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从白求恩的情人说起

阅读量:20078 评论数:14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如果我们问十个中国人白求恩是谁,九个以上知道他是加拿大了不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者。问十个加拿大人则大概九个不知道他是谁。知道他的那个往往是对中国很感兴趣和去过中国的人。白求恩的故事感动了全中国的人。也许因为白求恩,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比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亲切得多了。加拿大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我们知道不少白求恩的故事,譬如他在危险的战地为伤员做手术,得了肺结核后为了不传染给妻子而毅然和妻子离婚,自然会想象他是个神圣的人。但是如果我们了解白求恩多一些,就会发现他也是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我所知道的白求恩是这样的。

白求恩出生于安大略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个有名的医生,也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缔造者之一。白求恩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同情弱者,思想倾向于左派。他进入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后,曾经停学一年,到安大略的北部志愿给移民矿工教授英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再次停学入伍到法国当担架员并受过伤,伤好后才回到多伦多完成他的学业。年轻时的白求恩长相英俊,身材高大,爱闯荡创新,不循规蹈矩,因而特别吸引女人。他又是个好色的男人,所以就有不少婚外情和一夜情。他后来婚姻的失败相信与他的个性有相当的关系。他的医术并不精湛,脾气暴躁,还经常酗酒,所以在加拿大的医学界并不受欢迎。

婚姻的失败,工作与事业的不如意,加上他左倾的思想,令他渐渐与医生所属的中产阶级疏远,在共产主义与国际主义中找到归属,并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白求恩在多伦多为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力量募款。一天晚上他和两个朋友混进了多伦多知名女画家帕拉斯克娃家的晚会,认识了女画家,两人有很多共鸣。英俊潇洒的白求恩关注社会,同情弱者的精神感动了帕拉斯克娃,两人热恋起来。在白求恩的影响下,帕拉斯克娃的创作开始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她的作品的影响力与名气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不久白求恩被派到西班牙内战的前线任战地军医,两人依依道别。在反法西斯的战士里当时还有海明威等一批为民主与自由而战的西方知识分子。独裁的军政府借着希特勒德国的支持,对民主派进行残酷镇压,战斗非常激烈。也就是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下,白求恩勇敢,善良,同情弱者,不循规蹈矩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是他首先把流动输血这个当时在医学上的新概念变成了实用的战地操作,经常在战斗的前沿抢救伤员。 也许是在枪林弹雨里救死扶伤的经历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他感到充实,更对生活充满热爱。 在战斗的空隙他会给帕拉斯克娃写信,告诉她自己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和他所经历的内心的成长。帕拉斯克娃当时的一幅水彩画"来自马德里的礼物",绘的就是白求恩寄给她的一个礼物。在西班牙反法西斯前线的经历,与帕拉斯克娃的恋情,相信对白求恩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白求恩在西班牙前线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多伦多。在这里他又要重新面对平凡的医生工作,和一个他不喜欢的中产社会。在这里他既不融入,也看不到前途,所以参加去中国支援抗日战争的医疗队就显得是个很好的选择。当时前往中国抗日前线的旅途漫长而艰苦,大部分人包括医疗队的队长都半途而退,只有白求恩带着一个护士辗转到了延安。也就是在延安这样条件艰苦,困难重重的地方,白求恩真性情中血性,善良,不怕艰苦的一面再次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把西方的医学理念和实践带到了当时比较落后中国战场。他敢于创新,善于就地取材,在最艰苦和物资极为贫乏的条件下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生活上他拒绝特殊待遇,与中国同事同甘共苦,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由于生活条件差,他的身体与抵抗力都在变弱。到后期由于器材的短缺,白求恩经常不戴手套给伤员做手术,手指几次被手术刀切伤和感染,最终发展为败血症而去世。其实在他的手指严重感染的时候,和他一起工作的中国医生曾经提出让他截去手指,白求恩拒绝了。因为截去了手指,他就不可以为伤员动手术了。当感染发展到手臂的时候,中国医生再次提出要帮他截去手臂,但是他再次拒绝了。身为外科医生的白求恩当然知道不截去手臂的后果。也许他为了工作,也许他为了自己的尊严拒绝治疗,可谓是从容就死。

在白求恩给聂荣臻所写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他的遗言中,我们也可以隐隐看到他的生活轨迹。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时任加拿大共产党书记)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

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把我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片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蒂姆布克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的片子将要完成。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下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再外加3条绳子保险。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以因为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马靴和马裤给冀中的吕司令。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医学的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感觉遗憾的就是稍显孤闷一点。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在这封信里也可以看到他的价值观,为人,与临终时的心情。第一他让同志和朋友们知道他最后这两年很快乐与充实。第二,他要求国际援华组织照顾好他前妻的生活,转告他对她的歉意。这应该是对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的愧疚。同时要让她知道,他曾经很快乐。最后是一点点遗憾,觉得战友们与他的沟通欠缺了一点。快乐与人生意义贯穿了信的主题,反映了人生需要不断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白求恩如果继续留在加拿大,他大概会是个平庸的不受欢迎的医生,并在酒精与女人中度过余生。但是他到了中国,却成了一个国家的英雄。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