟的母亲和一名据信是舅舅的男子前来校园,并对该华裔男孩进行殴打!他们到达现场,指责Brian打伤了他们的弟弟,并开始殴打Brian。 最终,学校报警,Brian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根据Brian的妈妈Angie表示,自己赶到医院的时候,中东裔兄弟的母亲也在急诊室,看到她时还走到跟前威胁,“我知道你们住在哪里”; 次日,尽管Brian感到害怕,但还是返校,并到校长室与一名华警配合调查。当时这名华警表示,警察会到打人的男子家里将其逮捕,不过若对方拒绝应门,警员也无法强行进屋。 原来这样的事情就已经非常的恶劣,然然没想到的是,数日后的9月30日,中东裔家庭的四名成员竟然再次前往Brian家挑衅,对方两大两小携带武器,由于不知道具体地址,只能逐个按门铃,在找到后双方在前院开始互殴。 根据Angie描述,几人手持铁棒球棍、铁支等武器,开始用带有种族歧视的字眼谩骂,并冲过来要打人。 为了自保,她和丈夫随手拿起扫把、铲子走出家门,双方开始在其住家前院互殴,现场局势混乱; 期间,自己的丈夫的头被棒球棍击中,直到有附近的邻居报警,警方赶到后将伤势严重的丈夫送往医院抢救。头骨破裂而缝了六针,手指也被打断。 Angie表示,丈夫直到10月1日傍晚才回家。在医院检查后随即就被送往布碌仑刑事法庭控罪,夫妇俩后来跑到警局,警方说,现场多个视频拍到丈夫手持武器,必须将他逮捕控罪。 Brian的父亲被控七项罪名,包括使用武器意图致伤的攻击罪。中东裔男子Hassan Saab也被控多项罪名,包括攻击和危害儿童福利等罪名。 此事也同时惊动消防,目前校方已经安排听证会,Brian将会出席并作证。此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有人呼吁不要将问题升级为种族问题,而应理性解决问题,强调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 cover
    2个月前

    加拿大各省大学费用出炉!最贵的不是安省BC省……

    如果您想提高您的学位,无论是通过本科还是研究生课程,在您开始之前,您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找到一所最好的学校不仅很重要,可以帮助您很容易的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且找到一所学费可以承担的起的学校也很重要。 加拿大统计局报告称,与上学年相比,加拿大研究生的学费上涨了约2.2%,本科生的学费上涨了约3.0%。 本科生学费平均而言,一名全日制加拿大本科生将在2023/2024年为学位课程支付$7,076加元。与此同时,国际留学生的费用约为$38,081加元。 以下是加拿大本科生学费最高到最低的省份: 新斯科舍省平均为9,575加元(比全国平均高出35.3%) 萨斯喀彻温省平均为9,232加元(比全国平均高出30.5%) 新不伦瑞克省平均为8,706加元(比全国平均高出23.0%) 安大略省平均$8,190加元 阿尔伯塔省平均为$7,586加元 爱德华王子岛平均为$7,381加元 BC省$6,383加元 曼尼托巴省平均5,386加元 育空地区平均为4,275加元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平均3,481加元 魁北克省平均3,461加元 研究生学费研究生的学费略高于本科生,如果您是加拿大人,则约为7,573加元;如果您是国际留学生,则约为22,061加元。 以下是加拿大研究生学费最高到最低的省份: BC省平均为10,748加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1.9%) 新斯科舍省平均为10,548加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9.3%) 安大略省平均为9,445加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7%) 艾伯塔省平均为7,879加元 新不伦瑞克省平均为7,448加元 爱德华王子岛平均为5,805加元 曼尼托巴省 平均 5,742加元 萨斯喀彻温省平均5,276加元 魁北克省平均为3,633加元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平均为3,228加元 加拿大最昂贵的学习课程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本学年,加拿大和国际本科生支付学费最高的是就读牙科、医学、兽医和验光等专业学位课程的学生。 爱德华王子岛和安大略省的兽医专业本科生今年最不幸,因为他们的课程费用同比增幅最高,分别为6.0%和7.5%。 另一方面,对于加拿大和国际研究生来说,EMBA和普通MBA的学费最高。 统计局的一份报告称:“2023/2024 年,加拿大和国际研究生之间学费差距最大的学习领域是EMBA(45,596加元对68,224加元)和建筑学(6,886加元对27,575加元)课程。 ”国际学生和加拿大本科生支付的费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加拿大统计局报道称,“根据通货膨胀调整后,自2018/2019年以来,加拿大本科生的学费略有下降,而国际学生的学费则持续上涨。”
  • cover
    2个月前

    真狠!朋友圈曝光:华人区著名高中惊现霸凌事件

    昨天很多华人家长都被微信圈的一段视频震惊了。来 自烈治文山著名的Bayview高中的几名学生霸凌一名女生,被打女生弓腰趴在地上,而围观者似乎都在拍摄,无人劝阻。 尽管打人和被打的学生都不涉及华人,还是引发了华人家长的愤怒和担忧。因为很多华人家长为了孩子上这个学校,不惜重金搬到该区。对学校发生这样的事件势必十分关注。   有华人家长称,事发上周一(9月25日),事发后,学校没有通报,在家长委员会(Parent Council )敦促后发了封邮件说明事件不是在校园内发生的。   学校对此表示关切,因涉及歧视和未成年,禁止传播视频。 有看过视频的华人称,据说只是几个女孩约架,后来被打倒的那个女孩还爬起来反击了。 视频时长约40秒,被打的女生做了什么导致殴打?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没有清楚交待。但微信群组里,不少家长认为这么多人围观拍视频,无人阻止暴行才是最大的问题。 事件后续我们将继续关注。 (图视频截图)
  • cover
    2个月前

    高中女教师劝架 惨遭女学生“飞椅砸头”

    美国密歇根州一所高中的2名学生,日前在教室内发生激烈冲突,一名女教师拦阻在双方之间想要平息纷争,想不到其中一名女学生竟然抄起教室金属椅,直接飞砸女教师并命中头部,女教师当场倒地不起,所幸送医后没有大碍。 据美国《纽约邮报》报导,这起事件发生在9月28日,当时弗林特西南学院高中的2名学生在教室内爆发争执,女教师介入试图平息冲突,站在双方之间结果反而成了目标。 一名女学生投掷金属椅子过来时,女教师根本没有留意,直接被砸中头部,当场倒起不起,而学生们不但没有察看她的情况,反而还有2名学生趁机对她动粗。所幸女教师之后被送医检查没有大碍,当天就出院。 当地学区负责人琼斯(Kevelin Jones)表示,女教师状况良好,没有打算持续休养,很快就会重返学校继续工作。至于施暴的学生,除了会对其依法追究责任外,也会依学区规范做出惩处。
  • cover
    2个月前

    滑铁卢大学华裔女生身亡!当选学生会主席成人生至暗时刻!

    就在昨晚,一条讣告新闻刷遍了多伦多华人圈。内容着实令人痛心,也惋惜一条生命的陨落。 根据滑铁卢大学新闻,以及多家媒体报道,滑铁卢大学学生会(WUSA) 前主席Stephanie Ye-Mowe去世了! Ye-Mowe先于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担任WUSA教育副主席,随后在2022年大选中竞选副主席,并因此受到好评。 由于当年WUSA主席的唯一候选人退出竞选,董事会决定由Ye-Mowe担任主席,任期是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 图源:滑铁卢大学学生会官网 然而,有不少媒体和朋友猜测Ye-Mowe的死因和这段经历有关系。 9月7日,Ye-Mowe在Reddit上发帖:《WUSA长期不信任学生》。她表示:“我希望去年我从未同意担任WUSA主席,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令人沮丧和孤立的八个月之一。 WUSA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文化、未解决的冲突,以及让学生恐惧的事。” 图源:Reddit 在帖子中,Ye-Mowe表示自己不被信任和不受欢迎。WUSA中年龄是她的两倍的人将她视为威胁,而且认为她对于学生会来说是“坏人”。 Ye-Mowe于今年9月,辞去学生会一切职务,她在辞职信中表示,她无法接受不断被人感觉像坏人。 在此前,Ye-Mowe也一直在与心理健康疾病作斗争。在她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位教授开始担心她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报了警。 最终,校警逮捕了Ye-Mowe。她被送往医院并等了几个小时,直到医护认为她不会立即面临危险后,才被送回家。 图源:LinkedIn “这绝对是一次非常痛苦和不舒服的经历,”Ye-Mowe说。“我绝对认为这件事本来可以处理得更好。” Ye-Mowe去世后,不仅是她的朋友、学校和同学,甚至所有滑铁卢大学的学生都会深深怀念她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Ye-Mowe的家人计划于9月30日星期六在安省列治文山市,举办一场活动来缅怀她的一生。 在这个非常困难的时刻,滑铁卢大学和WUSA也向Ye-Mowe的家人和朋友致以最深切的同情和问候。 图源:滑铁卢大学官网 希望Ye-Mowe能在天堂安息!R.I.P!
  • cover
    2个月前

    世界大学排名出炉! 加拿大三所大学入前50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今天公布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牛津大学连续第8年蝉联世界第一。 (路透)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今天公布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牛津大学连续第8年蝉联世界第一,台湾大学是台湾排名最高的大学院校、世界排名第152。 在总排名方面,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依序为牛津大学、史丹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伦敦帝国学院、柏克莱加大、耶鲁大学。 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之中,英国和美国各占3所和7所。在亚洲地区,世界排名最高的3所大学依序是位于中国的清华大学(第12名)和北京大学(第14名),以及新加坡 国立大学(第19名)。 3所加拿大大学列为世界前50 排名将3所加拿大大学列为世界前50名高等教育机构。这是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2024)得出的。 这些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以及它们的国际排名: 多伦多大学(全球第21名)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全球第41名) 麦吉尔大学(全球第49名) 多伦多大学再次在加拿大大学中排名最高。然而,多伦多大学比2023年的第18位下降了三位,因此也跌出了全球前20名…… UBC排名第41,比2023年的第40名下降了一位。 麦吉尔大学也比2023年排名下降了三位,从第46位降至第49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加拿大有3所大学进入前50名,6所进入前150名,8所进入前200名,其中前10所大学进入前250名。” 该排名考察了108个国家和地区的1,904所大学,分为教学、研究质量、研究环境、国际视野和就业五个大类别,采用了18个绩效指标进行排名。   这是THE第20次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共计有来自108个国家地区的1904所大学院校参与排名。 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采用18项绩效指标,较往年多。这18项指标涵盖5大领域:教学、研究品质、研究环境、国际展望、产业。 THE提醒,此次排名方法的变化可能影响部分大学院校的分数;分析比较各大学院校历年排名时,应将此因素纳入考量。 根据THE提供的资料,与其他参加评比的各国家地区大学院校相较,在「产业」和「研究环境」这两个领域,台湾的表现高于世界平均水准,但在「教学」、「国际展望」和「研究品质」这3个领域,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准,特别是「研究品质」。 不过,由于「研究品质」这一大指标的评估方式在此次排名有变动,台湾的大学院校此次在「研究品质」的排名表现较以往提升。 巴堤指出,台湾的大学院校在产业相关指标表现杰出,来自台湾的成功国际企业即为最佳见证。  
  • cover
    2个月前

    华人网友求助:18岁儿子选择躺平我该怎么办?

    多伦多华人网友李先生遇到一件烦心事,实际上这件事已经困扰他的家庭很多年了,他18岁的儿子如今高中还没毕业,不出家门,不愿意与外人做任何交流,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生活能力也非常有限,感觉就像是人们常说的躺平了,他们试过各种办法都不见效,现在求助网友中的专业人士和有类似经验的家长朋友给与指点。 图源:kids 据李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今年18岁了,仍在读高中11年级,而且自疫情开始至今一直在家上网课,因为他拒绝到校园里去。他除了有网上聊天的朋友,生活中一个朋友也没有,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李先生说,他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儿子3岁那年全家移民加拿大,孩子小的时候很正常,和一般的小男孩比起来就是有点腼腆,不太敢和生人说话。 这一切的改变是儿子读小学3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李先生至今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三月天气,儿子被班里一个比他高大的女孩推进雪水里,衣服大半湿透,冻得浑身打哆嗦。他去找老师,结果老师说让他到太阳底下晒晒就好了。老师和学校谁也没有通知家长,甚至当孩子放学时也没有提及此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等家长接了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衣服脏兮兮的,冷得发抖。马上带回家泡热水澡。 听了孩子的叙述,第二天找到学校。当时说让孩子晒太阳的老师表示道歉,打人的黑人女孩也在老师的要求下当面道歉。唯独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坚决不肯道歉,而校长也包庇纵容班主任老师的所作所为。为此李先生和校长发生了口角,校长直接告诉李先生马上离开,否则报警。 李先生转身离开了。随即为孩子办理了退学手续,并与多伦多教育局就此事沟通,教育局最后给安排了一所离家特别远的学校。 李先生无奈只能请朋友帮忙,将地址注册到朋友名下,这才转到另外一所离家比较近的小学就读。 李先生说,这次校园霸凌之后,孩子的性格发生巨大变化。他在学校里和谁也不说话,走路时碰到有同学打招呼他就浑身发抖,事后李先生才知道,这些和他打招呼的孩子表面上很友善,实际上背地里欺负他,而且所有人都知道他好欺负,此事全学校都知道。 图源:psychspace 到了初中时,儿子身边还有几个朋友,他的朋友们都说儿子与他们交流很正常,而且是比较爱说话的那种,只可惜后来这些朋友都各奔东西,到了高中他又开始自我封闭了。 李先生说,儿子从来不让家长知道他和朋友们之间的事,也不愿意家长见到他的朋友们。 疫情开始后,儿子开始在家上网课,不用与人打交道,这让他感到很舒适。但他的学习也出现问题,一来他选的课很少,遇到有挑战性的科目他就放弃了。李先生可以帮儿子补数学,但英语等其他科目就无能为力了。 李先生说,儿子目前患有严重的社交心理障碍问题,有选择性沉默和社交焦虑症。为了帮助儿子,家长求助过专业人士,神父,朋友,议员等等,甚至找过TDSB来解决问题。但孩子儿时所受的心理影响至今无法解除,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成长。这三年疫情更加剧了孩子与真实世界的隔离,现在他只有通过上网才可以疏解孤独和获得人生价值的满足感。虽然也吃药,参加行为治疗,但收效不显著。 不仅仅是学习不努力,李先生说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感觉就像是人们常说的躺平了,除了上网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干,也什么都不会做。 不过,儿子与家里人交往没有任何障碍,只要他信任的人他可以正常交流沟通。 这么多年下来,李先生已经心疲力竭,几乎不对儿子抱什么希望了。但是他还是不甘心,为此求助网友中的专业人士和有类似经验的家长朋友给与指点。
  • cover
    2个月前

    最受华人家长们的关注 美国今年高中排名出炉!

    每年家长们最关注的排名,出炉啦! 本周二,US News & World Report正式颁布2023-2024年度全美高中排名。 该名单包括全美50州及DC的近18,000所高中,从课程广度,毕业率,大学准备情况,服务不足学生(黑人、西班牙裔、低收入家庭)的表现,以及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来评估各校的排名。 在全美,麻州进入前25%的高中比例最高,康州其次。 整体来看,美东的教育资源一如既往地优秀。 US News教育总编辑表示,对于面临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学生来说,获得强大的高中课程至关重要,提供高中数据,可以帮助家长们确保孩子处于最适合他们的成长教育环境中。 全美Top 10高中 The Early Collage at Guilford (Greensboro, NC) Signature School(Evansville, IN)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Miami, FL) The Daviddson Academy of Nevada(Reno, NV) 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lexandria, VA) The 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 (TAG)(Dallas, TX) Tesla STEM High School(Redmond, WA) Academic Magnet High School(North Charleston, SC) Oxford Academy(Cypress, CA) Payton College Preparatory High School(Chicago, IL) 全美Top 10 特许学校(Charter High School) Signature School Inc (Evansville, IN) BASIS Peoria(Peoria, AZ) Albuquerque Institute of Math & Science (Albuquerque, NM) BASIS Scottsdale(Scottsdale, AZ) BASIS Oro Valley(Oro Valley, AZ) BASIS Chandler(Chandler, AZ) Archimedean Upper Conservatory Charter School(Miami, FL) Haas Hall Academy(Fayetteville, AR) BASIS Ahwatukee(Phoenix, AZ) BASIS Phoenix(Phoenix, AZ) 全美Top 10 磁校高中(Magnet School) 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lexandria, VA) The 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 (TAG)(Dallas, TX) Tesla STEM High School(Redmond, WA) Academic Magnet High School(North Charleston, SC)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comb(Clinton Twp, MI) Pine View School(Osprey, FL) Loveless Academic Magnet Program High School(Montgomery, AL) Irma Lerma Rangel Young Women's Leadership School(Dallas, TX)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gnet School (SEM)(Dallas, TX) Merrol Hyde Magnet School(Hendersonville, TN) 全美排名Top 10 STEM高中 High Technology High School(Lincroft, NJ) BASIS Scottsdale(Scottsdale, AZ) Academy for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ockaway, NJ) 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lexandria, VA) BASIS Chandler(Chandler, AZ) BASIS Peoria(Peoria, AZ) The Davidson Academy of Nevada(Reno, NV) The 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 (TAG)(Dallas, TX) The Early College at Guilford(Greensboro, NC) Gwinnett Schoo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Lawrenceville, GA) 虽然US News的排名受到广泛关注,但近年来因为对教育系统和学校排名方法不平等的担忧,这些排名受到了更多阻碍和审查,许多美国顶尖医学院和法学院都已选择抵制这份排名。 但对于即将进入高中的学子家长们来说,这份全美高中排名,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 cover
    2个月前

    羡慕!3名华裔高中生分获滑铁卢大学高额奖学金

    Schulich Leader奖学金每年授予加拿大各地的100名高中学生,颁发给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表现出巨大创业潜力的杰出学生。今年滑铁卢大学有10名一年级学生获得该奖学金,其中有3人是华裔,分别是Eric Gao、Scott Hao和Caroline Huang,每人可以获得10万到12万加元不等的奖金。 Scott Hao、Eric Gao和Caroline Huang(从左至右)图源:uwaterloo 据报道,滑铁卢大学已连续12年成为Schulich Leader奖学金的获得者。自2012年以来,滑铁卢大学已经有近70名学生获得Schulich Leader奖学金。 滑铁卢大学校长Vivek Goel说,这些获奖学生代表了STEM领域一些最聪明的年轻头脑,我很期待看到他们将对社会做出的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贡献。 图源:uwaterloo Eric Gao,系统设计工程学专业 Eric很多年前就对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听了史蒂夫·乔布斯关于工程学和人文学科交叉领域的演讲。这就是为什么他希望他在滑铁卢大学的学习将使他具备不仅能够解决问题的技术知识,还能够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技术知识。 图源:uwaterloo Eric对人类充满热情,他是Project 5K的主席,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组织,旨在促进并创建大多伦多地区青年的志愿服务机会。他迄今为止最自豪的成就是他组织的一个活动,名为“情人节项目”。 Eric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解决问题导向的人,他设想未来的职业将使他能够在社会互动、教育、可持续性和经济科学领域寻找和发现解决方案。 Scott Hao,计算机科学专业 Scott Hao是一位狂热的体育迷,也参加了辩论俱乐部,但Scott一直渴望进入科技领域。他喜欢设计和构建事物的过程,因此在高中毕业后,他对自己想学什么以及在哪里学没有任何疑问。 图源:uwaterloo “滑铁卢一直是我的首选,不仅因为它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还因为它在我的童年学习中的作用。我在滑铁卢长大,我在大学参加了课后项目和夏令营,这是我最早接触STEM领域的经历,真的要归功于滑铁卢激发了我对技术的兴趣。” “把兴奋的情绪放在一边专注于考试是我做过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 展望未来,Scott希望利用技术为社会做出贡献。他想象可以通过研究的方式或者在工业界具有高影响力的角色中实现这一目标。 Caroline Huang,计算机科学专业 Caroline是一个热爱科学的孩子,她因为她的项目涉及雄心勃勃的想法和计算建模而两次获得了“最佳科学展览”奖,其中一些项目将粘菌与神经网络制图以及混沌理论与肿瘤血管生长分析进行了比较。她对技术的热情是她进滑铁卢大学的原因。 图源:uwaterloo “我也知道我想学计算机科学,因为我的第一个科学展览项目调查了一种叫做粘菌的有趣原生生物的计算能力,尽管它通常被忽视为古老的生物,但它能够解决迷宫问题。自从我在9年级将它的生物机制编程成代码以来,我的所有项目都至少涉及了一点计算机科学。” “我一直听说滑铁卢大学在高科技领域的声誉,去年秋天参加了Hack the North活动,增加了我加入滑铁卢社区的兴奋感”。
  • cover
    3个月前

    大学附近租金太高!加国学生租不起房想出这招儿

    加拿大正面临住房危机,一个在大多伦多和Hamilton地区上学的大学生也面临困境,他的家人们正采取非传统的措施来应对。 据CityNews报道,这位圭尔夫大学的学生母亲表示,因校外住房的租金太高,她的儿子计划在上学期间住在一辆厢型车里。来自安省Caledonia的Melissa和Jim夫妇有一辆改装过的厢型车,用于露营。在这个学年开始的前一周,他们的儿子打算在今年上课期间就住在这辆车里。去年在OSAP、奖学金和暑期工作收入的帮助下,他们的儿子在大一时可以住在学校宿舍里。然而,今年的住房状况更加困难。 “我原来想,租一个房间可能要550、600加元,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任何地点靠近大学的房间都至少要850加元或更多,” Melissa说。“而且还要加上其他费用,” Jim补充道。“所以你的开支就会上升到1200、1300、1400加元,一个月就这么过去了。”他们的儿子表示,他宁愿住在厢型车里,以节省从Caledonia到Guelph的通勤时间和费用。 上个月,Melissa在Facebook上寻找愿意出租停车位给她儿子的人时,无意间引起了关注。消息最终传到了Guelph市长Cam Guthrie那里。“起初我以为这是真的吗?但突然间,我开始收到那些正在寻找停车位的父母发来的截图,” Guthrie说道。 根据Rentals.ca的最新租金报告,Guelph市一居室的平均价格为2023加元,两居室的价格可达2396加元。这在加拿大的租金排名中位居第12位。Guthrie是安省大城市市长联盟会议的成员,该组织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住房的报告,要求上级政府提供帮助。 “作为市长,也包括组织内的所有市长,我们会负责批准许可证……我们需要各类住房供应,包括学生住房,”Guthrie说。“最后,我想说建筑行业、开发行业有责任,大学和学院也有责任。” 在一份声明中,Guelph大学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学校正在制定学生住房战略以规划未来。“这个战略包括评估Guelph的学生住房供应和未来的学生住房建设;研究我们在Guelph校区和宿舍楼方面扩大学生住房空间的可能性;并通过对学生的住房需求进行调查以完成一项学生住房市场需求研究,” 学校补充说,目前提供的住房占总学生人数的20%,将继续为那些寻找住房的学生提供支持。“全国性的可负担住房短缺正在影响加拿大各地的学生。在Guelph大学,我们专注于为我们所有的学生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方案,”声明中写道。 该发言人补充说,一份带有建议的报告将在年底前公布。所幸的是,对于Melissa和Jim夫妇来说,在网上发帖之后,今年他们的儿子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房间租住。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