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hare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爱"躺平"了

阅读量:1948 评论数:3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近几年,"躺平 "这个词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流行。顾名思义,"躺平 "意味着不再对成功有狂热的渴求,常常用来表示看淡竞争之后主动追求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社会现状。

比如,一个厌倦了大公司996的工作,抓住了大学全职讲师的铁饭碗的人;一个为了避免职场上的 "虚假 "人际关系而跑到麦当劳做兼职的人;一个创业失败,躺在家里等着继承遗产的人;以及看清了真实的自己,三次辞职,回到一个四流的小镇,做咖啡店的店员;拒绝了升职或加薪,找到一份养老金没有着落的工作的人......

230314172023_images 2.jpeg

虽然躺平看起来是一种妥协,一种让步,但实际上是在 "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效的方式来进行反叛。尽管加班制度、工作场所的竞争文化和对成功的崇拜在舆论层面受到广泛批评,但必须承认,一旦年轻人选择了特定的职业体系,就很难违背大趋势,在价值层面被拒绝的生活模式自然会再次成为一种选择。

因此,当年轻人选择非专业的职业时,他们不是选择普遍接受的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道路,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脱离外部环境强加的约束。"这种鸡汤式的自救,需要年轻人摸爬滚打才能学会。

230314172025_v2-e766d84d14bbc25494a7c5a307436583_720w.jpg

躺平现象并不局限于个别国家:英国有尼特族(NEET),日本叫低欲望社会,美国也有归巢族(BoomerangKids)。一般来说,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的社会福利功能,经济机会相对多样化,加班的边际效益降低,自然会产生"无法养活自己 "的年轻人。社会环境、生活成本和成长路径都很难让年轻人感到舒适,这意味着他们是颓废的,但至少是相对不屈的。网络上缺乏吸引年轻人的营销语言,但就是在现实场景中,很多'门墙'的年轻人也没能做到满面春风,这更多是一种社会现实。

在宏观层面上,让年轻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社会的竞争力,这无疑是应对许多宏大挑战的前提条件。然而,也应该注意到,在微观情况下,人们往往将主观感受置于价值之上,并从 "狭隘 "的角度规划自己的生活。

230314172026_w600.jpeg

年轻人的形象反而有助于明确社会发展的目标。如果发展的存在理由是人本身,那么让人舒服本身就是一个目的。事实上,把重点放在年轻人的舒适上,让他们回归主观的幸福感和放松感可能会更好。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版权归Vansky所有,转载请标注链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相关文章



一周热门文章: